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嘉定人,你的朋友圈,暴露了你的身份……

作爲一個自媒體小編,我有一個加滿了5000人的微信號,人生百態、喜怒哀樂,每天都在朋友圈裏上演。小編常聽朋友們說:有人朋友圈對他設置了三天可見,有人愛分享沒有營養的鏈接,有人做了微商每天發廣告……

他說,看一個人的朋友圈,就能看透一個人的身份。比如嘉定本地人、來嘉定一年的人、來嘉定5年的人,他們就有着各自不同的朋友圈。 來嘉定“1年”

剛來嘉定,很多人選擇租房子,房租相對便宜,能省不少錢。

大多在市區上班,每天都要早起趕去地鐵站,稍微耽誤幾分鐘,可能就錯過了準時到公司的那班地鐵。擁擠的早高峯當中總有他們匆匆的身影,夜幕降臨時地鐵站湧出的人羣裏也有着他們疲憊的神情。

所以剛來嘉定不久的這些人經常在朋友圈中抱怨去市區上班太遠,早晚高峯的11號線真擠。

但他們對於嘉定,也充滿好奇。工作日的兩點一線使得他們沒有時間好好了解自己居住的這個地方,對於嘉定各個區域的分佈並不熟悉,因此各大公衆號推薦的嘉定喫喝玩樂總能吸引他們的眼球。

州橋老街、南翔老街的美食,遠香湖公園、古漪園的風景,圖書館、保利大劇院的文化氣息……他們把這些鏈接分享到朋友圈,希望週末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一起打卡,甚至把這些推薦都羅列在收藏夾中,等待拔草,卻發現自己週末累到只想在家躺上兩天。

交通方面,因爲坐地鐵上班很累,他們常常在心底默默發誓:一定要攢錢買輛車,開車去市區上班。

當然,也有因爲買房而搬到嘉定不久的朋友,他們在朋友圈中欣喜的曬着新家,卻隻字不提曾經攢首付的辛苦。

來嘉定“5年”

對於那些在嘉定待了五年的人來說,他們已經不再抱怨地鐵的擁擠了,不是因爲他們脾氣變好了,而是因爲他們開始習慣。

比起剛來的時候,他們對嘉定已經相當熟悉,無論是區域的劃分還是美食的盤點,他們都能說的頭頭是道。

所以那些旅遊景點的推薦已經吸引不到他們,在喫喝玩樂方面他們關注更多的是沒去過的新店和沒被挖掘的小衆玩樂。約上朋友去探店,覺得不錯的就發到朋友圈推薦給更多朋友,遇到不好的店就發朋友圈跟大家吐槽。

在嘉定待了五年,亦有不少人在嘉定找了工作,他們已經給自己買了汽車作爲代步工具,都是入門的經典款,不會花太多錢,他們會在朋友圈曬自己的提車照片,因爲對於他們來說,這已經是成功了一小步。

有的人在嘉定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在這裏成家立業,朋友圈被生活和工作各佔一半,有了孩子之後更是在朋友圈化身“曬娃狂魔”,更新着孩子的日常。

同時他們還會關注嘉定買房信息,以前並不關注房地產的他們開始在朋友圈和公衆號上收集各種樓盤信息,或者已經付了首付的人,開始分享着裝修瑣事和還貸壓力。

嘉定本地人

對於嘉定本地人來說,他們在這裏出生、長大,對周遭的一切無比熟悉,他們看着地鐵11號線建立起來,原本交通十分不方便的嘉定正在變得更好,他們見證着嘉定這些年的發展,也伴隨着嘉定的成長。

其他人朋友圈裏分享的各種嘉定景點他們都提不起興趣,因爲去過太多次,能打動他們並使他們分享到朋友圈的,只有那些對嘉定的回憶和情懷。

還有一些本地的朋友利用自家資源做起了微商,他們有本職工作,但還是爲了家人生活更好,發展起副業。比如有一個朋友,到了喫大閘蟹的季節,就開始在朋友圈做大閘蟹生意,其實她的朋友圈也經常分享自己的生活,沒到喫大閘蟹的時候就幫家人宣傳自家種的各種水果。

嘉定本地人也許沒有買房的壓力,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生活毫無壓力,什麼都不用愁。家裏拆遷了的仍然要努力工作,而家裏還沒拆遷的可能還住着老房子,一大家子擠在狹小的空間裏。

已經結婚生子的朋友常常在朋友圈感嘆生活壓力大,要賺錢養家,要爲孩子爭取更好的學校資源,作爲父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問他們爲什麼這麼拼,他們說:因爲外地人堅持不下去了還能回老家,而他們堅持不下去了,哪裏也去不了。

無論是新嘉定人,還是本地人,都會有生活壓力,如果沒有,那一定是有人在默默爲你承擔。有人做微商、有人是中介、有人愛發廣告,歸根究底,其實都是爲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負重前行,生活不易,大膽朝前走,我們終究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