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今日,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給了紫金礦業當頭一棒,週一紫金礦業A股股價距跌停僅"一步之遙",截至下午收盤該股跌9.22%,總市值跌破千億元大關。 在"黑天鵝"事件影響下,不僅重倉紫金礦業的投資者"叫苦不迭",同時也有不少基金損失慘重。Choice數據根據2020年基金一季報統計顯示,共有88只公募基金重倉紫金礦業A股,持股總量15.51億股,另有6只基金重倉紫金礦業H股,持股總量3.60億股。 分析人士表示,事實上,除"黑天鵝"事件外,近期陸續披露的上市公司一季報同樣也值得關注。截至27日,滬深兩市已有110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報,數據顯示,有279只個股淨利潤出現虧損。對此,不少基金經理也表示,財報季也尤其需要注意防範業績地雷,隨着一季度業績披露的收官,市場將關注業績確定性較高的個股。 多隻基金"躺槍"紫金礦業 因海外合資金礦面臨關停風險,紫金礦業A股週一股價大跌,盤中觸及跌停,收報3.84元,跌幅9.22%,成交額爲22.99億元,換手率爲3.06%。 此前,紫金礦業發佈關於巴布亞新幾內亞波格拉金礦採礦權有關事宜的公告,公告稱,紫金礦業和巴理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以下簡稱"巴理克黃金")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以下簡稱"巴新")的合資公司巴理克(新幾內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NL",紫金礦業和巴理克黃金分別持有50%股權)持有巴新恩加省波格拉金礦(Porgera)項目95%權益。 波格拉金礦的採礦權已於2019年8月到期,根據巴新國家法院判決,波格拉金礦仍可以繼續生產,直到巴新政府作出採礦權延期的決策時爲止。巴新政府於2020年4月24日發佈新聞,決定不批准波格拉金礦特別採礦權延期申請。巴新政府表示將組成國家談判團隊,就後續事宜進行協商。 值得一提的是,波格拉金礦是紫金礦業黃金主要來源之一,波格拉金礦面臨停產將對紫金礦業黃金產量產生較大影響。 事實上,受上述"黑天鵝"事件影響,不僅讓不少重倉紫金礦業的投資者"叫苦不迭",不少基金公司同樣損失慘重。 Choice數據根據2020年基金一季報統計顯示,共有88只公募基金重倉紫金礦業A股,持股總量15.51億股,另有6只基金重倉紫金礦業H股,持股總量3.60億股。 而從2020年一季報,按基金公司合併持股來看,興證全球持股近7.5億股;中歐基金持股4.4億股;易方達、國泰、廣發、博時、前海開源、浦銀安盛、南方基金、華泰保興持股也分別超過1000萬股。 image 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共有6只基金(各類份額合併計算)持有紫金礦業。具體來看: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持有紫金礦業3.15億股,佔流通股比例爲1.2634%;興全新視野定期開放混合發起式持有2.59億股,佔流通股比例爲1.0388%;興全合泰混合持有8003.63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爲0.3207%;興全商業模式優選混合(LOF)持有5423.85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爲0.2173%;興全精選混合持有2554.79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爲0.1024%;興全有機增長混合持有1553.34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爲0.0622%。而以其收盤價3.84元計算,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6只基金今日或浮虧約2.925億元。 而根據紫金礦業2019年年報數據,高毅曉峯2號致信基金、中信信託銳進43期高毅曉峯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亦位居十大流通股東,分別持股2.75億股、2.58億股。 緊密跟蹤季報披露 確定性最受關注 事實上,除"黑天鵝"事件"躺槍"外,近期陸續披露的上市公司一季報也可能成爲基金"踩雷"的又一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一季報顯示279只個股今年第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出現虧損。在279只淨利潤爲負的個股中,基金持股佔比最高的是寶蘭德,基金持股比例爲22.74%,其次爲基金持股佔比18.62%的興齊眼藥。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持股比例爲18.60%的廣電計量,該股被10只基金持股。從廣電計量前十大流通股東來看,除廣發聚豐混合、中信信託銳進58期源樂晟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汐泰興國4號外全爲一季度新進。 image 在淨利潤爲負的個股中持股基金數目最多的要數通策醫療,該股被100只基金持有,基金持股比例爲12.49%。進一步來看,數據顯示,從通策醫療前十大流通股東來看,興全社會責任混合、銀華富裕主題混合、匯添富創新醫藥主題混合、嘉實新興產業股票、博時新興成長混合位列其中。4月24日通策醫療披露的一季報顯示,公司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9億,同比下降51.1%;實現歸母淨利潤-1854.7萬,上年同期爲9470.5萬元,未能維持盈利狀態。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爲11.9%,同比降低34.7個百分點,淨利率爲-13.7%,同比降低40.4個百分點。 當然,對於一季報淨利潤告負的標的,也有基金經理表示,部分標的一季度業績是受疫情拖累,但隨着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一些公司二季度相關業務也將逐漸恢復至往年同期正常水平,對於這些標的依舊持看好的態度。正因如此,可以看到不少基金仍然扎堆其中。 整體而言,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A股業績預告披露進度不及2019年同期,預喜公司佔比下降,首虧公司明顯增多。需要注意的是除首虧公司多受疫情影響外,近五成預告業績下滑的公司也都提到疫情帶來不利影響。本週上市公司一季報將披露完畢,預計有2973家上市公司將披露一季度業績。分析認爲,隨着一季度業績披露的收官,市場將關注一季報業績確定性較高的個股。 廣發證券就表示,參考2003年SARS、2008年金融危機可比時段,在"業績減記"的初期市場都是優先尋找"業績相對優勢";減記後期配置"政策對沖方向"+"業績修復彈性"。站在當前時點,"業績相對優勢"板塊雖然在過去一個月顯著跑贏,但"瑕疵"在於配置已經顯著抬升,而估值回到了高位。從基金一季報的配置來看,疫情之下市場"規避衝擊、擁抱內需"的配置思路成爲共識。 進一步而言,廣發證券認爲,後市隨着"業績相對優勢"的板塊配置與估值日漸失衡,配置思路有望逐步轉向"政策對沖方向"與"業績修復彈性":首先是受益"風險溢價頂"的科技成長(IDC/醫療信息化/新能源車);其次是景氣與配置雙雙觸底、邊際修復預期增強的"報復性消費"(休閒服務/機場);此外逆週期政策促基建鏈的擴張(建材/電氣設備)同樣值得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