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5月1日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者共同的節日。爲了慶祝這個節日,我國在1949年以後每年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留下了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勞動藏品。今天就來盤點一下瓷器上的“勞動”藏品,與大家重溫充滿激情的勞動時光。

“勞動歸來”月光瓶。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是20世紀60年代“文革”期間,廣大知識青年響應號召,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一場運動。上世紀70年代出品的“勞動歸來”月光瓶,高35.5釐米、底徑12釐米,描繪的正是知識青年勞動歸來的情形。只見楊柳飄拂,鳥兒飛翔,在廣闊的田野上,走着兩個女知青,一個肩扛鋤頭,鋤把上挑着草帽;一個手拿毛巾,肩背草帽。她們一邊走路,一邊交談,談興正濃,完全忘卻了一身的疲憊與勞苦。

“勞動光榮”提樑壺。勞動讓人充實,勞動創造世界,因此世上勞動最光榮,勞動人民最美麗。“勞動光榮”提樑壺,高18釐米,展現的是女子勞動時的倩影。太陽初升,陽光燦爛,遠處青山如黛,近處綠草茵茵,一朵紅花點綴其中,讓人不由想起“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境。青年女子上身穿紅衣,下身穿黃褲,右手挎着籃子,左手拿着鐮刀,正迎着朝陽,滿面春風走來。

“熱愛勞動”瓷碗。“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爲人民立功勞”,我國的教育方針,歷來注重勞動教育,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新型高素質人才,這個“熱愛勞動”的瓷碗畫片兒便是如此。該碗直徑16釐米,瓷質較爲細膩。畫面中,籬笆牆外,紅梅盛開;籬笆牆內,綠草如茵,頭梳髮髻小女孩,挎着籃子餵雞。幾隻母雞正喫得很歡。看着母雞盡情地啄食,小女孩歡快地唱起了歌。時代特徵尤爲明顯。

“勞動生產”圓盤。“文革”瓷是瓷器之中較爲特別的一例,它們不再表現花鳥蟲魚、民俗風情,完全成了表忠心、獻紅心、示敬仰的一種方式。“文革”瓷中,展現勞動題材是較爲普遍的一種,這個“勞動生產”圓盤便是如此。該盤直徑32.5釐米,盤心畫着青年男女勞動生產的過程。茂密的玉米地裏,四個青年男女正在對玉米葉子分析。他們有的擔着水桶,有的揹着噴霧器,有的拿着尺子,有的丈量葉子。

瓷器的創造

要感謝勞動人民,

不是普通人的創造精神,

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雅藝術。

祝 大 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