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神榜》黑了三千年的商纣王:我不是暴君!

帝辛是商朝天子帝乙的小儿子,因为是嫡子得以继承帝乙的王位,史称纣王。

帝辛天资聪明,力大无穷,他非常勇敢,能徒手和猛兽搏斗。但是他有个致命缺点,恃才而傲,不喜欢听臣子的劝谏。在封神榜里帝辛生性残暴、荒淫征敛,鹿台、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将忠臣剁成肉酱,王叔挖出心肝。这些皆是他所为,而这一切,都与一个女人有关。

这个女人叫苏妲己,在封神榜里,她是一个妖邪,狐媚的白色九尾狐狸精,而真正的苏妲己,在去朝歌的路上已经被九尾狐狸害死。

被《封神榜》黑了三千年的商纣王:我不是暴君!

封神榜里的妖精苏妲己,是奉了女娲娘娘的旨意,去朝歌祸乱君心,去其左右,助伐纣一臂之力,以达到消灭帝辛的目的。那么,为什么女娲娘娘会这么做?封神榜里,有这么一段:帝辛在女娲宫祭祀的时候,看到女娲娘娘雕像美丽端庄,便起了色心,写下一首淫诗,惹恼了女娲娘娘。于是,女娲娘娘派妲己去祸乱朝歌,最终目的就是惩罚帝辛。

妲己得到命令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操作。她施展魅惑能力,使帝辛对她十分宠爱。为了使她开心,帝辛派人搜罗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里,陪着她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不管政事。妲己看到有人寒冬赤脚走在冰上,觉得此人肯定脚长得奇特,便让人将其双脚砍下,查看双脚有什么奇特。看到孕妇肚子鼓起,便想要看看胎儿在腹内是怎么动的,将孕妇剖腹,害了两条性命。为了卸掉帝辛的左膀右臂,怂恿帝辛杀死王叔,取出心肝。用炭火烧热铜柱,将人绑在铜柱上烧死,名曰:炮烙。将蛇、蝎、蜂、虿等毒物放在坑穴里,将宫女扔进坑内,被毒虫啃咬,叫做:虿盆。这些皆是妲己祸乱朝歌的结果。因为这些残暴行为,帝辛逐渐失去民心,忠臣良将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姬发顺应民心,揭竿起义,造了帝辛的反,并将暴虐的帝辛和妲己杀死。

这是封神榜版的帝辛和妲己,因为封神榜的传播,千百年来,帝辛在民间成了残暴、荒淫征敛的暴君,妲己也成了最毒辣的红颜祸水。

被《封神榜》黑了三千年的商纣王:我不是暴君!

抛却封神榜的神话传说,真实的帝辛又是什么样呢?帝辛,帝乙的小儿子,因为嫡出,二十多岁继承了帝乙的王位(一说是三十岁)。当时的商朝国力强盛,帝辛又正当壮年血气方刚,为了能使国家得到更多财富,他大举向外侵略别的部落,扩展自己的地盘。就这样过了三十年,帝辛已是六十岁的人了。但刚愎自用,好色,善辩的习性却一点也没变。

1047年,他征伐有苏部落,有苏部落的首领,为了家族免除灭绝,向帝辛敬献牛羊、马匹和美女。这个美女就是苏妲己。当时帝辛已是六十岁的人了,而妲己正值青春貌美,帝辛对她非常宠爱。这段记录,充分说明,妲己不过是帝辛的一个战利品,后宫诸多妃子的其中之一。

后人说帝辛对妲己言听计从,如果真的是那样,在那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代,妲己的族人没有道理不被提携,但是,所有的史册,包括野史却没有这方面的一点消息。

被《封神榜》黑了三千年的商纣王:我不是暴君!

古人特别迷信,对神特别的敬畏,遇有大事,行动前,必会先占卜,听命神的安排。帝辛也是如此,凡事都会占卜,他不可能为了宠妲己,对神失去敬畏,独信妲己。所以,把帝辛做的错事,全都归咎于妲己,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妲己不是祸水,那么帝辛也很有可能不是暴君。咱们来看看周文王姬发征讨帝辛时,给帝辛定的几条罪状,就能看出个大概。一:酗酒,二:不用贵戚旧臣,三:重用小人,四:听信妇言,五:信有命在天,六:不留心祭祀。

这六大罪状,没有一条跟杀戮和残暴是搭界的。如果帝辛跟封神榜里说的那样残暴,其罪一条就赛过这六条罪状。姬发放过帝辛的杀戮和残暴,而选择六条罪状,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帝辛根本没有封神榜里说的那么残暴,诸如挖心、炮烙和剁脚和剖腹,都是不存在的。而姬发的六条罪状,不过是为自己造反找的理由。

被《封神榜》黑了三千年的商纣王:我不是暴君!

放下这些,再看王叔比干。封神榜里,比干是被帝辛挖去心肝而死的,而封神榜不过是一部神话剧,其中情节故事,不能当作历史。那么比干是怎么死的?他的死有几个版本传说。

帝辛为了增大势力,扩张地盘,打下一些与自己国家相邻的部族。为了统治这些部族,每打下一个部族,就安排自己的一些兵力统辖。随着地盘的扩张,商朝的兵力分散的很厉害,朝歌几乎成了一座无人把守的城池。

姬发一直为推翻帝辛寻找机会,这样的机遇他怎会放过?他联合附近部族,向朝歌发起进攻。

被《封神榜》黑了三千年的商纣王:我不是暴君!

朝歌中兵士缺少,为了抵御姬发的大兵,帝辛只好放出囚禁的刑犯充当兵士,许诺战后给他们自由。这做法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囚犯们本对帝辛恨之入骨,怎会帮他出生入死?传说,王叔比干在帝辛迎战姬发前,劝帝辛不要这么做,因为这么做必输无疑。比干在开战前这么说,无疑是动摇参战将士的军心。帝辛当然暴怒,斩杀了比干,也算在理。这是比干的一种死法。

比干是忠臣良将,虽然他是姬发的亲舅舅,但是,在姬发与帝辛之战中,他还是选择了保卫朝歌,捍卫帝辛,于是在战乱中殉国。有一种说法,还是姬发厚葬了舅舅,这是比干的第二种死法。

比干、箕子是庶出,所以皇位由帝乙继承,微子也是庶出,虽然年纪比帝辛大,但还是由嫡出的弟弟帝辛继承了皇位。传说比干跟箕子,还有侄儿微子,对此事不服气,便组成联盟,箕子还四处散播对朝歌不利的言语,微子则在帝辛攻打徐夷后,国内实力大不如以前的时候,联络周文王姬发,在帝辛最弱的时候攻打朝歌。这种情况泄露,帝辛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杀死了威望高的王叔比干,囚禁了王叔箕子,他的兄长微子逃往他国。这是王叔比干的又一种死法。

被《封神榜》黑了三千年的商纣王:我不是暴君!

在寻找帝辛与封神榜的形象完全相悖的证据时,我找到研究者推算的帝辛和比干的生辰。比干是公元前1092年出生,1029年去世的。而帝辛则是1105年出生,1046年死去的。

看到这一组数字,当时我是懵的,后来在看了很多关于公元前后的解释后,才明白,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年代计算是相反的。比干生于1092,死于1029,去世时的年纪是要用出生年月减去死去时的年月。也就是说,年代数字越小离现在越近。

帝辛死时是1046,而比干死时是1029,从这组数字上,可推算出,比干是在帝辛死去17年后才去世的,也就是说,他比帝辛死得晚。既然这样,那么比干被帝辛挖心、或者砍头便被全盘否决,变成了无稽之谈。

被《封神榜》黑了三千年的商纣王:我不是暴君!

如果这个推算是正确的,你还会相信比干死于帝辛之手么?

大家都知道,历史的记载,都出自后朝。周文王在讨伐帝辛时的六大罪状,没有一条涉及到帝辛的残暴。这足以说明,真实的帝辛根本不像封神榜里那样是个暴君。

帝辛之所以成为纣王,多是来自封神榜里的描述。封神榜是部神话故事,神话都是夸大其词的,其中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杜撰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