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宏

奇袭商业评论

近期 ,LinkedIn(领英)全球CEO Jeff Weiner在给中国员工的内部信中宣布,LinkedIn中国总裁沈博阳将于6月30日起不再担任此职务。同时,沈博阳发表告别信称将在短暂休息后出任蛋壳公寓董事长。而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LinkedIn中国前雇员表示,“LinkedIn中国一直受到总部的全球战略限制,沈博阳离开并不令人意外。”

图:沈博阳离开LinkedIn,任蛋壳公寓董事长

沈博阳离开LinkedIn的消息,引爆了国内媒体及创业者对LinkedIn本土化发展失败的激烈讨论。凤凰科技评价称,“沈博阳的离职显得很仓促,LinkedIn还没找到他最终的继任者。虽然不吝赞美之词,但是掩盖不了LinkedIn中国市场做的不够突出的事实。”

其实沈博阳离开LinkedIn早有端倪。早在2014年底,沈博阳就以天使投资的形式成立了白领长租公寓公司“蛋壳公寓”,这一项目团队始于沈博阳早年创立的糯米网,该项目还在今年三月完成了超过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不难看出,启用糯米元老组建蛋壳公寓的沈博阳心思没有集中在LinkedIn中国区的业务。不仅如此,沈博阳领导了三年的LinkedIn中国一直处于本土化不足、业务发展乏力、受竞争对手挤压的三重困局之中。

另有媒体指出,“在沈博阳加入LinkedIn中国的三年半时间里,领英中国从零起步,在他离开的时候,领英中国拥有了3200万用户,但是这3200万用户只是LinkedIn在中国市场不成功的“遮羞布”

近来,LinkedIn中国近期接连遭遇挫败:根据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艾瑞公布的2017年3月份“APP指数”显示,LinkedIn中国的竞争对手脉脉已经将其超越,成为职场社交行业第一名。不仅如此,LinkedIn中国及旗下职场社交App —“赤兔”的在App Store商务榜、总榜排名均大幅落后于脉脉。

LinkedIn中国的发展艰难,与其基于英语市场的基因有关。沈博阳曾公开对媒体表示,“LinkedIn是一个全球化的产品,很难单独把某个功能摘出来给中国团队做”。而据媒体观察,身处中国市场的LinkedIn,一度长期不支持手机号注册,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移动优先的策略背道而驰。

有趣的是,LinkedIn中国竞争对手脉脉的创始人林凡在出席第二届中国股权投资人大会时曾坦言,外企的企业文化跟中国传统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天差地别。这番话,也从侧面显现出LinkedIn中国颓势的内因。

其实,LinkedIn中国也曾试图以本土化的产品打动用户。2015年6月23日,LinkedIn中国就推出由本土团队独立研发的基于真实身份的职场社交App——“赤兔”,但是赤兔一直未能真正进入中国职场人士的心中。

沈博阳曾称,“未来十年里,中国将迎来职场社交的爆发,这正好是领英的机会,也是赤兔的机会。”同时沈也提到,“总部觉得赤兔变成了一个探索性的产品。或许能把赤兔看作是几年之后的领英,赤兔上好的功能有可能搬到领英全球的产品上。”

《财经》杂志援引一位曾在外企担任产品负责人的人士说“赤兔很尴尬,又没有领英那么高大上,又没有脉脉接地气。”

尽管LinkedIn中国一直很努力,但还是未崛起就没落。沈博阳在告别信中写到“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举步维艰,在一家成熟的跨国公司内部创业开创一个新的模式更是难上加难。”

纵观所有在中国市场中的境外企业,成功者都是本土化进程十分彻底的;而在互联网领域里,惜败中国市场的则远不止LinkedIn中国一家,还有雅虎中国 、MSN、eBay等顶尖公司。

伴随着沈博阳的离开,LinkedIn中国或许会更加举步维艰。一位曾服务于百度贴吧的社交产品从业者称,“遭遇竞争对手脉脉猛烈阻击的LinkedIn中国屡失阵地,目前最好的选择是进行两款产品的拆分独立,否则会因为内部的相互牵制,保持颓势。”

前述领英原雇员则透露,“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LinkedIn中国就已经重新调整战略,加强对领英本土版App的推广,弱化赤兔的战略地位;这背后是同总部分歧的妥协,也不难理解沈博阳会离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状对LinkedIn中国非常不利,一方面管理层变动影响军心,另一方面有投资界人士已经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LinkedIn中国的竞对身上”。

就在沈博阳宣布离职前夕,前海梧桐并购基金创始人谢闻栗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脉脉凭借自身的先发优势和精准定位,在职场社交领域保持了明显的领先优势,并将成为属于中国人的领英。”

沈博阳曾说,LinkedIn中国是自己职业生涯最后一次“all in”;现在沈博阳的“all in”结束了,中国职场社交领域的市场也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沈博阳带着属于他的“领英中国”走了,只有脉脉在这片蓝海中哼唱着“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总体而言,身为职业经理人的沈博阳不能绝对的代表LinkedIn中国,但是他的退场是LinkedIn中国发展不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LinkedIn的剧烈变动望去,和总部角力、受全球化战略限制、业务发展乏力,是外资企业在中国无法打破的本土化魔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