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认为:快乐教育是西方传过来的“糟粕”,是废掉孩子最快的方式,他们一边提倡快乐教育,一边让自家的孩子努力学习,而让穷人家的孩子在家门口单纯快乐地玩耍,结果一事无成,越过越穷。 但我觉得,看问题不要这么片面。 快乐教育,重在“教育”,而“快乐”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让穷人家孩子单纯快乐地玩,压根儿就没有教育,谈何成就? 对此,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快乐教育”首先要重视教育,而不是放任自流地去玩耍。 抛开教育去谈“快乐教育”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说辞,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总归还要重视教育这件事。 以幼儿园小朋友为例,很多家长说:“我奉行快乐教育,我认为小孩子的童年就应该快快乐乐地,所以我就让他放肆去玩。” 这个观点是不太正确的。 孩子喜欢玩,在玩中会感受到很多乐趣,但是使用快乐教育的家长跟不使用快乐教育的家长还是有很大区别。 举个例子: 两个家长都是带孩子去海边玩。 一个家长看着孩子在水里拍浪特别开心,玩沙子特别开心,家长自己也很开心,就在旁边拍照、留纪念。 而另一位家长不仅陪着孩子玩,还会跟孩子一起感受水的浮力,一边在水里起起伏伏,一边问孩子:“我怎么感觉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托着一样,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你感觉到了吗?” 结果,两个孩子在海边玩得都很开心,一个孩子获得了记忆,另一个孩子不仅获得了记忆,还在家长的引导下明白了阿基米德原理。

第二、教育的过程尽量充满乐趣,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内在驱动力。 应试教育中的学生,通常很少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就是苦差事。“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老师和家长从小灌输给我们的理念。 对于这种现状,我们无力去改变。 但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还是提倡: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感受到知识本身的魅力。 还是举例子吧: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物理真的是让人开心不起来的学科。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物理”的存在,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物理,我经常和孩子感受“光”的作用,感受“力”的作用,告诉孩子各种各样的车是靠什么能量来发动起来的。 孩子就像一个渴望知识的小海绵一样,他本身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当家长眉飞色舞地向他讲述这个神奇的世界的时候,他有些能听懂,有些听不懂。听不懂的,家长就鼓励他去翻书寻找答案,会给他买各种类型的书籍,让他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最主要的是,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后,即使是后期的应试教育会有很多痛苦,很多不舒服,他也会为了寻求答案而咬牙坚持。

第三、快乐教育不是否认刻苦学习,相反,成功的体验让教育更快乐。 不得不承认,在应试教育中,快乐少得可怜。 但好在,孩子们有了新的激励方式:分数。 积极上进的孩子们通常对自己有很严格的要求,他们希望获取好的分数,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孩子们学得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在学习的道路上,在教育的道路上,更需要勤奋。现在,他们有路回去吗?不,小家伙。当你很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成功地用“兴趣”作为诱饵,让你尝到知识的甜头。即使以后甜味不再那么明显,你还是会用惯性把自己推向前进。

结语 在教育中,快乐是有限的。 在人生中,又何尝不是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但为了能够获取那一两分的快乐,付出再多的努力与辛苦也是值得的。

无论在教育中,还是生活中,快乐都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而勤奋与努力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如果整日苦大仇深,丧失了生存的基本快乐,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