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傅作義將軍爲了保護北京這座古都不受戰火摧殘,不願做歷史罪人,宣佈北京和平解放。

由於老北京的在建國後被定位首都,關於首都的建設有過一番爭論。最終領導聽從了蘇聯專家的建議,將行政中心安置於內城,否定了梁思成和陳佔祥提出的將行政中心設置在距離舊城以西約1.5公里的三里河地區(公主墳與月壇之間)“梁陳方案”。

北京城開始拆城牆、拆牌樓並大興土木,這座連續定都600年三個王朝的古城的樣貌由此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郭沫若主張拆掉北京老城牆,遭林徽因痛斥,當年預言最終成真

衆所周知,首都北京曾是兩朝古都,有着極爲悠久的歷史。這座古城,不僅有最爲輝煌浩蕩的皇宮殿宇,還有承載了千百年記憶的老城牆。

北京古城牆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古建築,建國之初,諸多學者分爲兩派,以林徽因梁思成爲首的建築專家,建議將古城牆保留下來,而以郭沫若爲代表的一方,卻覺得古城牆應該拆除,不然影響北京日後發展。

不過是一段城牆而已,爲什麼會引起兩方的激烈爭執呢?讓我們聽聽這兩派專家到底是怎麼說的吧。

梁思成等人認爲,古城牆雖老舊,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卻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具有很大的考古價值。

除此之外,後人們也能通過這段古城牆,瞭解我們國家的歷史,感受前輩先人們走過的道路,尋找他們的足跡。

古城牆雖沒有了實際的使用價值,但卻是一個民族的象徵,經歷過風霜洗禮的地方,便不能再用普通的眼光去看待。以當時的情況,完全可以將這片老城區,連同古城牆一起,劃片保留下來。

然而郭沫若卻不這麼認爲,他覺得城牆不過是一堆磚瓦,目的就是爲了禦敵,如今國家安定,自然是不再需要他們存在了。

而且,古城牆代表的是封建舊社會,是舊時代的象徵,如今步入新時代,這樣的舊物,憑什麼要留下來呢?這對日後的發展,除了增添阻礙,還能有什麼積極作用。

郭沫若的這番話,讓保留派實在難找話來辯駁,畢竟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舊物總是沒有存在理由的,若誰強出頭,搞不好還要扣上個歪帽子。

但是,梁思成等人也沒有放棄,還是一直爲給國家留下些古建而四處奔波,體弱的林徽因甚至因此氣出了重病。

然而,到底是勢單力薄,在大趨勢下,北京的古城牆還是沒能保留下來,被拆得一乾二淨,再也尋不到蹤跡。

得知這個噩耗,林徽因憤而痛斥道,拆了古物日後必定會後悔,可後悔了也再無補救辦法,即便是重建,也永遠不是真的,只不過是贗品。

消失的帝都:北京古城城牆拆除前的歷史風貌

北京內城一共有九門分別爲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其中正陽門爲皇帝出行之門、崇文門走酒車、宣武門走囚車、朝陽門走糧車、阜成門走煤車、東直門走木材車、西直門走水車、德勝門爲出兵征戰之門、安定門爲軍隊班師回朝之門。

北京古城牆已有600年的歷史,始創於元代。古城牆呈“凸”字形,城牆周長24公里,牆基寬24米,牆高8米,全部爲板築的夯土牆,規模非常宏大。

在近代以來的戰爭中,1900年的八國聯軍對北京古城的破壞最大,正陽門箭樓和城樓、崇文門箭樓和朝陽門箭樓被毀。他們在天壇圜丘架炮轟擊正陽門,毀掉了箭樓。印度兵在正陽門城樓內取火,引發火災,城樓被毀。

圖爲被毀壞後的正陽門箭樓。

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朝陽門箭樓於1903年修復。

圖爲安定門城樓。

英國人拆去永定門東側和東便門處城牆,在崇文門甕城開洞,將京奉鐵路延長至正陽門。

圖爲英國人爲修鐵路在崇文門甕城開的洞。

角樓,建成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是城防防禦建築。

北京城東南角樓是明代北京城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樓。圖爲1917年左右的北京內城角樓。

北京鼓樓和鐘樓都位於地安門外大街上,是老北京中軸線的北端點。

鐘鼓樓是擊鼓報時之處,根據明清規制,鐘鼓樓每天兩次鳴鐘,寅時的稱爲“亮更”,戌時的稱爲“定更”。(圖攝於1917年)

北洋政府時期,政治局勢動盪,北京經歷張勳復辟、直奉大戰、“北京政變”等軍政事件,但戰火始終未殃及古城。

圖爲1920年代北京東郊民巷美國領事館鳥瞰。

東四牌樓與西四牌樓同時修建於明朝年間,皇城一東一西各有四座,故以“東四牌樓”、“西四牌樓”簡稱之。

1953年,北京市對牌樓作出了規劃,在公園、壇廟之內的可以保下來;大街上的除了成賢街和國子監的4座外,全部遷移或拆除。

圖爲1930年代的古觀象臺,原爲明清兩朝天文觀測中心。建國後這個觀象臺在周恩來的指示下得以倖存。

1928年春夏,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張作霖的奉系軍隊戰敗,爲保護古城主動放棄北京。國民革命軍入城,和平接收北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北平光復所攝

在中軸線上已經消失的中華門,(清代大清門)原址在正陽門北側,現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

1959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拆除。

除了“中華門”被拆之外,在今天天安門的東西兩側,在建國之初還有兩幢明代建築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它們與天安門城樓、中華門共同圍合成了一個“T”字型宮廷廣場。圖爲1946年的長安左門。

但是,這兩個門被認爲妨礙了交通和遊行活動而於1952年被拆除。

北海公園之東,景山之西,有一座明清皇家道觀,名爲大高玄殿。1955年1月,大高玄殿東西兩座牌樓被拆除。

圖爲1946年,矗立在原址的東牌樓

圖爲1946年的北平城牆。

經歷建國後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1965年北京地鐵的修建之後,內城城牆開始被連根挖掉。

老北京的9座城門只剩下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德勝門箭樓;

角樓只留下了內城東南角箭樓;城牆只在崇文門至東南角箭樓之間以及內城西城牆南端殘存了兩端。這兩段城牆和內城東南角箭樓,是因爲地鐵柺彎而得以留存。

與城牆一道遭殃的是護城河。在修建地鐵的同時,內城東側、西側和南側的護城河被蓋了板、修成暗溝。

北京城牆的破壞,是我們民族的不幸。

現如今,世界上唯一一個保存完整的環城城牆,落在了西班牙,盧戈。

盧戈Lugo,作爲加利西亞最大的省,位於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山區,公元前15年,被這裏溫泉資源吸引的羅馬人在此建城,也是加利西亞最古老的城市。後來,爲保護城池免遭入侵,從公元260年到310年,盧戈修建了環繞全城的防禦性城牆。

2000年,盧戈古城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爲世界文化遺產。

從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開車不到兩小時,來到這座充滿濃厚歷史氣息的古城。雖不是旅遊熱門,卻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着衆多前來體驗的遊人。

來到盧戈,最令人驚豔的就是羅馬城牆,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保存完整的環城城牆,全長2140米,高約11米,厚爲4.5米,城牆上半圓形石堡50個,一共有10座城門。

說到城門,我想到北京城門,當年“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規模(內城城門九座,外城城門七座,皇城城門四座),現如今又剩幾多?”

盧戈城牆上有完整的步行道,繞一圈大約要30分鐘。在城牆上可以享受到遼闊視野、心曠神怡。當月色朦朧,寧靜的夜晚只聽到蛐蛐的叫聲,還有風中蘋果樹的香味。抬頭看着夜幕中繁星點點,俯視周圍中世紀建築,彷彿歷史的時空隧道,穿越回那個鐵騎錚錚、金戈鐵馬的時代。切身感受到古羅馬帝國的雄厚力量。

完整無缺的城牆圍繞古城一圈,被現代建築緊密包裹着,有很多入口可以自由登上城牆,沒有管制也不收費。對很多當地人來說,這古老的城牆,就是一條普通的馬路,或是家門口一片空地。是他們每天的生活出行、上下班必經之路。

盧戈城牆跨越十幾個世紀至今仍然保存非常完好,造型壯麗地屹立在古城之外。日落時分,整個城牆會被太陽的餘暉染上一層溫和的色彩,站立在城牆之上可以觀賞到古城日落,歷史與自然美景交織,這是來自中世紀的浪漫。

盧戈聖瑪麗亞大教堂是這個城市的第一座教堂。坐落在老城西南角附近,始建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後經多次改建,建成於1273年。它是一座融合多種風格的建築:北門廊採用羅馬式風格、正門帶有新古典主義風格,唱詩班席則是巴羅克風格的。教堂內設有博物館、迴廊和金庫。

讓人遺憾的是,教堂內部的財產在1809年經歷了拿破崙劫掠後所剩無幾。

教堂周圍連接着許多古老的小廣場,古城中央的西班牙廣場是以前舉行集會的地方,而現在,這裏小巷街道上藏着一家家酒吧和餐館,也是十分熱鬧。晚上在這裏散散步,金色的燈光下,偶爾有一兩個往來的路人,恍惚間看到了法國電影《香水》裏面的中世紀場景。

穿過這些古老的小巷,就到了盧戈省博物館。它創建於1932年,博物館的建築前身是San fransisco修道院,經過改造和擴建,保留了原修道院的廚房、客廳和迴廊,設計了一座帶有加利西亞宮廷氣息的建築。展出了盧戈省民族、歷史和人種的相關物品,以及羅馬時代的金銀珠寶、15-20世紀的加利西亞藝術品。

博物館裏也保留了哥特式風格的迴廊,用於成列古城的一些文物,大量的日晷、羅馬碑銘文等等。二樓陳列室中展出了大量凱爾特、西哥特、羅馬的出土文物。

盧戈市中心的馬約爾廣場,即“大廣場”,位於盧戈老城南側,四周遍佈精美的歷史建築。最醒目的是彩色的藝術宮,它是重要的文化演出場所。廣場另一端,是巴洛克風格的市政廳。

盧戈溫泉和礦泉浴池位於羅馬橋南端,建築下擁有古老的羅馬浴池,水溫恆定爲44度,含有硫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