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平臺淘汰下來大量八九成新的知豆電動車流向了二手車市場)

近幾年,在資本的蜂擁而至、孵化推進下,共享經濟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共享汽車在風口之下順勢而生,成爲各路資本追捧的“寵兒”,尤其在各大車企紛紛扎堆佈局後,共享汽車發展局面愈發熱鬧起來。

然而,車企進軍共享汽車領域背後,卻一直繞不開“補貼”這一關鍵詞。日前,時代財經走訪發現,大量來源於廣東叮咚電動車租賃有限公司(簡稱“廣東叮咚”)、寧波軒悅行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寧波軒悅行”)等租賃公司的共享汽車流入二手車交易市場,形成火爆的交易場景。多位二手車經銷商表示,這些車都是車企拿完補貼就淘汰的車輛。

“跑夠3公里才過戶”有蹊蹺

市面上一輛全新的知豆要近6萬元,二手車市場九成新的知豆價格便宜一半,在哪買更明智?

來自廣州番禺區的的王哲(化名)前短時間在購買代步電動車時陷入糾結。

不過,在深入瞭解後,王哲發現問題沒那麼簡單。在番禺一家二手新能源車店裏,店主告訴王哲,這些知豆二手車是從廣東叮咚租賃平臺淘汰下來的,是公戶。“你可以買,但是不能過戶給個人”。這意味着,王哲購買了該車後只有使用權,並無所有權。“事實上,主要因爲該車還沒行駛到3萬公里,尚未拿到政府補貼。當該車行駛里程達到3萬公里以上,個人就可向廣東叮咚申請過戶了。”

爲何開夠3萬公里才能過戶呢?這其中有何蹊蹺?王哲疑惑。

店主解釋,根據2017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廣東叮咚租賃平臺有不少車以出售給個人的方式,從而達到拿補貼的標準。”店主進一步解釋,據其介紹,二手知豆車在番禺區、南沙區等鄉鎮大受歡迎,同時,不斷有外地二三線城市二手車商找上門來進貨。

難抵誘惑,且抱着撿便宜的心態,王哲當天便付款3.18萬元人民幣購買了一輛2015款銀灰色二手知豆D2。

(王哲的保修單上,戶主仍是廣東叮咚)

“後來我才知道,現在路面上跑的知豆電動車大部分都是共享租賃平臺淘汰下來的,和我的一樣。”近日,王哲向時代財經表示。同時,王哲也十分疑惑,爲何共享租賃平臺能淘汰出如此多八九成新的二手車呢?

帶着疑惑,日前,時代財經和王哲來到其購車的二手新能源車店,在不足10平米的店門口,就停放着5輛知豆汽車。店主稱,目前該店的車庫大概還有100多臺知豆車待售,且全部來自廣東叮咚。“部分是廣東叮咚租賃平臺直接淘汰下來的,部分是廣東叮咚出售給個人的車再次轉賣到本店的。”店主還表示,除了知豆外,該店倉庫還有大量其它租賃平臺淘汰下來的共享車。

“車廠和租賃平臺合作,一方以較低價格出售,一方則大批量進購。爲了能夠拿到補貼,租賃平臺以出售車子給個人或租賃車子的方式來達到相關標準。”上述店主表示,和一般經銷商不同的是,租賃公司可一次性大量進購純電動車,這也是爲何車企普遍傾向於聯手共享租賃公司的原因之一。“這些車子拿到補貼後,再加上租賃平臺車子更新換代快,就會被大量淘汰到二手車市場。”

此外,在番禺區大龍街道的廣東叮咚租售平臺所在地——有龍汽車銷售中心,時代財經看到部分在售知豆車型都是以低於市場價一半以上價格進行促銷。一名男性銷售員稱,目前在售車型都是平臺租賃車,且大部分是八九成新。“目前可租可售,租金一年一萬過點,出售價2.3萬。”

廣東叮咚一內部人士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稱,當初能大量進購知豆車確實得到知豆廠家的大力優惠支持。該內部人士還表示,廣東叮咚進購的知豆車一部分直接銷售給個人,一部分則用於租賃。對於大量九成新廣東叮咚的知豆車流向二手車市場的現象,其解釋爲:因存貨量大,部分知豆車庫存時間較長,雖爲九成新,但都是以二手車價格進行出售。“目前共享租賃平臺普遍存在上述情況。”該內部人士說。而對於爲何跑夠3萬公里才過戶給個人的問題,其表示不便回應。

據資料顯示,廣東叮咚是有龍集團旗下“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共享分時租賃平臺。早前,廣東叮咚曾傳出押金難退、資金鍊斷裂等傳聞。

“拿完補貼的車批量打包給二手車商”

在距離廣州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寧波,二手車商李先生所在的新能源汽車店最近生意異常火爆。

原來,李先生的店裏新進了一批 “share'ngo”淘汰下來的知豆車。“因本次進貨的一百二十輛車車況較好、價格便宜,我非常有信心在短期內全部銷售出去。”李先生對時代財經講述時難掩興奮之情。

這批知豆車又是怎樣流入李先生這樣的二手車商手裏的呢?

和上述廣州二手車商的車源有些不同,李先生所在公司是直接和“share'ngo”簽訂了合同,將其淘汰下來的車全部批量打包,然後對外銷售。“我們批發價2.08萬,包提檔。經銷商的二手車知豆D2至少要賣2.68萬。”

(李先生所在公司停車場停滿了“share'ngo”的知豆汽車)

李先生還稱,目前通過發達的物流,他們已將汽車銷往全國各地。

“都是拿完補貼的車,批量打包給我們二手車商。”李先生表示,該批車都是九成新,而價格只有新車的一半。另外車輛全部爲公戶,個人購買後可轉戶。

據啓信寶資料,“share'ngo”是寧波軒悅行的出行品牌。

工商資料顯示,寧波軒悅行的股東、法定代表人蔣陽川,與知豆股東、法定代表人鮑文光是多年合作伙伴。寧波軒悅行董事長鬍鋼,同時也擔任知豆的監事。

“其實就是廠家聯手共享平臺,拿到補貼後這些車子就流向二手車市場了。”李先生稱,這些早已是共享租賃平臺和二手車商之間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事情。

(李先生部分聊天記錄)

補貼退坡之下,知豆或遭淘汰

事實上,知豆汽車從誕生起就一直繞不開“補貼”兩字。

資料顯示,2015年,新大洋集團、吉利汽車旗下子公司等註冊成立了知豆公司。吉利汽車以蘭州知豆全部股權(作價約5億元人民幣)注入,持有知豆公司50%的股權。2015年9月,其他股東增資,吉利汽車持股佔比降至45%,仍爲第一大股東。後經多次股份轉讓,目前,吉利集團(寧波)有限公司以26.44%的股權成爲知豆第二大股東,這家公司由李書福個人持有100%股權。

(知豆的第二大股東是吉利集團(寧波)有限公司)

從2015年至今,知豆一共推出了D1、D2、D2S、D3四款車型。而這些車型的各種技術指標也一直緊跟補貼政策走,其目的就是爲了拿到補貼。2015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要求“雙80”、即續航里程80公里和最高時速80公里以上,這年上市的知豆D1、D2剛好達標。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由“雙80”提升爲“雙100”,這年新發布的知豆D2S的最高時速也提到了100公里。

另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知豆汽車的銷量爲2.53萬輛;2016年銷量爲2.4萬輛;2017年銷量一下子達到4.3萬輛;2018年累計銷量僅爲1.5萬輛。而第三方機構達示數據的監測顯示,2016年、2018年知豆汽車的上牌銷量中,以公司名義購買、用於租賃的牌照分別佔比爲53.19%和45.88%。

“像知豆這樣的汽車,成本價也就2萬元左右,但補貼前售價達10多萬一臺,補貼後價格爲5萬多一臺,每臺所獲補貼遠超其成本價。”一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將車輛大批銷售給相關的汽車租賃公司,車企賺取的補貼相當可觀。

“目前來看,國內共享汽車還沒有成火候。在政策監管不到位情況下,車企騙補屢見不鮮。”

上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成立之初是爲助力企業發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但是由於監管不到位,在實際運作中出現了偏差。

該業內人士還表示,早前,國家補貼的本意在激勵市場自行造血,如今,市場逐漸成熟,隨着補貼政策的逐漸退坡,那些嚴重依靠補貼、技術差、運營能力弱的企業或將很快被淘汰出市場。“恐怕知豆這樣的企業命不久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