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官宣! 中国人真的不缺房子了

文/檀小柒

中国人到底缺不缺房子?

答案是:不缺!

在中国,96%的家庭都有房,而且户均1.5套房,即便月薪5000以下的人群,9成也拥有自己的住宅。

这和此前我们的统计,月薪5000元,就可以跑赢91.8%的人,形成了巨大反差。

如果月薪5000元,即便不吃不喝,想在武汉买一套100㎡的房子,差不多也要35年,在杭州要50年,在上海要100年。即便是一般的三四线城市,也需要10年左右。

那96%的数据哪里来的,胡编乱造、信口开河?

当然不是!数据很官方,来自权威央行。

4月24日,央行发布了《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调查对象涉及30个省区市,共计31100户城镇居民家庭,覆盖城镇居民99868人,户均人口数为3.2人。

样本量很大,所以可信度很高。

报告中,有几个数据,蛮惊人的。

首先,就是房子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达到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住房拥有率是个啥?给大家人话翻译下,它是 持有住房的当地户籍人口数/全部当地户籍人口数。

以北京为例,2019年户籍人口近1300万,如果按找96%的住房拥有率,也就是说1248万人都是有房的。

这个数据,跟我们的常识相违背,据统计,北京现在有35%的人租房住。

那为啥住房拥有率这么高?有两个原因:

一是没当地户籍的人,不被统计在内。

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万人,比户籍人口高了近40%,所以一大部分人,其实是不被统计在内的。

二是96%是全国整体数据,一线城市的住房拥有率,比它要低的多。

根据2012年《中国居住》报告显示,在40个城市排名中,住房拥有率90.1%的长沙位居榜首。而广州、北京、深圳和上海四个一线城市排名位于40个城市最后四位,其中深圳为70%,排名倒数第二。

7年后,分化更加的严重。

2019年10月,根据贝壳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白皮书》显示,当前湾区11城中有8城住房拥有率低于60%,深圳住房拥有率仅为23.7%。

我们住宅拥有率高,是三四线城市的住宅拥有率,拉高了全国整体的拥有率。

我们不缺房,是三四线、小县城不缺房。

三四线不缺房,主要是因为棚改。

从2008年开始,全国启动棚户区改造,至此,每隔2年,中央政府都会针对棚改项目出台相关政策,自2008年至今2018年的十一年间,全国棚改规模已经达到了4495万套。

棚改最大的收益群体,就是三四线城市。

无论是货币安置,拆一套房子,政府直接发钱给拆迁户,让其自己去买房,或者是实物安置,拆一套房子,直接赔给拆迁户2、3套,棚改为三四五线城市居民,带去了大量的房子。

棚改导致这些人,不是花钱买的房子,而是国家给的。

所以,虽然三四线城市的收入不见涨,但住宅拥有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二线城市的居民,虽然收入高,但是房价上涨的更快。

以上海为例,2002年上海的平均工资1600元,当年房价为每平米为3500元,2018年上海平均工资为7800元,当年房价为每平米40000元,同比工资增长4.875倍,房价增长11.428倍。

一线城市的收入都被捆绑在了房子里,房子即是最大的资产,也是最大的负债。

高房价,也带来了反常的现象。

这几年,经济学家中,有人说中国正进入消费升级,也有人说他瞎说,中国并没有进入消费升级。

但他们说的,都只正确了一半。

真实的现状是,三四线城市正在步入消费升级,而一线城市,房价过高的二线城市,消费并没有升级。

对于三四线城市人口而言,手里持有大量的房产,不缺房。

对于拆迁户的80、90后来说,家里几套房,不用为买房发愁,更多时间和精力、更多的诗与远方,反而形成了一种促进消费的趋势。

而对于一二线人群来说,很缺房。

房地产和收入差距太大,房价合理上升,能刺激消费升级,但房价上涨过快,会抑制他们的消费。

根据阿里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阿里2019财年核心电商用户增长近1亿,其中77%来自低线市场。

各大嗅觉敏锐的电商平台,都在行动;拼多多的异军突起,主攻消费下沉的三四线城市;2018年2月淘宝上线拼团功能,推出淘宝特价版App;同年6月,京东也紧急上线了一款“京东拼购”的小程序。

在当下的中国,消费升级和消费被压制并存,房产过剩和房产紧缺同时存在。

我们不缺房。

缺的,只是附加在房子之上,更优质的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