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逸仙談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1992年,東北有位已過古稀之年的李姓老人,自知會不久於人世,但卻有一件心願未了,那就是他去世後,他那七個並不富裕的子女怎麼辦?爲了減輕兒女的負擔,老人決定變賣傳家寶——張先的《十詠圖》,然後再將錢平分給子女們。
但老人卻並不知道這幅字畫究竟能值多少錢,只是聽上輩人說這幅字畫是價值連城的寶貝,於是老人決定先去北京找人估算一下這東西的價值。說幹就幹,打定了主意後,老人很快就買了前往北京的火車票,在到達當地一家十分有名的古董行後,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寶貝,讓古董行的工作人員幫忙鑑別一下真假,估算字畫的價值。
當工作人員看到字畫上印的宋代丞相賈似道、明洪武內府、清代乾隆帝等多方印章後,驚呆在原地,這幅字畫竟是失傳已久的《十詠圖》!據說曾是慈禧太后最喜愛的字畫之一,價值不可估量。那麼,一個普通的東北老人,爲何會有清宮的傳世之寶呢?這還得從清朝滅亡說起。
1912年2月12日,隨着宣統帝溥儀退位詔書的頒佈,標誌着在中國持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結束。但清朝皇室養尊處優慣了,一下子失去了權力的他們無法生活,於是,清朝皇室在退位前就與袁世凱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即溥儀退位後,皇室成員仍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北洋政府每年給予清室400萬兩白銀,宮中尊號、待遇、年號保持不變,紫禁城中的文物,清室只有使用權,不得隨意變賣、抵押等。
但袁世凱死後,這400萬兩白銀卻沒人給了,爲了以備不時之需,溥儀就動起了宮中珍寶的注意,但《清室優待條件》中規定,他們不得隨意變賣。於是,溥儀便通過弟弟溥傑,以賞賜的名義將宮中珍寶賜予溥傑讓他帶出宮外,這樣的賞賜持續了半年之久,每天溥傑空着手進入紫禁城,揹着一個大包袱出來。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紫禁城後,溥儀就將當初溥傑從宮中帶出的寶貝變賣,以維持生計,其中有一些字畫被溥儀隨意打賞了官員、下人等。而這位李姓老人帶來的《十詠圖》便是當初溥儀從紫禁城中帶出的真跡!據老人闡述道,他的爺爺曾擔任溥儀的貼身侍衛,這幅字畫就是溥儀賞賜給他爺爺的。
在場的所有人聽聞是這樣貴重的寶貝,連忙聯繫權威專家再次鑑定,是否是當初溥儀從紫禁城中帶出的那副,專家來後,結合畫中印章分析,這位李姓老人帶來的《十詠圖》爲真跡無疑!
隨後專家聽說在得知老人想要變賣這幅古畫時,就與老人商量道,表示自己願意出1萬元買下此畫,爲了打消老人的顧慮,專家告訴老人,《十詠圖》原本是故宮藏品,但由於這幅古畫是在解放前就遺失了的,因此依舊歸收藏者所有。
但老人卻不接受專家想要買下此畫的提議,因爲這與他心中的數字相差太大。隨後,老人找到了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準備將《十詠圖》拍賣出去,並表示想拍賣出八百萬元左右的價格。
張先《十詠圖》真跡即將拍賣的消息放出後,慕名前來打算拍下此古畫的古董商、富豪不計其數,就連得知此消息的故宮博物院的人也來到了拍賣場,面對這幅失傳已久的《十詠圖》,故宮博物館志在必得。
由時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的馬自樹和書畫鑑定家徐邦達親自坐鎮,但他們並未直接舉牌競拍,而是由第三方電話委代爲競買。經過與其他古董商、富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800萬元的天價成交!再加上拍賣公司10%的佣金,故宮博物館以1980萬元買到了這幅作品!
而這近兩千萬的成交價,遠遠超出老人的800萬的預期兩倍還要多。如今,這幅《十詠圖》被故宮博物館珍藏,不知,當初想要以1萬元買下此畫的專家得知後此次拍賣的成交價後,會作何感想呢?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