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邱慧妮介紹,該項目以“高利用預處理+黑水虻生物轉化技術+溼地淨化終水回用系統”三者結合的核心工藝,將每天的餐廚垃圾利用黑水虻進行轉化後,製成黑水虻加工產品。在順德區政府扶持50萬元啓動資金的基礎上,北滘鎮再投入70萬元,建成了黃龍村餐廚垃圾處理站及40多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宣傳點,並升級改造了黃龍村生活垃圾中轉站。

廣東順德北滘黃龍:餐廚垃圾製成黑水虻加工產品

廢舊輪胎、油罐循環利用後變成了顏色各異的花瓶,污水經過淨化處理後通過滴灌系統回灌整個園區綠化,一排排經有機肥改良後的植物種植對比……這一切或許顛覆了你對垃圾處置終端的理解和認知。曾經破舊、泥濘的垃圾回收站經過改造後煥然一新,還成爲垃圾分類的科普科教園地——這裏是位於黃龍村的北滘鎮易腐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項目。

據瞭解,黃龍村是順德區6個農村垃圾分類試點之一,今年6月啓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順德區政府扶持50萬元啓動資金的基礎上,北滘鎮再投入70萬元,建成了黃龍村餐廚垃圾處理站及40多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宣傳點,並升級改造了黃龍村生活垃圾中轉站。

該項目建設運營方、廣東慧道溢芳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慧妮表示,整個回收站外觀設計採用變廢爲寶的手法,結合蟲砂等有機肥種植效果展示,改變了市民對傳統垃圾站的印象,同時肩負未來附近區域環保科普、科技及宣傳示範責任。

記者走訪當天,君蘭社區居委會相關代表對該項目進行了考察學習。目前,北滘鎮黃龍村有機易腐垃圾處理站和生活垃圾中轉站已經達到正常運營狀態。邱慧妮介紹,該項目以“高利用預處理+黑水虻生物轉化技術+溼地淨化終水回用系統”三者結合的核心工藝,將每天的餐廚垃圾利用黑水虻進行轉化後,製成黑水虻加工產品。

在垃圾處理站,記者看到了黑水虻加工產品——蟲砂、蟲幹、活蟲,分別可用於優質有機肥、寵物零食以及昆蟲蛋白飼料原料和飼料營養添加劑。據瞭解,餐廚垃圾經過一週時間處理可製成黑水虻的相關產品,一噸餐廚垃圾可產出約20%的黑水虻加工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最大亮點在於通過完善的終端系統倒逼前端垃圾分類。“我們綜合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垃圾分類經驗,先從完善終端的垃圾處理着手,倒逼中間的分類收運以及前端的分類投放環節。”邱慧妮說。

邱慧妮透露,接下來,該項目將在北滘君蘭社區等落地,部分小區還將推行“撤桶行動”、投放智能垃圾桶等,爲垃圾分類在北滘的全面推行打下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