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施波羅蜜多的道理

本文摘錄自 《金剛經說什麼》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着。是故說不受福德。】

“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這句話又點題了,因爲真正行大乘菩薩道的人們,他做善事不想求福德的果報。所謂做一切善事,義所當爲,應該做的啊!假使我們行善救世救人,認爲我在培福報,又錯了,那是凡夫的境界,不是菩薩的心性。所以一切菩薩不受福德,他不求果報。須菩提聽到這裏又懷疑了,他說,爲什麼說菩薩不受福德呢?剛纔我們說過嗯!菩薩並不以求福德之心去行善,是做應該做的事,本分的事,做了就做了,不住、不着,這個還有什麼問題啊!難道須菩提比我們還要笨,還要問一下,爲什麼菩薩不受福德嗎?

你說須菩提問這個話對不對?當然對,問得很高明。對,菩薩做善事,並不是爲了求福德,但是既然無住無着,求求又何妨啊?換句話說,求也是不住啊!菩薩難道沒有這個氣派嗎?他問的是這個道理。你不要小看這個問題,須菩提問得非常嚴重啊!既然是菩薩,此心無住,行一切善,此心無所求,這是無住、有所求就有住嗎?那這個菩薩還沒有徹悟吧?還沒有對吧!他問的是這個道理。所以佛也幾乎被他問倒了,又趕快說: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着,是故說不受福德。”諸佛菩薩都在行功德,當然不應該貪着,因此說,雖然有福德,自己並不貪着,有好處,自己並不領受,而回向給世界一切衆生,願這個世界一切衆生受這個好處,自己不想要。所謂大布施,所謂佈施法門,佈施波羅蜜多,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有一個結論,真正證道悟得般若的人,沒有自私的,不會走小乘的路子,是佈施第一。佈施是法佈施、財佈施、無畏佈施,一切的佈施,菩薩道都在其中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