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嘉定人,你的朋友圈,暴露了你的身份……

作为一个自媒体小编,我有一个加满了5000人的微信号,人生百态、喜怒哀乐,每天都在朋友圈里上演。小编常听朋友们说:有人朋友圈对他设置了三天可见,有人爱分享没有营养的链接,有人做了微商每天发广告……

他说,看一个人的朋友圈,就能看透一个人的身份。比如嘉定本地人、来嘉定一年的人、来嘉定5年的人,他们就有着各自不同的朋友圈。 来嘉定“1年”

刚来嘉定,很多人选择租房子,房租相对便宜,能省不少钱。

大多在市区上班,每天都要早起赶去地铁站,稍微耽误几分钟,可能就错过了准时到公司的那班地铁。拥挤的早高峰当中总有他们匆匆的身影,夜幕降临时地铁站涌出的人群里也有着他们疲惫的神情。

所以刚来嘉定不久的这些人经常在朋友圈中抱怨去市区上班太远,早晚高峰的11号线真挤。

但他们对于嘉定,也充满好奇。工作日的两点一线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好好了解自己居住的这个地方,对于嘉定各个区域的分布并不熟悉,因此各大公众号推荐的嘉定吃喝玩乐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

州桥老街、南翔老街的美食,远香湖公园、古漪园的风景,图书馆、保利大剧院的文化气息……他们把这些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希望周末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打卡,甚至把这些推荐都罗列在收藏夹中,等待拔草,却发现自己周末累到只想在家躺上两天。

交通方面,因为坐地铁上班很累,他们常常在心底默默发誓:一定要攒钱买辆车,开车去市区上班。

当然,也有因为买房而搬到嘉定不久的朋友,他们在朋友圈中欣喜的晒着新家,却只字不提曾经攒首付的辛苦。

来嘉定“5年”

对于那些在嘉定待了五年的人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抱怨地铁的拥挤了,不是因为他们脾气变好了,而是因为他们开始习惯。

比起刚来的时候,他们对嘉定已经相当熟悉,无论是区域的划分还是美食的盘点,他们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所以那些旅游景点的推荐已经吸引不到他们,在吃喝玩乐方面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没去过的新店和没被挖掘的小众玩乐。约上朋友去探店,觉得不错的就发到朋友圈推荐给更多朋友,遇到不好的店就发朋友圈跟大家吐槽。

在嘉定待了五年,亦有不少人在嘉定找了工作,他们已经给自己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都是入门的经典款,不会花太多钱,他们会在朋友圈晒自己的提车照片,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成功了一小步。

有的人在嘉定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在这里成家立业,朋友圈被生活和工作各占一半,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在朋友圈化身“晒娃狂魔”,更新着孩子的日常。

同时他们还会关注嘉定买房信息,以前并不关注房地产的他们开始在朋友圈和公众号上收集各种楼盘信息,或者已经付了首付的人,开始分享着装修琐事和还贷压力。

嘉定本地人

对于嘉定本地人来说,他们在这里出生、长大,对周遭的一切无比熟悉,他们看着地铁11号线建立起来,原本交通十分不方便的嘉定正在变得更好,他们见证着嘉定这些年的发展,也伴随着嘉定的成长。

其他人朋友圈里分享的各种嘉定景点他们都提不起兴趣,因为去过太多次,能打动他们并使他们分享到朋友圈的,只有那些对嘉定的回忆和情怀。

还有一些本地的朋友利用自家资源做起了微商,他们有本职工作,但还是为了家人生活更好,发展起副业。比如有一个朋友,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就开始在朋友圈做大闸蟹生意,其实她的朋友圈也经常分享自己的生活,没到吃大闸蟹的时候就帮家人宣传自家种的各种水果。

嘉定本地人也许没有买房的压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生活毫无压力,什么都不用愁。家里拆迁了的仍然要努力工作,而家里还没拆迁的可能还住着老房子,一大家子挤在狭小的空间里。

已经结婚生子的朋友常常在朋友圈感叹生活压力大,要赚钱养家,要为孩子争取更好的学校资源,作为父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拼,他们说:因为外地人坚持不下去了还能回老家,而他们坚持不下去了,哪里也去不了。

无论是新嘉定人,还是本地人,都会有生活压力,如果没有,那一定是有人在默默为你承担。有人做微商、有人是中介、有人爱发广告,归根究底,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负重前行,生活不易,大胆朝前走,我们终究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