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藥監局發文: 藥企、藥商、藥店,都做藥品追溯;Illumina擬12億美元收購PacificBiosciences丨貝殼日報

大公司

Denali與賽諾菲達成超10億美元合作

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藥明康德:今日,專注於開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的生物醫藥公司Denali Therapeutics宣佈將與賽諾菲(Sanofi)合作開發多種RIPK1(受體相互作用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1)抑制劑分子,用於治療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和全身炎症性疾病。

其中兩種候選分子DNL747和DNL758旨在靶向TNF受體通路中的關鍵信號蛋白RIPK1,這種蛋白能調節全身組織中的炎症和細胞死亡。合作雙方計劃研究DNL747治療阿茲海默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和多發性硬化症(MS)的效果,以及DNL758治療全身炎症性疾病(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和銀屑病)的效果。

根據協議條款,賽諾菲將向Denali支付1.25億美元的預付款,以及未來可能超過10億美元的開發和推廣裏程碑付款。賽諾菲和Denali將共享DNL747在美國和中國推廣的收益和風險,而Denali將獲得DNL747在其他地區和DNL758在全球的銷售分成。

國內藥企併購熱潮不斷

通化金馬加速併購進程

鳳凰網:2016年以來,通化金馬的產業鏈整合步伐不斷加快,一方面公司頻頻佈局研發領域,不僅收購了擁有處於臨牀Ⅲ期的阿爾茲海默新藥研發企業,還參股投資了以腫瘤和神經系統疾病爲主要治療領域的單抗研發企業和化藥研發CRO公司,在“內生+併購”的雙輪驅動下,公司核心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另一方面公司還計劃藉助併購醫療服務機構,向產業下游延伸。今年5月,通化金馬發佈重組公告,擬向德信義利、聖澤洲、七煤集團、雙礦集團、雞礦集團、鶴礦集團6個交易對方收購七煤醫院、雙礦醫院等5家醫院各84.14%股權。相關資料顯示,若此次併購重組完成,通化金馬將新增近18億的營業收入和1.7億以上淨利潤,公司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市場人士分析稱,活躍的併購將有助於公司擴大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行業角度來看,併購重組將成爲醫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着未來通化金馬產業佈局的逐漸完善,公司差異化優勢將越發明顯,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突發!Illumina擬12億美元

收購Pacific Biosciences

藥明康德:今日,基因測序領域兩大公司Illumina和Pacific Biosciences宣佈達成協議,Illumina公司將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Pacific Biosciences。

這一強強聯手將有機結合Illumina公司的短讀(short read)測序技術和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的長讀(長讀)測序技術,讓基因組測序結果更爲精準。

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的長讀測序技術將幫助完成特定基因測序項目,包括de novo測序和對高度同源的基因組區域的測序。長讀測序市場據估計到2022年將增長至25億美元。

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最新的Sequel SMRT技術與Illumina公司基礎設施的結合,將提高生物發現速度和臨牀洞見的產生。

諾華90個新藥項目將擱置或轉讓

醫藥魔方:彭博社報道,諾華R&D負責人Jay Bradner對外透露,在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管線資產評估之後,諾華已經將其在研新藥項目從430個縮減到340個。

Bradner表示:“我們對這90個項目背後的科學基礎已經有很好的理解,雖然放棄它們很令人沮喪,但這對諾華並不失爲一個好的決定。畢竟,這些項目雖然潛質不錯,但是對患者的臨牀治療可能不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另外可能也無法匹配諾華期望在商業上獲得更大成功的策略。”

Bradner 進一步解釋稱:“有一部分項目會許可給其他製藥企業,另外有一些項目則會暫時中止研發(sit on the shelf for a little while)。大家都應該期待諾華給一些生命受到威脅的患者帶來真正具有突破性、差異性、或者重要臨牀價值的治療藥物。”

投融資

高盛投資基礎醫療服務

新銳C輪募集5000萬美元

創鑑匯:98point6近日宣佈完成C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由高盛(Goldman Sachs)領投。至此,公司自2015年公司成立以來總共募集資金8610萬美元。

該公司的技術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實現自動化收集病症信息等,幫助醫生提高工作效率,使醫生能夠集中精力在患者治療方面。另外,其所推出的應用程序(APP)還具有處方訂購和實驗室測試等功能。

本輪資金將使98point6能夠擴大其產品和醫生團隊,拓展其平臺能力並繼續進行渠道建設,滿足市場對於初級醫療保健服務的強大需求。目前,其已在4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佔美國成年人口總數的92%)提供服務,預計到2019年初將在所有50個州提供服務。

Twist Bioscience登陸納斯達克

募資7000萬美元

藥明康德:今日,藥明康德合作伙伴Twist Bioscience宣佈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正式公開發售500萬股新股票,每股價格爲14美元,完成總值爲7000萬美元的IPO。Twist Bioscience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一家行業領先並發展迅速的DNA合成生物技術公司。

Twist Bioscience獨特的基於半導體硅芯片的DNA合成技術平臺,能夠高通量、高保真度、低成本地爲客戶合成DNA和基因。傳統的DNA合成方法是在96孔的塑料板上使用PCR合成DNA,但是對於工業界大批量生產基因片段的需求來說,這一方法不但效率不高,而且非常昂貴。Twist Bioscience的高通量硅芯片DNA合成平臺,每一個小孔即相當於96孔板的一個孔,而每個小孔內又有100個蜂巢型納米微井。與類似尺寸的Microarray合成相比,Twist平臺合成的DNA產量更高,無需再次擴增。此外,由於這些的蜂巢式微井設計,利用Twist獨有的處理系統,每一微孔中的寡聚DNA片段合成完成後,無需轉移,即可在微孔內完成拼接。

大政策

國家藥監局發文:

藥企、藥商、藥店,都做藥品追溯

國家藥監局 :11月1日,國家藥監局發佈《國家藥監局關於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國藥監藥管〔2018〕35號(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疫苗、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藥品類易製毒化學品、血液製品等重點產品應率先建立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基本藥物、醫保報銷藥物等消費者普遍關注的產品儘快建立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其他藥品逐步納入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

新技術

遺傳發育所發現糖鞘脂MacCer

與Wnt相互作用促進神經突觸生長

遺傳發育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永清實驗室以傳統的模式生物果蠅爲材料,通過遺傳篩選,發現糖鞘脂 (GSL) 合成通路中的多個基因調控神經突觸的生長。進一步的遺傳分析結合脂質特異抗體染色發現GSL甘露糖-葡萄糖神經酰胺 (MacCer) 促進突觸生長。GSL在生物膜上與固醇組裝成脂筏。通過藥物學實驗結合遺傳分析發現MacCer促進突觸生長依賴於脂筏。許多蛋白與脂筏結合並參與信號轉導,例如生長因子Wnt1/Wingless (Wg)可特異地與脂筏結合並激活信號通路促進突觸生長,並且Wg信號通路的激活依賴於其與脂筏的結合。進一步的研究表明MacCer在神經突觸中與Wg共定位,並正調控Wg水平從而影響Wg信號通路活性。爲了進一步研究MacCer是如何與Wg相互作用的,他們與法國馬賽大學教授Jacques Fantini實驗室合作,通過分子模擬和脂質生化試驗發現,Wg中有一個包含15個氨基酸的短肽能特異性地與MacCer結合。進一步的體內實驗驗證兩者的結合影響MacCer與Wg共定位並調控神經突觸的生長。綜上所述,該研究首次發現糖鞘脂MacCer通過調控Wg信號通路促進突觸發育。 

廣州生物院等在艾滋病疫苗研究中

取得新進展

復旦大學:基於PD-1信號通路阻斷的腫瘤免疫治療策略如火如荼,但其在傳染病防控領域中的應用還未深入開展。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已被發現三十餘年,如今仍是造成人類死亡的第四大病因。雖然藥物療法可控制艾滋病病情,但無法根治,病人需終生服藥。對於控制和消除艾滋病疫情而言,研發有效的預防性疫苗被普遍認爲是最經濟有效的策略。

HIV/SIV特異性CD8+ T細胞在清除和控制HIV/SIV感染中起關鍵作用,若能夠充分誘發出持久高水平的病毒特異性CD8+ T細胞,將有助於控制和清除HIV/SIV對靶細胞的感染。研究人員利用獼猴/SIV感染模型,探索了基於腺病毒載體的艾滋病疫苗與PD-1抗體聯合應用的免疫策略。結果表明在疫苗接種期間同時使用PD-1抗體可有效降低T細胞的功能性耗竭,並誘發出更有效、廣譜和持久的殺傷性CD8+T細胞免疫應答,而且還可有效預防猴艾滋病毒SIVmac239的多次高劑量感染。該研究爲研發有效的預防性艾滋病疫苗提供了新的策略。

細胞內“自然殺戮代碼”竟可摧毀癌症

生物谷:10月29日,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西北大學的一項癌症重磅研究,指出細胞中竟存在“自然殺戮代碼”!只要啓動這些“代碼”,就可以避免化療副作用,杜絕耐藥性,實現“無毒滅癌”!

這些“代碼”就是體細胞中普遍存在的microRNA(miRNA)。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發現的一類內源性的具有調控功能的非編碼RNA,可組裝進RNA誘導的沉默複合體,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識別靶mRNA,並根據互補程度的不同指導沉默複合體降解靶mRNA或者阻遏靶mRNA的翻譯。

研究人員指出,部分microRNA正是蟄伏於細胞體內的“自然殺戮代碼”,只要喚醒其滅癌功能,就能引發癌細胞自我毀滅,從而保護身體免受癌症侵害。

皰疹病毒或是誘發阿爾茲海默病

的病因之一

蘇州醫工所:最近發表的一項論述文章中,筆者(曼徹斯特大學的Ruth Itzhaki教授)提出了一種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新方法。

有研究證據表明,抗病毒製劑或能用來治療阿爾茲海默病,一些安全的抗病毒藥物或能有效抑制皰疹病毒的功能。從而就能限制病毒對機體帶來的損傷效應。

在一項早期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抗皰疹病毒藥物阿昔洛韋能夠有效阻斷HSV1的DNA複製。並且降低HSV1所感染的細胞中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筆者研究在內的所有研究都只是闡明瞭皰疹病毒和阿爾茲海默病之間的關係。並未證明皰疹病毒就是導致個體患阿爾茲海默病的病因。

或許證明皰疹病毒是誘發阿爾茲海默病病因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一種特定的抗病毒製劑對其進行靶向作用。或者對個體進行皰疹病毒疫苗接種來有效減少人羣疾病的發生率。

往期精彩回顧

資訊 | 活動 | 醫療丨融資  

醫藥供應變革加劇 | “互聯網+醫藥供應”平行主題論壇預熱

倒計時8天!2018第五屆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暨第二屆“健康中國”杭州峯會即將召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