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童星、英特爾科學天才獎、哈佛大學資優生、金球獎影后、奧斯卡影后、精通多國語言、心理學研究助理、環保達人——每個詞都可以單獨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寫就一種燦爛的人生,而這些詞竟彙集到一個人身上——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她以奧斯卡影后的身份爲人熟知,同時又是一位地道的“科學宅女”;她被譽爲好萊塢“第二個奧黛麗·赫本”,但一些人卻堅持認爲“她的頭腦要遠遠超越她的美貌”。 好萊塢童星 1981年6月9日,娜塔莉·波特曼出生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祖父是以色列經濟學教授,祖母曾爲英國情報機構工作,父親是以色列一位婦科醫學專家,母親是一位美國藝術家。當醫生的爸爸給了娜塔莉過人的學習能力,當藝術家的媽媽則賦予了她敏銳的藝術直覺。 3歲時,由於父親工作的變動,娜塔莉舉家遷往大洋彼岸的美國,開始了新生活。雖然家裏並不富裕,沒有大房子,也沒有豪華轎車,但父母會把錢花在藝術和旅行上,一家人常去劇場、影院、博物館……娜塔莉從小就極具文藝細胞,除了學習舞蹈外,古靈精怪的她還非常有表演慾,總是喜歡在家演上一段。
《這個殺手不太冷》電影劇照
10歲那年,娜塔莉在紐約長島的一家比薩店裏被星探相中,要讓她爲露華濃廣告做模特。倔強的娜塔莉拒絕了做兒童模特的邀請,她對星探說:“不行,我不想當模特,我想當演員。”多年以後她回憶說:“從小我就跟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樣。我有野心,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爲了它們,我奮力拼搏。” 1994年的一天,她被推薦給《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導演呂克·貝松。試鏡時,13歲的娜塔莉那種不肯放棄的眼神,給導演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呂克·貝松唯一擔心的就是她的年齡太小了,會有那麼強的表現力嗎?當娜塔莉得知導演因此而考慮放棄她時,又回到導演面前再一次爲他進行了精彩絕倫的表演,於是呂克·貝松當場就把劇本交給了她——娜塔莉終於從2000多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因爲這部影片,她飾演的那個捧着大花盆,倔強而獨立、任性而自主的小女孩兒瑪蒂爾德,牽動了億萬觀衆的心,娜塔莉一演成名。 娜塔莉成名後,《美麗佳人》《盜火線》《火星人玩轉地球》等片約接踵而來。過人的演技使小小年紀的娜塔莉成了最受好萊塢導演們青睞的童星。在電影史上的所有童星中,娜塔莉是最獨特的一個,她不像秀蘭·鄧波兒那般以歡樂歌舞取悅觀衆,也不像《哈利·波特》中的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以一頭金髮贏得粉絲,她是以自己的早熟、鎮靜甚至有點冷酷征服了觀衆。 片約不斷的娜塔莉在選角色時,父母一直幫她把關,保護她不被一些“怪叔叔”騷擾。而從兒時起,娜塔莉便努力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不去接拍那些讓父母感到不舒服的影片。對她而言,讓父母感到快樂與驕傲更加重要。當娜塔莉選擇了一邊讀書一邊拍戲的方式,父母支持她的決定,甚至爲她聘請了專業經紀人。 入圍英特爾科學天才獎 在娜塔莉名聲大噪後,父母沒有利用女兒來撈錢,而是想方設法把年紀尚小的她保護起來,比起涉足影壇,他們更支持女兒向着心中的名牌大學而努力。在世界影壇中,可以見到一些女明星迷失在自己的美貌中,永遠無法發現自己還可以在其他方面發光發熱,而娜塔莉恰恰相反,她不但演藝突出,還要證明自己在其他領域也同樣傑出。 中學的時候,娜塔莉來到長島一家公立學校,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同學們都不太在意她演員的身份。在學校裏,她以愛學習著稱,而她之所以出名,是因爲“總是揹着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大的書包”。 畢業年冊中,娜塔莉被評爲“最可能成爲智力競賽選手”的人,換句話說,她被同學們嘲笑是“最呆的書呆子”。但娜塔莉很快向同學和老師證明,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中學期間,娜塔莉就曾在專業科技期刊上發表過兩篇論文,其中一篇名爲《演示糖的氧氣酶製法的簡易方法》的論文,入圍英特爾科學天才獎,並最終闖進了半決賽。英特爾科學天才獎是全美公認的要求最高、最精英的高中生科學競賽,它吸引了衆多有志於探索科學難題的出類拔萃的年輕科學家。很多參賽者長大後都成了著名的科學家。多年以後,當娜塔莉摘得奧斯卡影后桂冠時,《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中曾這樣評價:在英特爾科學天才獎這項賽事69年的歷史中,歷屆獲勝者和走到最後的那批選手,後來一共獲得了7項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2項菲爾茲數學獎、6枚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以及一長串的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而現在,又多了一項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99年,娜塔莉憑藉《星球大戰》中的艾米達拉女王一角,成爲觀衆心中的女神,並獲得了金球獎提名。那一年,她才18歲。由於有着出色的演技及自我主張,好萊塢的片約紛至沓來,但娜塔莉卻沒有被名利衝昏頭腦。當年,《名利場》雜誌曾評論說,聰明過人的娜塔莉未來完全有希望成爲總統,因爲她不僅頗具表演天分,而且門門功課都是A。 也是在1999年,娜塔莉又憑藉高中全A的優異成績,同時接到了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經過權衡,最終她選擇了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在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之時,她決定暫時告別,她的想法很簡單:“我要回學校讀書去,不在乎這樣做會否毀了我的事業。”“我嘗試成爲一個更完整、更全面的人。而且我是真的對學習感興趣,如果我像其他童星那樣僅僅讀完高中,我是不會原諒自己的。” 哈佛大學資優生 在哈佛大學的學生名冊裏,娜塔莉·波特曼的註冊資料上的名字是娜塔莉·赫許勒——這是她進入演藝圈之前的真名。“在電影裏永遠都是別人,我希望在私底下,能夠做最真實的自己,所以進哈佛的時候用回了本來的名字。”如她所願,在哈佛的4年時間裏,她不受打擾地平靜度過。那段時間她幾乎沒有拍戲,每天素顏加牛仔褲,和同學死黨在校園裏高談闊論。 對於上哈佛一事,娜塔莉一直非常低調,甚至一度不肯承認自己在哈佛讀書,爲的是迴避一窩蜂的影迷,“我聽說當年波姬·小絲在普林斯頓時,每年有好幾百人去探訪。我不想也落得這種下場……也許有人覺得我這樣做不太禮貌,但我確實不需要這樣的交往。”娜塔莉更喜歡和同學打成一片,她努力成爲精英,也尤爲喜愛精英人物。對娜塔莉來說,只有和精英人物在一起,她才能找到自我價值。 但剛入學時,娜塔莉卻因爲不夠自信又深感壓力而經歷了一段黑暗的日子,因爲不少人覺得她是靠名氣才進入哈佛的,她配不上哈佛的智力標準。重壓之下的她覺得自己完全應付不過來,“我覺得一週要讀完1000頁的書完全是不可能的,而要寫出50頁的文章是我永遠也不可能做到的”。而她周圍的同學都來自名校,他們覺得和高中相比,哈佛的作業實在太簡單了。尤其是在大二那年,娜塔莉曾經數次在與教授會面時失聲痛哭。幸好,最終她克服了這樣的不自信,堅持到了最後。 在哈佛這樣的學校,不會因爲你是名人,就降低對你的要求。爲了穩定自己的學業,除了《星球大戰》系列,在校時她沒有接拍任何電影。2000年的《星球大戰前傳II:克隆人的進攻》,她也是利用6月至9月的暑假在澳大利亞完成拍攝的。爲了證明自己不是“沒有大腦的女演員”, 娜塔莉非常努力地學習,還掌握了多門語言,除了精通希伯來語、英語(兩者都是她的母語),她還會說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就連日語和阿拉伯語也不在話下。
《星球大戰》電影劇照
不到20歲的娜塔莉不僅有過人的美貌,還有驚人的頭腦。她在哈佛的導師、神經心理學教授艾倫·德肖維茲說,娜塔莉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學生,她關於測謊的畢業論文得了A+;作爲他的研究助理,她又繼續做了一段時間研究。艾倫還說,娜塔莉的心理學研究背景,對於她後來在獲獎的《黑天鵝》中扮演性格分裂的角色有着很大的幫助,“她是一名懂得運用了自己學術背景的演員”。 除了給艾倫教授當助理,娜塔莉還加入了哈佛另一個教授史蒂芬·克斯林的神經心理學實驗室,參與一項與嬰兒前額葉發展與記憶有關的研究,並在科學期刊上以合著的署名,發表了以近紅外光譜學成像方法研究大腦功能的論文。同學和老師們漸漸發現,這個剛進校門被人們誤解爲“無腦女演員”的女孩兒,在哈佛這個人才濟濟的地方,一點點嶄露頭角,變成了睿智與聰慧的象徵。 2003年,娜塔莉獲得了心理學學士學位,順利從哈佛畢業。但娜塔莉要成爲精英,就絕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所以在大家以爲她唸完哈佛就足夠之時,2004年春天,她回到故鄉耶路撒冷,又在希伯來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業。在那裏,她的學習成績仍然是全班第一。 2006年3月,娜塔莉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課程。在授課中,她還提到了自己出演的一部帶有黑暗和暴力色彩的電影《V字仇殺隊》,在那場影片裏,她曾爲角色毅然決然剪去了一頭秀髮,光頭出鏡,讓人過目不忘。與其說是這部電影托起了她,不如說是她的文化底蘊托住了她的表演。 或許有人會覺得娜塔莉有些傲慢,因爲這個哈佛畢業生竟然說,電影只是自己的副業。其實,學業非但沒有影響到她的演藝事業,反而在攻讀心理學專業後,她能更好地揣摩角色心理,帶給觀衆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做個聰明的女人,而不是愚蠢的電影明星。”這是娜塔莉對自己的要求。她認爲,那些只關注自己身體的演員,可能會紅極一時,但很快就會失去一切,因爲外在的青春不能永駐。
《黑天鵝》電影劇照
完美演繹“黑天鵝” 儘管年少成名,但娜塔莉做出的選擇總是特立獨行的。比如因不願過早接觸“性”,她拒絕出演《洛麗塔》;比如推掉了《羅密歐與朱莉葉》,因爲不願與比自己年長的萊昂納多接吻;她甚至要求編導改掉牀戲,才參與《芳心天涯》的演出……然而她卻心甘情願地登上舞臺,出演百老匯戲劇《安妮·弗蘭克日記》,一演就是整整一年,而且在每場演出結束後,需要長達近一個小時的謝幕,這證明了她高超的演技和不懈的付出。 當人們以爲娜塔莉像個清教徒一般恪守原則的時候,慧眼識劇本的她卻瞅準時機,出人意料地在《偷心》演了一個脫衣舞娘……事實證明她的選擇很明智——她獲得了第7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和第62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這就是娜塔莉,《偷心》的導演尼古爾斯曾說:“娜塔莉的頭腦遠遠超過她的美貌。”《V 字仇殺隊》的導演詹姆斯也評價道:“她表現出色,智慧超羣。” 顯然,娜塔莉是那種希望以自己的才華和艱苦磨練打拼出一方天地的女演員,她永遠都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2010年,娜塔莉在電影《黑天鵝》中出演了女主角——芭蕾舞演員尼娜。《黑天鵝》似乎是爲她量身打造的,可以看到在電影海報上,娜塔莉頭戴黑色皇冠,畫着騰飛翅膀狀的黑色眼影,眼睛充血,嘴脣呈現鮮血乾涸後的絳紅色,透着一股讓人不寒而慄的驚悚。 儘管片中的舞蹈動作對娜塔莉來說並非難事——她從4歲就開始學跳舞,一直跳到12歲;但爲了表現尼娜對芭蕾舞的癡迷以及對每—個動作的完美追求,一向嚴格要求自己的娜塔莉,早在開拍一年之前,就開始接受魔鬼式的高強度訓練,有時一天甚至要跳上8小時,跳到腳趾甲脫落,腳上長滿繭子,甚至一根肋骨錯位;同時還要進行大量運動如游泳等來保持體力;而且爲了達到芭蕾舞演員的苗條身材,她每天只喫少量的蔬菜和穀物。 爲角色傾盡全力甚至赴湯蹈火,這是娜塔莉對待每一部電影的態度。就像這部《黑天鵝》,在傾注了旁人看不到的汗水後,娜塔莉完美地演繹了天鵝的蛻變,更迎來了自己的華麗轉身——因爲這部精心打磨的片子,她在這個頒獎季收穫了包括奧斯卡影后、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最佳女主角、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等在內的約16個最佳女主角獎。 《黑天鵝》帶給娜塔莉的還遠不止這些。在拍攝這部電影期間,她與加盟該片的本傑明·米萊皮耶相愛了。本傑明飾演片中跟尼娜搭檔跳舞的那位王子,同時他也擔任該片的編舞指導。本傑明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在西方舞蹈界,他堪稱頂尖巨星式的人物,而且論名氣論排行,絕不輸于娜塔莉在好萊塢的地位。娜塔莉的擇偶眼光又一次與好萊塢的風氣相去甚遠,她更青睞純粹的藝術家。 戴着如此多的光環,娜塔莉卻低調到了極致。2014年年底,她與丈夫、兒子一起移居巴黎。娜塔莉對自己的定義是:“世界很大,能做能看的還有很多很多,我不會讓拍電影限制了我的人生。我不是那種把什麼都奉獻給銀幕的演員。”所以,她是很注重個人隱私的明星。她曾說過:“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我不會接受採訪。”她因而成爲全世界媒體最頭疼的採訪對象之一。 成功的祕密 也許對於娜塔莉來講,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而是淡看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葆有一顆可以隨時再出發的心。所以,在拿完奧斯卡影后之後,娜塔莉並沒有收起她的野心。演員並不是她的終極追求,當人們還在好奇她的新片會挑戰什麼角色時,她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帶着自己導演的短片參加戛納電影節。同時,她還是戛納電影節最年輕的評委,而那一年,她才27歲。 在2015年5月的戛納電影節上,34歲娜塔莉迎來了她耗時8年的心血——長片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的盛大首映。《愛與黑暗的故事》並不是風花雪月的愛情片,它展現的是在歷史變遷之下,一個猶太家族的故事。娜塔莉不僅是導演,還參與了編劇,並且出演了患抑鬱症自殺的母親。她說:“我來自以色列,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這部影片也可以看作是她對祖國的一次償還和回報。 在戛納電影節上以導演身份亮相後不久,娜塔莉又於5月27日受邀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哈佛大學有一個始於1968年的“畢業紀念日”活動,每年都會邀請一位傑出的校友給這一年的畢業生做演講——只有最優秀的校友纔會被邀請。曾經登上這個演講臺的嘉賓包括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美國能源部長、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等。2015年,他們邀請的傑出校友就是娜塔莉·波特曼。
《愛與黑暗的故事》電影海報
娜塔莉·波特曼
被譽爲哈佛最美畢業生的娜塔莉,以“你經歷過的,就是你的財富”作爲當天的演講題。很多人都會覺得,像她這樣的人,根本就是上帝的寵兒,彷彿這個世界的每一扇門都會自動向她打開,所以這樣的人生對其他人沒有多少借鑑意義。但是娜塔莉在這次演講中還原了她作爲普通人的一面:上大學時的不自信和焦慮,拍攝電影時的挫折和挑戰,失戀後曾差點得抑鬱症……那些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然而,她認爲一切都是值得的。 和其他一門心思要做明星的人不同,娜塔莉只是把表演看作有趣的職業。她說:“我熱愛表演,但也完全可能從事其他的職業。演員到底是不是終身職業,我仍然在思考中。”這話聽來讓人嫉妒,但不乏真實。比如,娜塔莉還會花相當多的時間參與社會公益和環保活動。2004年,當了解國際社區援助基金會是一個專爲發展中國家低收入婦女提供小額信貸的組織後,娜塔莉欣然申請加入,併成爲這個組織中的重要成員,她常常與該基金會的其他成員一起,去烏干達、危地馬拉和厄瓜多爾等偏遠地區做公益。 從好萊塢童星到奧斯卡影后,從哈佛高材生到導演,又做着環保和慈善工作,娜塔莉帶着目標與規劃,不斷超越自己。娜塔莉無疑是成功的,但她認爲,成功不是因爲幸運,而是自己一直精力集中,非常勤奮。很多人曾問她成功的祕訣,她會笑着說:“真的要說祕訣,那就是努力、再努力。”

擁有科學成就的女演員畢竟爲數極少,如果再加上非凡的美貌,那麼在給她的演藝事業加分的同時,人們反而不會認真地將她往科學家身份歸類。發明著名“跳頻”技術的“好萊塢最美麗的女人”海蒂·拉瑪,曾痛苦地抱怨說,人們一看到那張臉就斷定她“徒有其表”。這一事實,更顯出“奧斯卡影后+科學宅女”娜塔莉的可貴。奧斯卡已經是演員成就的巔峯,而在科學領域,娜塔莉顯然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正如某家媒體說道:“也許那時,奧斯卡和諾貝爾哪個更重要,將是一個問題。”人們期待,娜塔莉在演藝事業、科學事業甚或其他事業上,都能獲得新的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