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未来的智能手机可从空气中吸取碳修复破碎的屏幕。

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11月6日报道,科研人员即将推出可“自我修复”的材料。一旦面市,很可能作为自我修复涂料得到广泛应用,比如用于汽车修理、手机和织物。当表面裂开或划伤时,它可通过接触空气和阳光填补裂缝,无需采取其他措施。此外,这种材料运输成本低、能耗少,因为能够以轻小型尺寸运抵制造商和建造商。到达目的地后再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中,它就会膨胀、固化和硬化。

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不仅可避免使用化石燃料,而且还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显然有利于环境和气候。

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米夏埃尔·斯特拉诺说:“我们人类可以选择,要么从地下开采石油建设世界,制造我们随处可见的塑料,要么遵循自然使用空气中的碳。第一步是设想可以像植物和树木一样生长和自我修复的材料,下一步就是付诸实践。然后,经过改良和优化,我们就能用这些可以不断更新的新型材料代替现在会腐烂的材料了。”

斯特拉诺说,这种产品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除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环境光之外什么都不需要,而这两样东西无处不在。这些材料吸收空气中的碳物质,不断地自我修复,而且无需任何外部刺激。以二氧化碳和外界光构建的材料使用的能源是我们今天唾手可得的。这是回归最基本定义的可持续发展”。

斯特拉诺的实验室最近创造出一种材料——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继而生长、固化甚至实现自我修复。科研人员说,与材料领域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他们研究的这种材料无需外部输入任何能量,比如热能、紫外线、化学品或机械应力。研究的结果就是一种胶状合成聚合物,并利用了科研人员从菠菜叶子中提取的叶绿体(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成分)。这种聚合物不断把二氧化碳转化成自我强化的碳基物质。

斯特拉诺等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先进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来源:参考消息

总监制:刘明       执行总监制:卞卓丹

监   制:乐艳娜    责任编辑:明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