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像孩子一樣玩,是朋友而不是父母。父母這個時候如果只是乾巴巴地作爲父母看着孩子玩,那麼與孩子的親密度就會降低。

不知不覺,寒假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了,春節也即將來臨。可以說,家家戶戶都已經進入了冬休時期,而家中的孩子也應該處於和父母的親密接觸期。 精神分析派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人的童年時期很重要”;阿德勒也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所以給孩子一個好的童年教育,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辛勞。 寓教於玩,始終是一種備受稱讚的方式,那麼如何在玩中,爲孩子的教育盡一份力呢?

一、跟着孩子玩,幫扶而不是指點。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向來採取言語教育,動不動就說這個應該怎麼做,那個得那樣做,這種幫孩子做選擇與決定的行爲,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沒有人喜歡被別人牽着走,小孩子也是。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放開手,然後在身後悄悄地守望着。因爲孩子需要自己去玩,這樣他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更好地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喜歡的事情上。這時候並不意味着父母無用了,相反,這個時候父母要在孩子身後幫扶着他,以防孩子走歪路或走錯路。 指指點點的教育是說教式的教育,這種紙上談兵,充滿着大人的權威性,孩子能沒有壓力嗎? 在壓力之下,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無法得到充分發育的,因此,父母要爭做孩子背後那個隱形的助手,跟着孩子玩,讓孩子在最佳的自由限度內愉快地飛翔。孩子就像上天派來的天使,而不是很多父母口中的“小祖宗”,這麼說着實暴露出父母的牢騷情緒了。從前都是父母在前,孩子在後,“玩”都是父母教的,這讓孩子的主動參與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情何以堪? 所以家長們,站在孩子後面吧!讓孩子牽着你走,你只需要時刻準備好你堅實的臂膀就好了,在孩子需要時,幫他們驅走危險。

二、像孩子一樣玩,是朋友而不是父母。 像孩子一樣,也許會得到很多大人的鄙視。因爲每個大人有大人的自尊心,但在陪孩子玩的時候,這種自尊心只會顯得無用而累贅,它隔離着孩子與父母之間交流的可能性。孩子處於懵懂期,可塑性極其強。父母這個時候如果只是乾巴巴地作爲父母看着孩子玩,那麼與孩子的親密度就會降低。 如果父母太像父母,在陪孩子玩的時候端着父母的道德倫理架子不肯放下,這種在上的姿態會讓孩子產生畏懼心,從而受了委屈、做了錯事都不敢與自己的父母交流。父母感太重,甚至會妨礙孩子自我意識的獨立,比如當父母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和要求。 那麼他做的一切,就會變得似乎在討好父母,在渴望父母的接受與認可,久而久之,他的自我就不能夠成型。有時候,鼓勵孩子“自我”一點,不見得是壞事。孩子會在自己的經驗試錯中,總結出自己的教訓,這種教訓是父母不能灌輸的。 當父母像孩子一樣,童真地去伴隨孩子一起去玩孩子世界裏的遊戲,父母本身不僅會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洗禮——因爲孩子的快樂普遍具有治癒力,而且孩子也會感受到與父母非常親暱,他們會對父母產生信賴感,這種信賴感會激發他們的自信心。 當一個孩子的自信心爆棚,那麼他就會避免很多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障礙,他會對這個世界更加地充滿熱情與投入感。熱情與投入感有了,孩子自然會更加健康地成長。

三、讓孩子放心玩,引導而不是強迫。 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淨的,像一塊白板,他們對於外界變化的捕捉能力通常是很敏感的。而父母的行爲就像足跡,太粗魯了,白板就會被踩污。一些家長碰上熊孩子,打的話肯定是不捨得,就進行態度上的暴力責罵,孩子的潛意識中都會接受這種負面信息。 家長生氣了,破罐子破摔,一時間對孩子乾脆不聞不問,或者愛刀子嘴豆腐心,無論這顆心多麼豆腐般柔軟,孩子始終是無法抵擋得住那刀子嘴的攻擊的。往往在孩子玩的時候,只要父母在場,孩子總會被往日的那些負面信息鉗制,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敬畏心。 因此,孩子們總是不敢放開手腳玩耍,就像是帶着父母安裝的鐐銬跳舞。 這是父母教育的悲哀。本想給孩子打造一雙翅膀,卻鎖住了孩子飛翔的雙臂!這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反思的。爲什麼孩子不敢放開地去玩?那是因爲父母給了孩子太多的“注視”,這份注視也許在父母看來是“都是爲了你好”,但是卻給孩子的心上安置了一塊搖搖欲墜的石塊。只有孩子放開了去玩時,他內心的壓力纔會得到釋放。 家長們可能會疑問,這小小的一個毛孩子,能有什麼壓力,這個問題,家長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平時給了孩子太多的規訓,抑制了孩子太多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一番理性考量下,適當的事情上就放開孩子吧,讓他放心地去玩去做。 父母這個時候就要多一份智慧了,要站在暗處去引導孩子,默默地給他春風化雨般的引導。 在這個漫長的寒假裏,也許孩子會抓着手機不放,作爲家長的你,或許可以先別急着去批評他、打壓他。不妨試試像夥伴一樣,像自己玩手機一樣,和他一起玩一會兒手機,當你和他建立起了一種信任感時,去努力發現他的興趣點,然後在手機以外的世界裏引導他。比如孩子喜歡打手機遊戲,可以呀,你陪着一起玩,然後把小夥伴們叫到家裏來,一起玩!

適度地玩了一會兒之後,你可以提議:小朋友們,不如我們一起玩玩學做飯遊戲吧!實際上,禁止孩子打遊戲,只會加重孩子想玩的欲求。不如好好的勞逸結合,幫孩子規劃好一個輕鬆又有收穫的假期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