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傅作义将军为了保护北京这座古都不受战火摧残,不愿做历史罪人,宣布北京和平解放。

由于老北京的在建国后被定位首都,关于首都的建设有过一番争论。最终领导听从了苏联专家的建议,将行政中心安置于内城,否定了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的将行政中心设置在距离旧城以西约1.5公里的三里河地区(公主坟与月坛之间)“梁陈方案”。

北京城开始拆城墙、拆牌楼并大兴土木,这座连续定都600年三个王朝的古城的样貌由此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沫若主张拆掉北京老城墙,遭林徽因痛斥,当年预言最终成真

众所周知,首都北京曾是两朝古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这座古城,不仅有最为辉煌浩荡的皇宫殿宇,还有承载了千百年记忆的老城墙。

北京古城墙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古建筑,建国之初,诸多学者分为两派,以林徽因梁思成为首的建筑专家,建议将古城墙保留下来,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方,却觉得古城墙应该拆除,不然影响北京日后发展。

不过是一段城墙而已,为什么会引起两方的激烈争执呢?让我们听听这两派专家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梁思成等人认为,古城墙虽老旧,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却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

除此之外,后人们也能通过这段古城墙,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感受前辈先人们走过的道路,寻找他们的足迹。

古城墙虽没有了实际的使用价值,但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经历过风霜洗礼的地方,便不能再用普通的眼光去看待。以当时的情况,完全可以将这片老城区,连同古城墙一起,划片保留下来。

然而郭沫若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城墙不过是一堆砖瓦,目的就是为了御敌,如今国家安定,自然是不再需要他们存在了。

而且,古城墙代表的是封建旧社会,是旧时代的象征,如今步入新时代,这样的旧物,凭什么要留下来呢?这对日后的发展,除了增添阻碍,还能有什么积极作用。

郭沫若的这番话,让保留派实在难找话来辩驳,毕竟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旧物总是没有存在理由的,若谁强出头,搞不好还要扣上个歪帽子。

但是,梁思成等人也没有放弃,还是一直为给国家留下些古建而四处奔波,体弱的林徽因甚至因此气出了重病。

然而,到底是势单力薄,在大趋势下,北京的古城墙还是没能保留下来,被拆得一干二净,再也寻不到踪迹。

得知这个噩耗,林徽因愤而痛斥道,拆了古物日后必定会后悔,可后悔了也再无补救办法,即便是重建,也永远不是真的,只不过是赝品。

消失的帝都:北京古城城墙拆除前的历史风貌

北京内城一共有九门分别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其中正阳门为皇帝出行之门、崇文门走酒车、宣武门走囚车、朝阳门走粮车、阜成门走煤车、东直门走木材车、西直门走水车、德胜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安定门为军队班师回朝之门。

北京古城墙已有600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规模非常宏大。

在近代以来的战争中,1900年的八国联军对北京古城的破坏最大,正阳门箭楼和城楼、崇文门箭楼和朝阳门箭楼被毁。他们在天坛圜丘架炮轰击正阳门,毁掉了箭楼。印度兵在正阳门城楼内取火,引发火灾,城楼被毁。

图为被毁坏后的正阳门箭楼。

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朝阳门箭楼于1903年修复。

图为安定门城楼。

英国人拆去永定门东侧和东便门处城墙,在崇文门瓮城开洞,将京奉铁路延长至正阳门。

图为英国人为修铁路在崇文门瓮城开的洞。

角楼,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是城防防御建筑。

北京城东南角楼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楼。图为1917年左右的北京内城角楼。

北京鼓楼和钟楼都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上,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

钟鼓楼是击鼓报时之处,根据明清规制,钟鼓楼每天两次鸣钟,寅时的称为“亮更”,戌时的称为“定更”。(图摄于1917年)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局势动荡,北京经历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北京政变”等军政事件,但战火始终未殃及古城。

图为1920年代北京东郊民巷美国领事馆鸟瞰。

东四牌楼与西四牌楼同时修建于明朝年间,皇城一东一西各有四座,故以“东四牌楼”、“西四牌楼”简称之。

1953年,北京市对牌楼作出了规划,在公园、坛庙之内的可以保下来;大街上的除了成贤街和国子监的4座外,全部迁移或拆除。

图为1930年代的古观象台,原为明清两朝天文观测中心。建国后这个观象台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得以幸存。

1928年春夏,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张作霖的奉系军队战败,为保护古城主动放弃北京。国民革命军入城,和平接收北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北平光复所摄

在中轴线上已经消失的中华门,(清代大清门)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

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拆除。

除了“中华门”被拆之外,在今天天安门的东西两侧,在建国之初还有两幢明代建筑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它们与天安门城楼、中华门共同围合成了一个“T”字型宫廷广场。图为1946年的长安左门。

但是,这两个门被认为妨碍了交通和游行活动而于1952年被拆除。

北海公园之东,景山之西,有一座明清皇家道观,名为大高玄殿。1955年1月,大高玄殿东西两座牌楼被拆除。

图为1946年,矗立在原址的东牌楼

图为1946年的北平城墙。

经历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1965年北京地铁的修建之后,内城城墙开始被连根挖掉。

老北京的9座城门只剩下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德胜门箭楼;

角楼只留下了内城东南角箭楼;城墙只在崇文门至东南角箭楼之间以及内城西城墙南端残存了两端。这两段城墙和内城东南角箭楼,是因为地铁拐弯而得以留存。

与城墙一道遭殃的是护城河。在修建地铁的同时,内城东侧、西侧和南侧的护城河被盖了板、修成暗沟。

北京城墙的破坏,是我们民族的不幸。

现如今,世界上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环城城墙,落在了西班牙,卢戈。

卢戈Lugo,作为加利西亚最大的省,位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山区,公元前15年,被这里温泉资源吸引的罗马人在此建城,也是加利西亚最古老的城市。后来,为保护城池免遭入侵,从公元260年到310年,卢戈修建了环绕全城的防御性城墙。

2000年,卢戈古城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开车不到两小时,来到这座充满浓厚历史气息的古城。虽不是旅游热门,却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前来体验的游人。

来到卢戈,最令人惊艳的就是罗马城墙,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环城城墙,全长2140米,高约11米,厚为4.5米,城墙上半圆形石堡50个,一共有10座城门。

说到城门,我想到北京城门,当年“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规模(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皇城城门四座),现如今又剩几多?”

卢戈城墙上有完整的步行道,绕一圈大约要30分钟。在城墙上可以享受到辽阔视野、心旷神怡。当月色朦胧,宁静的夜晚只听到蛐蛐的叫声,还有风中苹果树的香味。抬头看着夜幕中繁星点点,俯视周围中世纪建筑,仿佛历史的时空隧道,穿越回那个铁骑铮铮、金戈铁马的时代。切身感受到古罗马帝国的雄厚力量。

完整无缺的城墙围绕古城一圈,被现代建筑紧密包裹着,有很多入口可以自由登上城墙,没有管制也不收费。对很多当地人来说,这古老的城墙,就是一条普通的马路,或是家门口一片空地。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出行、上下班必经之路。

卢戈城墙跨越十几个世纪至今仍然保存非常完好,造型壮丽地屹立在古城之外。日落时分,整个城墙会被太阳的余晖染上一层温和的色彩,站立在城墙之上可以观赏到古城日落,历史与自然美景交织,这是来自中世纪的浪漫。

卢戈圣玛丽亚大教堂是这个城市的第一座教堂。坐落在老城西南角附近,始建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后经多次改建,建成于1273年。它是一座融合多种风格的建筑:北门廊采用罗马式风格、正门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唱诗班席则是巴罗克风格的。教堂内设有博物馆、回廊和金库。

让人遗憾的是,教堂内部的财产在1809年经历了拿破仑劫掠后所剩无几。

教堂周围连接着许多古老的小广场,古城中央的西班牙广场是以前举行集会的地方,而现在,这里小巷街道上藏着一家家酒吧和餐馆,也是十分热闹。晚上在这里散散步,金色的灯光下,偶尔有一两个往来的路人,恍惚间看到了法国电影《香水》里面的中世纪场景。

穿过这些古老的小巷,就到了卢戈省博物馆。它创建于1932年,博物馆的建筑前身是San fransisco修道院,经过改造和扩建,保留了原修道院的厨房、客厅和回廊,设计了一座带有加利西亚宫廷气息的建筑。展出了卢戈省民族、历史和人种的相关物品,以及罗马时代的金银珠宝、15-20世纪的加利西亚艺术品。

博物馆里也保留了哥特式风格的回廊,用于成列古城的一些文物,大量的日晷、罗马碑铭文等等。二楼陈列室中展出了大量凯尔特、西哥特、罗马的出土文物。

卢戈市中心的马约尔广场,即“大广场”,位于卢戈老城南侧,四周遍布精美的历史建筑。最醒目的是彩色的艺术宫,它是重要的文化演出场所。广场另一端,是巴洛克风格的市政厅。

卢戈温泉和矿泉浴池位于罗马桥南端,建筑下拥有古老的罗马浴池,水温恒定为44度,含有硫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