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以AI爲代表的新技術正在讓我們進入一個“萬物皆可量化”的時代,它們正深刻地影響和改造着各個行業。智能製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原本屬於工人、醫生、農民的個人經驗經過數字化處理,成爲標準化的、可複製的算法。生產成本、效率、產品(服務)質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量化”的優勢是明顯的。人在判斷上總會因各種因素產生波動,而且極難“複製”——“量化”完美克服了人的侷限。但在創投領域,投資人很多時候依靠的還是自己的經驗和直覺,有時甚至就是靠“賭”。元真價值投資(以下簡稱元真)團隊針對創投行業的這一現狀提供了他們的解決方案,開發了創投量化評級平臺—— Cellarius天行系統 ,產品已於本月推出。 投資者可以在該平臺獲取創業項目的可視化量化評級結果,從而更好地篩選投資標的。元真提供的是一套“按圖索驥式的量化分析決策系統”,它希望“爲投資人和創業者插上翅膀”,並“推動創業(投資)行業越做越大,且幫助創業者和投資人都能實現共贏。”近日,接受36氪專訪,詳細介紹了天行系統並聊了聊元真的初心和願景。 元真創始合夥人·CEO 賴潤偉

看清項目的趨勢

元真創立於2016年,專注優質初創企業的發掘和投資,“遵循‘以人爲本’的原點投資理念,尋找和哺育中國未來優秀企業家,陪伴他們實現人生價值、企業價值、社會價值”。創始合夥人·CEO賴潤偉有多年的投資經驗,他在與董事長羅森一起創立元真時就意識到了創業投資領域的一些“痛點”。 比如,在創業投資中一直缺乏客觀的標準。只靠投資人的經驗和直覺必然“會有波動性”,“有可能我這次看的是對的,下次看的就是錯的”。有時甚至成了類似賭博的撞運氣。還有傳承的問題。即便合夥人自身看得準,但當他放權給團隊的時候,他的經驗卻無法直接有效地“複製”給他的團隊。 賴潤偉曾經有過一個疑問:“二級市場有那麼多評估指標和系統,爲什麼一級市場沒有?”在二級市場,投資者可以通過股票行情軟件跟蹤和分析每隻股票,這些股票行情軟件可以幫助他們“降低複雜信息的理解成本”。賴潤偉想到了由自己來填補這個市場空白:能不能動手做一套評估系統,通過歷史數據建模,尋找背後的算法,然後以此作爲創業項目的評判標準呢? 2016年,他與正有意創立一家投資公司的羅森碰到了一起,兩個同樣對投資規律感興趣的人合夥成立了元真。從初心來看,研發一個針對創業項目發展前景預測的量化評級平臺是這家企業必然要做的事。元真的官方介紹裏就包括這樣的表達:“致力於研發項目量化預測模型,不斷探索並實踐其在創投領域的應用,旨在構建中國股權投資的標準體系。”

讓天行系統成爲創投行業的“領航員”

據賴潤偉介紹,天行系統的一個核心特點是可視化(圖表化)。在用戶輸入基本信息之後,可以得到創業項目在各個階段不同層面、多個維度的可視化分析結果。這些分析結果就像一本投資指南,“投資者只需要按圖索驥,就能清晰地知道,這個項目自己該不該投,該在什麼時候投,該投多少,以及將來該如何退出。” 在項目的整體判斷上,天行系統有獨創的“項目投資信號燈”,系統會直接給出綠燈(項目發展風險較小,建議通行)、黃燈(項目發展存在風險,建議待定)、紅燈(項目發展風險較大,建議停止)三個結果。此外,每個項目還會有一個介於1到10之間的“成長空間值”,從這個數字可以直觀地看出項目在未來20年間發展的天花板,投資人可以更好地瞭解“這個創業團隊能做出多大事情”。“成長趨勢波士頓矩陣”借鑑了管理學中經典的波士頓矩陣分析法,它會顯示企業屬於偶像型(高熱度弱實力)、草根型(低熱度弱實力)、實力型(低熱度強實力)還是超新星型(高熱度強實力)。 其他的分析還包括:以企業實力和成長空間勢能值爲座標的“九宮格綜合分析”,以創業時機、發展進度、營收情況、融資狀況、法律安全爲指標的“五維雷達圖”和“五維折線圖”,針對投資人尤爲關心的退出方式問題的“Cellarius金字塔量化評級”等。 這些簡單明瞭的結果背後都集合了元真團隊的投資經驗和根據諸多指標精心設計的“一套核心算法”。 其中,金字塔系統涉及與創業項目成長和發展有關的21個核心因素,這些指標經過元真自主研發的算法綜合分析之後,會根據項目在未來6到10年的投資收益和風險進行評級。賴潤偉介紹,投資人可以通過評級結果更好地看清其在項目池中的位置,以及退出的可能性、退出方式與退出時間。 “目前來說,評級機構上至對國家主權信用進行評級,中至對大型企業、上市公司的資信進行評級,但沒有對中小企業、創業公司進行評級的機構。我們元真正在用自身獨家算法實現對中小創(企業)發展前景、趨勢的量化評級。”賴潤偉對36氪說。 將量化評級引入創業投資並不是要將人的判斷完全交給模型和算法。賴潤偉說,天行系統的角色更像拉力賽中的領航員,他“能告訴你前面的路況是什麼樣,它是泥濘的,上坡還是下坡”,“車手就知道下一步我到底要加速(還是)減速”。或者說,個人的判斷很多時候像盲人摸象,每個人靠自己的力量只能瞭解可觸及的一小部分,但量化評級系統則讓投資人多了一個視角——全方位多維度的分析能夠幫助投資人更好地看清整個項目的本質,從而作出“更準確的判斷”。 “其實投資機構風格也會不一樣。有些投資機構願意去提早地埋伏,用比較低的價格進入,跟企業共同成長。有些投資機構可能希望比較快速地增值和變現,那可能就要等到企業很高速發展的時候再談介入。可視化的工具(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去對項目進行評判以及決定他的投資。”賴潤偉說。 元真自己的投資風格屬於前一種(左側投資)。“我們很想辨別出一家企業的真正價值所在,在大家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先於別人來進入,進去幫助這家企業的成長。”“元真價值投資”這個名字就包含了它的理念。從成立起賴潤偉和他的團隊就堅持價值投資,不追風口。不過賴潤偉也理解追風口的行爲。“爲什麼他們會想去追風口,就是因爲他們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投資標準,他不知道哪個項目他投完之後會成功,更不要說這個項目哪一年好,哪一年不好。”而元真正是因爲算法有了不追風口的底氣。

打造一個多贏的平臺

天行系統實際上是讓賴潤偉和他的團隊有一個渠道將他們的投資經驗開放給整個創投行業。賴潤偉的目標是要讓創業投資領域的投資人都能像元真的團隊一樣有底氣。 基於投資經驗的算法在元真的投資中得到過反覆的驗證。 之前36氪報道過的一家名爲動網的創業公司,就是元真所投資的。這家公司基於“物聯網+體育”,向體育場館和休閒娛樂場館提供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元真從接觸到確定投資只用了短短的兩週時間。而盡職調查涉及的行業分析、項目調研、財務狀況評測環節一個不少。之所以這麼迅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算法的助力。“這套算法可以幫助我們很快速地去識別出這個項目是否屬於我們投資標的,以及它未來的發展。”賴潤偉說。 投資動網之後的數據也證實了元真團隊當初的底氣。在2017年末投資動網的時候,這家公司賬上只剩二三十萬的現金了,當年虧損兩百多萬,但在半年之後,動網就實現了盈虧平衡,並在2018年全年實現了四五百萬的淨利潤。2019年,即使受到近年市場環境影響,公司的利潤仍然翻了一番,達到了千萬。 類似這樣的成功案例還有不少,比如旭宏醫療。2019年初元真投了這家初創企業,同樣是在受整個市場環境影響的情況下,,它在2019年末仍然獲得了新一輪融資。 算法幫助元真的團隊找到合適的項目,也幫助他們規避了風險。賴潤偉在自己經手的投資中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聊的時候感覺不錯,但經過算法的把關後發現存在風險,於是投資意向就從“通行”改爲了“待定”或“停止”。這些投資經驗在轉化爲算法之後,都將成爲賦能創投行業的公共資源。 實際上,元真有着比給行業輸送“領航員”更大的願景。採訪中,賴潤偉闡述了元真的願景。 他希望天行系統經過迭代之後最終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平臺”,而元真也將成爲一個像阿里、騰訊或谷歌、亞馬遜一樣的平臺型企業——一個專注在創投領域的平臺型企業。元真希望實現“金融的本質”,“讓錢去到它最應該去的地方”。 成爲平臺型企業意味着元真不只是要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產品,它還將致力於構建一個創投行業的“生態閉環”。所以,天行系統面向的用戶除了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之外,也包括創業者。 賴潤偉發現,在創投行業,除了投資本身的“痛點”之外,一級市場的不透明、不確定性都給投資人帶來了困擾,創業者也同樣如此。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投資人苦於找不到好項目,而創業者也爲找不到投資而苦惱。元真要做的正是爲投資人和創業者搭建一個彼此溝通、合作的平臺,也讓“更多優秀的創業項目站到舞臺的中央”,從而優化整個創投行業的資源配置。 賴潤偉還介紹,目前國內有一些提供創投數據、行業動態的創投信息平臺,元真與它們是合作關係而非競爭關係。天行系統也希望與這些創投信息平臺合作,“通過這些成熟的創投平臺,獲得更詳實的數據,更好地對創業項目進行量化評級,實現信息的價值最大化。” “我們可以幫助項目發展得更順暢、更快;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也有機會更快地回收成本和獲利。就是要打造出一個多贏的平臺。”賴潤偉總結說,“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讓更多的人蔘與股權投資。就是說,真的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說大家都在搶一個蛋糕,搶到最後可能是多敗俱傷。” 也就是說,Cellarius天行系統的未來將是一個讓更多的人蔘與股權投資、分享更大的蛋糕的“生態閉環”,創投行業各個環節的參與者——投資者、創業者、創投信息平臺——在這個生態中一起合作共贏。據36氪觀察,爲行業構築生態的平臺型企業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不斷湧現,其中既有幾乎輻射全行業的科技巨頭,也有處在各個細分賽道上的企業,它們都在深刻影響着它們各自所處的行業。元真接下來的發展以及它將給創投行業帶來的影響與改變,我們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