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六學,是一門研究演員六小齡童言行的新興學科,是對六小齡童言行的批判和總結。它發源於貼吧,興起於知乎,盛大於B站,到成爲顯學,全網開花,一個老藝術家的造神運動只需要一個春節,崩塌也不過幾個月時間。

好吧,通俗點說,它就是廣大網友把對六小齡童的不滿,用一套特有的調侃方式表達出來,與從前的“淋語”、“笑川話”差不多,都是亞文化的一部分。

就像之前的所有的“學科”一樣,六學在出圈的同時也在慢慢冷卻,但近日忽然又來了一針強心劑:編劇王樹強先生忽然在微博上和一衆六學家撕起來了,而這位王樹強先生便是六學經典《吳承恩與西遊記》的第一編劇,一切爭論自然也是源自這部開天闢地的大型魔幻3D電視劇。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說到這部《吳承恩與西遊記》(以下簡稱《吳》),懂六學的人應該都不陌生,就是六小齡童先生找來老版西遊記原班人馬拍出來的吳承恩生平故事。那它究竟拍得怎麼樣呢?

要下定論的話,無非就是一個字:爛

先談談現在市面上的爛片,常常被各大平臺文章拉出來吊打吸粉的,大致可以分爲兩類:

一類是《娘道》這樣年代劇或某些婆媳劇,受衆多是中老年人,各平臺一般關注得少,因爲年輕人對此類電視劇不感興趣,感興趣的人也不在網站上看這些文章。

若一旦出了一部“火出圈”的《娘道》,大家馬上衆口一詞,大肆鞭撻,不看《娘道》的年輕人也投身於批判大軍中,以顯示自己的逼格。

另一類,則是市面上大多數的狗血偶像劇,包括僞大女主和僞職業劇,不用舉別的例子,反正楊冪女士這幾年就是“兩僞”一把抓。

而這個《吳》呢,妥妥的爛片,但它兩者都不是,爛出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可以算得上爛片界的一部里程碑了(也許以後各類文章罵爛片的時候可以把這一類也加進去,多開闢一條路嘛)。

那麼,《吳》的風格清奇在哪呢?

首先,我們看看百度百科上的簡介:

劇中講述了主人公吳承恩大智若愚、崇尚公正、風流倜儻、詩文書畫、千古一絕的故事;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等《西遊記》人物,與劇中原始人物形象交相輝映。

這個“與劇中原始人物形象交相輝映”,是這部劇特色,但你會發現,編劇好像對“藝術來源於生活”有什麼誤解。

於是,你看到原著裏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那現實生活中吳承恩也要被大反派羅家老爺壓在一座假山下;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由於觀看此劇時需要佩戴3D眼鏡,裸眼看有些畫面會不清楚,所以有些截圖也不太清楚,請見諒。

原著中有“盤絲洞”一節,那吳承恩也要和小夥伴進入一個叫盤絲洞的地方,還把洞裏無辜的蜘蛛弄死,“呼應“小說裏的降妖除魔;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原著中有以小孩爲藥引的情節,那大奸臣嚴嵩就要站出來喫猴腦,把天下猴子都抓起來,方纔對得住大才子吳承恩的靈感。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而且你可以看出來,它其實是把原著裏的幾個故事截出,爲了證明吳承恩寫這部小說的功績,生搬硬套地要製造出一種“這都是取材自我的真實經歷,我就是這麼經歷坎坷又牛逼的人物,所以我才能寫出這麼牛逼的小說”的即視感。

其次,《吳》總有一股故作高深、又超現實得令人費解的姿態。

比如電視劇中不時出現的一僧一道形象(算是向《紅樓夢》取經吧),說一些故作高深又前後矛盾的話,讓人摸不着頭腦之餘,還會大罵編劇裝逼。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在一個就是,這部劇主打“神話”,但其實神仙鬼怪都在書裏,作者吳承恩所在的現實世界明明是“寫實”的,可是卻頻頻讓孫悟空等亂入到現實中來。

若是以吳承恩的視角,倒也無妨,觀衆就當是他入戲太深嘛,可連反派羅氏父子也無緣無故在大街上被天空中忽然飄來的漫不經心出現的孫悟空嚇丟了半條命,這就無論如何說不通了,總不能會是,反派看《西遊記》看得太入迷,居然把自己帶入成妖怪,被嚇得半死吧?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雖然,他們確實是書中妖怪的原型(吳承恩說的)。

至於皇帝做夢夢到孫悟空帶着他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什麼的,也算可以接受了,就是看書看入迷了把自己代入進去做皇帝唄。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以上算是《吳》爛得出彩的地方,不過,爛片的常規操作它也不少。

比如劇情問題,倒沒有現在常見的注水,只是劇情邏輯實在讓人費解,比如反派每次設計的圈套都十分白癡,若是需要凸顯主角的智慧,就讓主角輕易拆穿;若是需要主角喫苦了,馬上讓主角往圈套裏鑽。

還有在圈子“流傳已久”的吳承恩假扮美猴王嚇退十萬蒙古兵(雖然看着好像就幾十個人)這種匪夷所思的情節,也不知王樹強先生當年如何編得去手。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劇情的種種漏洞還會影響到人物的設定,主角吳承恩全程就一副“我寫書我牛逼、所有的陷害都是讓我的《西遊記》流芳百世的奠基石”,吳承恩的小夥伴們也一個個自詡道德完人,反正官場黑暗、社會動盪,跟着吳承恩走、爲他寫書奉獻一切就對了。

也正是因爲正派們都不討喜,反派角色還能讓人有些記憶點,比如小羅伺候老羅洗腳,父子嘮家常,很有幾分家庭劇的溫暖;

老羅殺了小妾白雪豔、卻在夜裏追思佳人,還能看出那麼點《色,戒》中,最後易先生對王佳芝的一絲感情。

至於細節,就更是肉眼可見的粗糙了,其實觀衆也不要完全與歷史細節重合,但至少不能違反常識。

吳承恩與李春芳、文徵明等人的關係且不說,就說他嚇退蒙古兵之後,被封爲猴王,再過了幾集,皇帝就把他忘了——封王就真麼簡單?賜名都不會就這樣過去了吧?

還有,皇帝纔在後宮傳旨,傳旨的小太監轉背就讓反派殺了,然後呢?皇帝是沒察覺還是怎麼?反正他在出現已是幾集之後,就當是日理萬機,忙得忘了吧。

這不是不能細看,簡直是不敢睜眼看。

最後,讓我不能忍受的,還有對《西遊記》的無限拔高和對吳承恩的無故尬吹,可能主創沒有想到,這完全是不討好又敗好感的行爲。這也讓這部電視劇,變成了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落後於時代的爛劇。

六小齡童說改編不是亂編,但他主演的這部六學經典卻在瘋狂打臉

我說的落後,不是《娘道》裏的那種“大清還沒亡,我要生兒子!”的落後,而是那種“批鬥會還沒開完,我還要批判!”的落後。

這應該不是王樹強先生或六小齡童先生想看到的吧?

評論的人!成爲你們村的美麗傳說

轉發的人!永遠可以跟隨自己的內心

點讚的人!中國電影將因你變得更好

打賞的人!人生必將迎來無限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