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谷运岭)11月18日,中国心衰中心认证专家组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玲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孔洪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亚妹教授一行三人莅临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漯河医专一附院),对医院心衰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审核查。

漯河市卫健委主任罗伟民,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党委书记王向良,副院长李耀军、刘东亮,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冯青柱出席了会议。该院医务科、心内科、心脏外科、心脏康复科、急救中心、营养科、精神心理科、药学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郾城区人民医院、郾城区第二人民医院等代表参加会议。

专家组组长白玲教授对中国心衰中心认证意义及现场核查流程进行了介绍。

王向良主持会议,他首先代表医院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诚挚地谢意,随后介绍了医院参会人员情况。

罗伟民在致辞中表示,漯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全市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致力于打造豫中南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医疗服务半径已辐射许昌、周口、驻马店、平顶山等周边城市。他说,当前,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尤其是近年来,面对心血管疾病不断高发的趋势,人们从政府层面致力于推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救治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全力支持并推进心衰中心建设。相信通过此次现场评审认证,必将进一步提升漯河市中心医院心衰中心建设的规范化水平。他希望漯河市中心医院以此次现场评审为新的起点,虚心接受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再接再厉,提高技术和质量,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提升诊疗效果,更好地为漯河乃至豫中南地区广大心衰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王海蛟介绍了心衰中心建设的整体情况,他说,今天莅临医院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都是心衰中心评审方面的权威,相信通过今天的现场评审,必将进一步提升医院心衰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院将以这次核查评审为契机,虚心接受专家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整改、全力做好心衰中心建设的完善和提升,更好地满足漯河及周边地区广大心衰患者的健康需求。

副院长李耀军出席会议

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冯青柱出席会议

副院长、心衰中心主任刘东亮汇报心衰中心建设情况)

随后,专家组分为三组,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查看病历、现场提问医患等多种形式对医院心衰中心管理、电子信息上报、病历诊疗规范、心衰培训宣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到心衰病房进行实地考察,围绕心衰中心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良好建议。

最后,专家组对现场评审核查成果进行了汇总、讨论;白玲教授代表专家组作总结发言,她对医院高度重视心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各组检查范围的内容进行了点评,结合国家相关管理要求,对医院心衰中心进一步规范诊疗流程、出院后随访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刘东亮表示,院领导将会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整改,同时,虚心接受专家对医院的督导意见,按照中国心衰中心要求,不断优化改进服务流程,以最优质的诊疗服务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最恰当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衰在住院率和死亡率”为目标,通过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漯河及周边地区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

据介绍,作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漯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和医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刘东亮教授的带领下,高树目标,锐意创新,带领专业团队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使胸痛中心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同时不断完善心血管治疗中心布局,顺利通过了国家房颤中心专家组验收,成为第二批中国房颤中心认证单位。

面对心衰患者“治疗难、治疗欠规范、管理欠规范”三大挑战,该院及时启动了心衰中心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心衰中心认证标准,组建起多学科管理团队,建立了专业的心衰患者救治队伍,设置了专门的心衰病房,开设了心衰门诊,开通了心衰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形成了多学科联合诊疗、上下级医院联动的心衰患者救治体系。目前,在中国心衰数据库填报中,漯河市中心医院已录入心衰病例333例,归档完成率99.4%,为保障漯河及周边地区心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悉,为规范心衰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我国心衰的综合防控水平,2017年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正式启动中国心衰中心建设,项目建设目标是“规范心衰的诊治,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截止目前,已有941家医院参与心衰中心建设,其中181家医院已通过心衰中心认证,全国共成立了19个心衰中心省级联盟,数据云平台病例数已超23万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