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被选中时,大抵都会产生一种凄凉的、被出卖的感受。她们以牺牲自我、成就国家的理念为支撑踏上行程,自己的命运则交给上苍,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宋朝的公主没有这种顾虑。当时的人们对外邦始终有着文化上的优越感,认为和亲有辱国格,是奇耻大辱,是宁可赔钱也不能赔夫人!

福康公主4岁时,辽兴宗曾派人到谈判,割地的要求被北宋的谈判代表富弼一口回绝。辽方又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富弼回答:"结婚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降,赍送不過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娶回去公主你们也得不到什么钱,土地、公主就别想了,还是直接谈钱实在。 没有了和亲的威胁,宋朝公主们面对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烦恼了,宋仁宗最喜爱的福康公主也是如此。 一、九岁定亲,仁宗有政治的考虑 宋仁宗是由刘太后抚养长大的,即位多年后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为弥补未尽的孝道,宋仁宗将母亲追谥为庄懿皇太后,又给母亲娘家各种荣宠,福康公主9岁时,与李家定亲,男方是舅舅的儿子李玮,时年13岁。

李家在朝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是宋仁宗着力培养的外戚势力。因为皇后曹氏是他在众大臣的压力下所立,她是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仁宗对其背后的势力颇为忌惮,急需一股新的力量加以平衡。 要说仁宗没为女儿着想,也不是事实。这是他最疼爱的长女,父女之情深厚:"主幼警慧,性纯孝。帝尝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帝隆爱之。" 李玮能书善画,《宣和画谱》点评:李玮善作水墨画,每每寓性写作,抒发完兴致就把画弃掉,所以世人不知他的才能。并在画谱中收录其两幅作品,《竹林盐燕居图》流传至今。 人品、才学、感情、政治需要,李玮都符合仁宗的择婿标准,但却忽略了女儿的感受。这在那个年代司空见惯,子女在父母安排的婚姻上没有发言权。 嘉祐二年,宋仁宗为二十岁的福康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册封礼,晋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主。同一年,为公主举行了婚礼。

二、不爱,需要更多的理由么?朝臣介入家务事 福康公主看见李玮的第一眼,就不喜欢。 李玮的长相难看,性情淳朴,为人木讷,不善言辞,纵然有些内秀,大多数年轻的女孩恐怕都不会以身相许。何况福康公主金枝玉叶,容貌秀丽,想象中自己的夫婿也应该相貌堂堂,和眼前的驸马相比落差太大,令其心生厌恶,对待他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公主做榜样,家奴们也愈发对驸马不敬,挑拨离间,夫妻间关系愈见恶化,致使驸马被贬外放。 嘉祐五年的一天夜晚,福康公主在月下小酌,内侍梁怀吉陪座。李玮母亲杨氏在外偷窥,公主发现其行藏后勃然大怒,殴打了杨氏,并连夜跑回皇宫叫开禁门,向父皇告状。

这一事件犯了忌讳,谏官们纷纷向上奏抗议。兖国公主被问责,身边的家臣被赶走。 婚姻不幸,生活不顺,公主大受刺激,多次自杀未遂。宋仁宗将其家臣梁怀吉、张承照二人召回,但已于事无补,她始终厌恶李玮,不肯回到公主府邸,一有机会就要自尽。 为结束这桩可怕的婚姻,生母苗贵妃派宦官王务滋去李府做管家,监视李玮,以抓出把柄将其治罪。但王务滋一无所获。苗贤妃和俞充仪更进一步,请旨毒杀驸马,被宋仁宗和曹皇后斥责。 因为有了亲上加亲的关系,李玮之父曾任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掌握军权;李玮之兄李璋被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负责戍卫皇宫。他们并未因李玮夫妻不和而受影响。 三、该放手时就放手,但命运就是不松手 嘉祐七年,李璋上奏:"玮愚不足以承天恩乞赐离绝",李家主动请求和离,等于放了李玮与公主生路,两人强扭在一起,彼此都是折磨,仁宗对此也是求之不得。他以重金补偿驸马,下诏褫夺兖 国公主的封号,降为沂国公主。 但宋仁宗心中始终想不明白,李玮夫妻为什么不和,自己和曹皇后纵使心有芥蒂,但在一起久了,总有夫妻情分。数月后,仁宗病重,自感时日无多,升公主为歧国公主,恢复李玮的驸马身份,希望二人和好。 但破镜能圆么?

仁宗驾崩,宋英宗即位,歧国公主虽然晋升为越国长公主,但爱她的父亲没了,后台也就没了。治平四年,英宗去世,公主的侄子神宗即位。 公主被晋封为楚国大长公主,但取消了公主在婆家的特权,公主的心已经死了。熙宁三年,时年33岁的公主郁郁而终,终于结束了这个受诅咒的婚姻,解脱而去。李玮也以奉主无状之罪,贬往了陈州。 结语: 这是一段相当不幸的包办婚姻。仁宗对长公主的父爱实在有限,说是"最疼爱"也抵不过皇权私利在先。

一方的福康公主身为金枝玉叶,可以说是引导了整个婚姻走向的人,她的先入为主、任性而为带二人走进了死胡同。 另一方的李玮是个无辜之人,他的外貌和个性注定他没有了自救的可能。如果他能巧言令色哄得女孩子开心,想必他的外貌也就不是障碍了,毕竟他的长相不是"丑陋"之列。 可叹福康挣扎一生,致死方才解脱了这个以爱之名施于己身的束缚。李玮则以自己的一生为之陪葬,被动地成为驸马,被动地被厌恶,被动地被裹挟着生活在深渊之中。

二人的感受何其的一致,可惜没有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否则至少也足慰此生,不至于相看两厌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