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马光是北宋守旧势力的代表,当神宗向他寻求治国良策时,他总是摆出一大堆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却拿不出实际可操作性的良方,当王安石提出变法想要富国强兵,北制夷敌时,每出新法他必阻之,无论新法老百姓是否接纳,是否是善政,一律反对。不过在政治上,司马光却顽固的阻挠王安石等新党进行变法,自身执政后更是将变法悉数废除,葬送了北宋中兴的机会。

?司马光有早慧,小时候就有砸缸救友的事迹,7岁便能诵读《左氏春秋》,年少成名。他也确实在学术上做出了耀眼的成绩,由他主持编修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史学界地位很高。他还对儒学有许多深入论述,被朱熹多有美誉。
不过在政治上,司马光却顽固的阻挠王安石等新党进行变法,自身执政后更是将变法悉数废除,葬送了北宋中兴的机会。
北宋神宗时期,黄河在冀州出现决口,京师汴州也接连发生地震,为了救灾,朝廷财政负担很重。司马光是北宋守旧势力的代表,当神宗向他寻求治国良策时,他总是摆出一大堆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却拿不出实际可操作性的良方,当王安石提出变法想要富国强兵,北制夷敌时,每出新法他必阻之,无论新法老百姓是否接纳,是否是善政,一律反对。

以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苗法》为例。司马光曾连续写信指责王安石此举是祸国殃民,希望他就此中止变法,并指责青苗法是“与民争利”的不道德行为。王安石眼中的“民”是广大百姓,而司马光眼里的“民”是豪商富户文彦博曾提出“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的言论,将百姓的利益与士大夫的利益彻底割裂,而司马光是这一言论的坚定支持者和鼓吹手。
北宋原先的普遍贷款利率为年息100?至更高,在《青苗法》颁布之前,农民遇到粮食青黄不接或是家里急需用钱就向钱庄、地主富户借贷,土地是最受欢迎的抵押物。很多农民借钱后因为沉重的利率还不起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田地被放贷者收走。要知道宋朝是完全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放贷正是大地主捞钱和扩大田产的不二法宝!

《青苗法》颁布后,官府在夏秋粮食青黄不接时直接放贷给农民,帮他们渡过难关,并且只收取20?年化利息,国家也能赚取一笔收此举大大降低了整个北宋社会的融资成本,使得社会整体利率开始下降。虽然后来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下层官吏执行粗暴和进行权利寻租,但客观上《青苗法》还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就是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因为损害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被司马光等旧党极力反对,最终被废除。
被司马光废除的王安石变法中最可惜的是《免役法》。宋朝百姓承担着繁重的徭役,如果被分到里正和衙前这两个差事,足以让中产之家倾家荡产(这两个差事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责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
苏轼在担任杭州知府时曾专门做过调查,杭州的三等户人家(北宋将普通居民按财产分为五等。一、二等户为官户、大地主等;三等户为中小地主及富农;四、五等户为普通农户)一般八年一轮,出徭役二年,然后休息六年。在两年的徭役期间一家人大约花费为七万多钱,因为全家在服徭役期间无法从事原先的营生,只能靠积蓄度日。这家人如果按《免役法》规定缴钱免役,八年只要合计付出三万钱左右,平摊到一年只需三四千钱,经济压力不大,即便不算节省下的时间成本,仅从经济成本来看也极为划算。所以苏轼尽管也是“旧党”,但对事不对人的他还是非常认可《免役法》的。

而司马光反对收钱免徭役,提出朝廷应该向服徭役者发钱补助,不足部分由有钱的邻居的补贴。他提出的办法完全不符合实际,没有可操作性,朝廷原本就是因为没钱才需要改革的。
结果等到司马光上台执政,他不顾朝内外的强烈反对,依然强行废除了《免役法》。可笑的是在废除《免役法》后,司马光似乎忘记了自己曾提出的那一版徭役改革方案……

司马光对新党的打压和反对是毫无底线的,甚至不惜将新党主持的宋朝收复的故土拱手相让:
神宗时期,王韶在王安石等新党大力支持下经略熙河。宋军在王韶的带领下,通过多次战争,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恢复了安史之乱前由中原王朝控制这一地区的局面,从此宋朝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
1075年,宋廷在六州买马并开放边贸,此举受到了边境各族的热烈欢迎,宋军缺马的局面也得到了极大缓解。被西夏阻断的丝绸之路也重新畅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税。《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这还仅仅是一处市易司的税收。

《宋史?孙路传》记载:“元祐初,司马光将弃河、湟……光幡然曰:‘赖以访君,不然几误国事。’议遂止。”
要知道,《宋史》的立场是站在旧党一边的,这里也免不了写了司马光一笔,不过还是为他有所开脱。事实上,在司马光在上台后确实主导了把大宋将士们流血夺来的土地拱手送还西夏一事。同一时期的张舜民的《穆衍墓志》等文献均对此事有所记载。
司马光在奏折(宋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38)中讲述了自己将领土割让给西夏的原因:

“陛下诚能于此改元之际,……废米脂、义合、浮图、葭芦、吴堡、安疆等寨,令延、庆二州悉加毁撤,除省地外,元系夏国旧日之境,并以还之………”
“……万一西人积怨愤之气,逞凶悖之心,悉举犬羊之众,投闲伺隙,长驱深入,覆军杀将,兵连祸结,天下骚动,当是之时,虽有千寨,能有益乎?……固不若今日与之为美也!”

司马光幼稚地认为(或是别有用心)只要将这些从西夏手里夺来的土地全部归还,西夏就会不再骚扰大宋,大宋得到和平后还可省下大量军费。这样的绥靖政策当然引起了新党和朝廷中立派的强烈不满。最后执政的旧党顶着朝野压力,主动把偏远的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送还给了西夏。

讽刺的是,西夏拿到割地后,还是没有老实,一直侵扰大宋不止,大宋依然要花费大量财力人力抵御西夏。
北宋在王安石变法悉数被废的30年后,终于用光了变法积聚的财富。朝廷财政再次紧张后,加大了对百姓的剥削。到了徽宗时期,大宋各地民乱不断。1120年,南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大宋再无复兴之相。1127年,金军南下,轻易灭掉了北宋,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等数千人被掳。大宋百年繁荣毁于一旦,这就是有名的靖康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