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平樂》中,編劇對曹皇后這一角色有很大的發揮,而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不同的曹皇后。但根據歷史實際,曹皇后和張妼晗的人設雖然看上去“扁平”、“極端”,卻是符合當時的“大環境”的。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社會趣聞新發現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前幾天,詞條“清平樂 女性角色”登上了熱搜。
《清平樂》8+的開局分數跌倒了7.4分,主要的“鍋”就是觀衆對女性角色的塑造不滿意
曹皇后、張妼晗被指角色設計扁平化
爲了襯托曹皇后的賢德,把張妼晗設計得太過驕縱和蠢笨。
其實,劇中對曹皇后長相的設計,很有趣。
歷史普遍認爲曹皇后的長相普通。
劇中,由於新婚之夜嚇跑夫君,士大夫們皆認爲曹丹殊貌醜,故而推舉她作爲皇后。原因是她“貌醜不至惑君”,但是演員,卻選擇了江疏影。
乍一看奇怪,仔細想想,卻覺得別有意味。
宋朝沒有相機,曹皇后的樣貌自然是留不下來的。
留下來的,只有畫像。
從畫像裏看到的曹皇后,也的確是並不出衆。
相傳漢元帝選擇秀女的方法很獨特,他不直接面試,而是先看“簡歷”。讓畫師把選手們的樣貌畫下來,漢元帝根據“證件照”進行挑選。
不幸的是,負責此事的畫師並不正派,公然接受秀女們的賄賂。
而王昭君仗着自己傾國傾城的天人之姿,拒不肯賄賂畫師,結果被畫師醜化,王昭君也因此被冷落在了後宮。
心理學家認爲,人在照鏡子時會美化自己。
“情人眼裏出西施”也說明,人們在對周圍人的樣貌進行判斷時,會多多少少地帶上點濾鏡。
曹皇后究竟長什麼樣子?,沒有人會知道。
張妼晗究竟有沒有劇情中演得那麼囂張跋扈、蠻不講理,也沒有人會知道。
江疏影的長相,想來是超過歷史上的曹皇后的。
但我很喜歡《清平樂》用曹皇后的長相帶給我們的一點思考,面對歷史的記錄,永遠保有一點質疑的態度。
不把自己的思維侷限在一種可能性中。
《清平樂》是讓我很驚喜的一部劇,劇中的很多劇情,幾乎可以當作史實去看。
朝堂戲,精彩又真實。
而至於後宮的故事。
正史通常不會給太多筆墨。
但根據歷史實際,曹皇后和張妼晗的人設雖然看上去“扁平”、“極端”,卻是符合當時的“大環境”的。至少,是能夠自圓其說的。
事實上,以現代的眼光,看古代的人物,會覺得扁平是很正常的。
唐朝是女性地位非常高的一個朝代,武則天就是出於這個時代。在唐朝,父母在選擇女婿的時候常常會和女兒商量,一些女兒甚至有機會自己相看夫婿。
而到了北宋的儒學復興,士大夫們便要求女性“三從四德”、維護夫權,這一階段出現了一些主動迴歸傳統、依附男性,甚至以道德自虐、虐人的女性角色。
曹皇后,也被許多研究者視爲代表人物。
《清平樂》中,編劇對曹皇后這一角色有很大的發揮,而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不同的曹皇后。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