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銀行工作人員清點貨幣。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中新網7月19日電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19日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小幅逆差,但更趨平衡。未來我國經常賬戶差額仍將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

國新辦今日舉辦新聞發佈會,介紹2018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問:中國一季度的經常項目出現逆差,您認爲這對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會有哪些影響?

王春英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小幅逆差,但更趨平衡。近年來我國經常賬戶收支持續處於基本平衡的狀態,當前依然處於這個區間。2016年和2017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分別是1.8%和1.3%,部分季度順差佔GDP的比例最低曾經到過0.5%。

“這說明近幾年我國經常賬戶收支已經達到了十分平穩的區間,小幅順差很容易在一定時期轉爲小幅逆差,但都屬於基本平衡的範疇。”王春英表示,在實踐中,國際上研究認爲經常賬戶逆差是否持續超過GDP的5%左右,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早期預警指標。所以,今年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仍然在平穩、健康的合理區間。

王春英同時指出,當前我國經常賬戶收支基本平衡體現了國內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效果,同時也是對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重要貢獻。國際收支是國內經濟運行的一個外在表現,當前國際收支的經常賬戶狀況主要反映了近年來我國國內經濟發展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方面,說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實質進展,內需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明顯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2008年到2017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105.7%。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已經連續5年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這說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也就是內需對經濟增長作用明顯提升。

另一方面,體現了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和消費升級的結果。隨着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消費升級快速上升期,大家對進口商品、出境旅遊、國外留學的需求增加,這是很正常的。另外,我國國際收支趨向平衡對於全球經濟再平衡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王春英還強調,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決定未來我國經常賬戶不可能出現持續大幅逆差。從世界範圍內經濟發展歷史看,凡是製造業比較發達的經濟體,比如德國、日本、韓國還有中國臺灣,經常賬戶大多長期維持順差,出現逆差的情況極少或者持續逆差時間非常短。如果說順差下降的話,通常是出現在轉型升級階段。我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將長期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有非常成熟的製造業基礎設施,另外不可忽視的是我們有大量的技術工人,產業鏈條比較完備,在全球的競爭力方面仍然是比較強的。

王春英表示,目前我們處在從中低端產業向中高端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這個升級仍然會有助於貨物貿易在中長期保持合理盈餘。同時,我國消費升級將逐步從快速上升期趨向平穩期,如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境外旅遊、留學的增幅已經趨穩,這個趨勢變化也符合國際經驗。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說,未來我國經常賬戶差額仍將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王春英表示。

【編輯:劉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