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昭陵中軸線由南至北依次爲神橋、牌樓、正紅門、碑亭、隆恩門、隆恩殿、明樓、寶頂等建築。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中心的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岩臺階爲底座,黃琉璃瓦頂,再加上畫棟雕樑、金匾紅牆,前有隆恩門,後有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樓,猶如衆星拱月一般,故顯得異常雄偉。

昭陵,坐落在瀋陽市,又稱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極與孝端文皇后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寢。

昭陵始建於1643 年(崇德八年),與福陵同年竣工,康熙年間又增建了一些建築。

與福陵不同,昭陵建在平地上,四周護以繚牆,如同平地上的一座小城。昭陵中軸線由南至北依次爲神橋、牌樓、正紅門、碑亭、隆恩門、隆恩殿、明樓、寶頂等建築。

福陵四周設有紅、白、青三種顏色界樁,其前面還備有擋衆木四百四十二架。昭陵南北狹長,東西偏窄。陵區最南端是下馬碑,其北爲華表和石獅。石獅之北建有神橋及滌品井一眼。神橋往北爲石牌坊。石牌坊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跨院。東跨院是更衣亭和靜房。更衣亭是皇帝祭祀時更換衣冠及小憩之處,靜房是御用廁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饌造房。省牲亭是祭祀時宰殺牲畜及家禽的場所,饌造房是製做祭品之處。

石牌坊之北是陵寢正門——大紅門,此門周圍是環繞陵區的硃紅圍牆。大紅門內有一條南北筆直的“神道”,神道兩側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一對,石獅子一對,石獬豸一對,石麒麟—對,石馬一對,石駱駝一對,石象一對。這些石獸統 “石象生”。再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聖德碑亭一座。碑亭兩側有“朝房”。

碑亭之北是方城,方城中心的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岩臺階爲底座,黃琉璃瓦頂,再加上畫棟雕樑、金匾紅牆,前有隆恩門,後有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樓,猶如衆星拱月一般,故顯得異常雄偉。方城北端爲寶城,寶城爲月牙形,城內稱寶頂,其下即地宮墓室。

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數里的古松羣。昭陵現存古松2000 餘棵,松齡普遍達300 多年,搖曳挺拔,參天敝日。這些蒼翠的陵松在金瓦紅牆中構成昭陵又一壯麗景觀,其中的神樹、鳳凰樹、夫妻樹、姐妹樹、龜樹等更是別具特色。登上寶頂四望,綠樹環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於城市山林中。

2004 年,昭陵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昭陵是盛京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陵寢。北陵現爲北陵公園,規模宏大,有地鐵可以直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