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坦率的講,《海上鋼琴師》是我看過最多遍的電影,至少十遍以上了。雖然,它不像《指環王》氣勢宏大,不像《教父》史詩英雄,不像《肖申克的救贖》人性解脫,不像《非常嫌疑犯》曲折迷離,但它的的確確是一部關於自我內心深處最微妙的絃動的靈歌。

《海上鋼琴師》究竟是要傳達什麼?

1900說得幾句話,先引用過來吧: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你,纔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裏,等着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裏?我能看到嗎?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闢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複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爲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不單純的世界。對於這個世界,我們或許習以爲常,但對於1900,那個一直那麼純粹的人而言,卻充滿了恐懼,充滿了未知的迷惑和無盡的茫然。1900的心靈,純淨的如同孩童。

回顧我們成長的過程,我們的心路歷程,是否記得,時時會湧出這樣的感慨:“如果我不長大該有多好!” 那段我們依戀的童年記憶究竟是什麼?不是玩耍,不是嬉戲,不是在媽媽的懷抱中撒嬌耍賴,而是一種清澈的無憂無慮,是一種對生命最本真的體會。

《海上鋼琴師》究竟是要傳達什麼?

我們深深知道選擇的痛苦,故而渴望義無反顧的決絕。

我們希冀着放得下的心態,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何須去拿起呢?”

我們每日忙碌於塵世的喧囂浮動,遊弋於人間的觥籌交錯,卻都默默地期待着一份屬於自己的平靜。

我們追逐着物慾,名利,認可,奢華,享受,成功,可誰能像1900那樣,只管默默地親近他的琴鍵,奏出他的心靈,不在乎別人是否在“america”的歡呼中頓時無影無蹤,忘卻了那個撫慰着他們寂寞旅程的樂手;

生活,讓我們疏離了親情;功利,讓我們世俗了友情;慾望,讓我們背叛了愛情,可捫心自問,這一切的情感的告別的代價換來的真的是我們曾經夢想過的天真的幸福麼?

所以,1900,給我最真的感受,就是那種簡單的潔白。他知道他能擁有什麼,不去渴望那些不能,或者本就沒有必要擁有的東西;他知道他不瞭解什麼,也不去讓自己陷入無盡的迷惘。

可能有人會講,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這是一種懦弱的態度,這是一種逃避的藉口。但我知道,當我們看着他隨着鋼琴飄蕩於海浪翻騰的船艙之內,聽着他爲心愛的姑娘奏出海上鋼琴師的旋律,用fuck the regulation輕輕地回答了船長的職責;說出你自取其辱,然後把香菸點燃於火熱的琴絃之上,這些情節無一不告訴我們,他不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反之,他的自我更爲高貴,他擁有的是自我的自我,而不是世俗的自我,他生活於他自己構建的靈性的殿堂,那個殿堂無人可攀。

1900,超越了生命的一個人,超越了塵世的一部電影,超越了常人價值觀的一曲讚歌。

向託納多雷致敬,不爲《天堂電影院》,不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爲他最美麗的生命篇章《190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