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可否认,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在西方文化越来越多占据我们的生活的同时,能有更多人能够重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节日,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没错,但也不能把中国的历史传统丢弃,传承与融合才是最美好的中国情人节。【老袁侃一侃】: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待见,年味儿越来越淡,七夕节敌不过情人节、元宵节敌不过圣诞节。

/老袁这是老袁的第51篇文章,感谢您的阅读支持,谢谢。
老袁侃一侃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待见,年味儿越来越淡,七夕节敌不过情人节、元宵节敌不过圣诞节。在韩国人疯狂抢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去申遗的时候,“只会”义愤填膺的中国人,又是怎样来保护中国的传统节日,守护中国的历史的呢?今天,老袁就和读者朋友们聊一聊情人节和七夕的起落原因,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本期内容科普: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情人节:每年的2月14日,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的原始崇拜。在西方被描述成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要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成功与否,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

直接露骨VS含蓄温婉
情人节来自于古罗马时代的“瓦伦丁节”,古人认为2月14日是百鸟发情择偶的开始,传入中国之后,直接吸取西方人过节时期的主题,翻译为“情人节”。“情人”一词随着网络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而水涨船高,在现代有了广泛的内容和意义。长久以来在儒家文化压抑之下的欲望,在这个词语上得到了巨大的释放和表达。七夕节则来自于中国古老的传说,主题是久别重逢的相思与爱恋,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精神层面的思想活动,自然比不上“情人节”火热,此乃七夕节弱势的第一个原因。

情物有价VS信物无价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各国之中,“情人节”伴随着赠送贺卡、玫瑰花等等“情物”的内容,传入美国之后,巧克力、贵重物品等也逐渐和情人节联系在了一起。193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则和情人节有关的巧克力广告。从此之后,每到2月14日,欧美各国大街小巷铺天盖地的广告,都是打折标语,满街的玫瑰红花,将“情人节”推向高潮。情人节在1993年由《人民日报》报道之后,国人也仿效西方,在这样的自娱自乐之中,国人得到了满足。反观我国历史传统的七夕节,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为什么呢?中国古代的七夕节,男女互相赠送的无非是自己制作的折扇,自己编织的手帕等等“信物”,代表着思念和定情之意。且不论价值几何,每一步的制图、排版、刺绣那都是姑娘浓浓情意的体现。“情物”有价,你不要,商家可以卖给别人;“信物”无价,此生此世,我只与你交心。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能够定下心制作这样的东西,即便是制作出来了,又有多少女孩不嫌弃这“廉价”的心意。这样的东西,如何让利益为先的商品经济投机者大把掏钱为其卖命宣传和恭维呢?此乃七夕节弱势第二个原因。

冠冕堂皇VS纯情真挚
随着西方“性”观念的流入,再次为情人节火起来添了一把火,那些吵嚷着过“情人节”的非商人们,几乎都有着速食情欲的意念。所谓“有贼心没贼胆”“情人节”恰恰营造了一个机会,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自此七夕更加显得万劫不复。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见面之时没有早早拿着房卡或者预定好房间呢。反观传统的“七夕节”,守望、思念、借题表白情爱是主题,更多强调的是真挚的、纯情的、精神上的内容,难以直接燃起欲望的火花,“七夕节”始终不能为男女发泄情欲创造一个适合的借口和良好的契机,早已被广大青年忘却在脑后。

为了利益大肆宣传将一个西方节日搞得如火如荼,反问一个儿童,问问他情人节的内容,基本都能答上2.14,但对七夕节的具体内容却一无所知。西方最原始的情人节到如今也已经变了味,攀比、虚荣等等乱象早已失去了爱情最初的用意。不可否认,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在西方文化越来越多占据我们的生活的同时,能有更多人能够重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节日,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没错,但也不能把中国的历史传统丢弃,传承与融合才是最美好的中国情人节。

好了,本期的话题老袁就为大家说到这里原创码字不易,若觉得有收获,希望您能动动手指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感谢大家支持老袁以上为老袁拙见若您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或者有其他的历史片段可以分享,欢迎大家评论或者私信交流,老袁会一一回复,谢谢大家参考文献:《美国民生实录》,(美)姚鸿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图书百科全书》,Field Enterprises Educational Corporation《西京杂记》,东晋葛洪编著,中华书局《诗经》,王秀梅等修订.中华书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