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沈飞公司和俄罗斯苏霍伊公司达成了引进苏-27SK战机的协议,俄罗斯提供技术生产线协助中国沈飞公司在国内进行苏-27SK战机的组装,国产苏-27SK战机被命名为歼-11A。但是因为俄罗斯在电子系统和其他领域的落后,中国沈飞公司最终还是决定为国产的歼-11战机更换国产航电系统、动力系统和其他设备,尽可能的提升战机的作战性能。尽管后期国产歼-10战机和歼-20战机开始大批量换装,但是歼-11系列战机依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而被网友称为“终极改进型”的歼-11D战机在近期挂载了新型电子吊舱进行试飞,粉碎了下马的传言。

歼-11D战机与空军目前列装的歼-16战机一样,都是以歼-11B战机为基础进行改造升级。不过,歼-16战机更侧重于多用途型,即保留空战能力的情况下,增强了战机对海和对陆攻击的能力,战术地位与美军F-15E和俄军苏-30SM战机相同。而歼-11D战机更重视战机的制空能力,主要是与敌方战机争夺制空权,为己方攻击机和轰炸机提供安全的作战环境。在2015年,有媒体拍摄到一架黄皮歼-11战机正在进行试飞,与空军部队装备的歼-11系列战机不同,试飞的歼-11战机机头雷达罩明显增长增厚,表明该机可以安装直径更大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其他航电设备,并且加粗的尾椎可以使末端可以容纳后视雷达和其他机载设备。

这次试飞中,歼-11D战机的机翼下方分别挂载了一个电子吊舱,似乎表明新型歼-11D战机是专门为应对敌方电子战飞机和五代隐形战机而研发的。不少军事媒体曾表示,能对付五代隐形战机只有另一款五代隐形战机,但是其实电子战飞机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击落五代隐形战机,E/A-18G“咆哮者”就是最好的例子。而2012年的红旗军演中,美国海军一架E/A-18G“咆哮者”战机使用AIM-120C中程导弹击落了一架F-22A隐形战机。事后,“咆哮者”战机的飞行员表示,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F-22A战机根本难以探测和锁定E/A-18G战机,而在进入相对距离之后,E/A-18G战机可以轻松将其锁定、击落。

当然,在美国海军看来,E/A-18G战机依然在制空作战的能力上存在较大的缺陷,特别是因为机头雷达直径较小的原因,使得探测距离相对较小。如果面对同类型的电子战飞机,非常容易被击落,所以美国海军已经开始了新一代舰载电子战飞机的研发工作,预计会在2025年开始交付美国海军航空兵使用。歼-11D战机原本属于一款制空型战斗机,在苏-35S战机交付中国空军之后,有不少人认为歼-11D最终还是会下马。但是与苏-35S战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与歼-11D战机完全是有中国自主研发生产,战机航电系统源代码掌握在中国工程师手中,后续的改造和升级完全不需要寻求国外的帮助,未来将有能力配合歼-20隐形战机执行作战任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