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21日),港股上市的品牌大理石生產商雅高控股(03313,HK)再遭大洗盤,截至收盤,股價暴跌了97.94%,報價爲0.305港元/股,接近450億港元市值蒸發,公司總市值僅剩下不到10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雅高控股此前一度被市場冠以“大牛股”之稱:2019年1月2日,雅高控股以0.38港元/股開盤,11月20日報收於14.8港元/股,其可謂是近38倍的大牛股,但今天開盤一個小時內,雅高控股就跌落神壇,淪爲仙股。

  港股驚現“閃崩雙雄”:都是一天內跌九成秒變仙股,但各有各的痛!

  雅高控股近期日K線圖

  而今日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卡森國際(00496,HK)遭遇沽空,沽空機構Blue Orca發表報告指稱公司虛報上億資本支出、發展的柬埔寨經濟特區項目有名無實等。因此,Blue Orca的報告稱,卡森國際每股估價在0.67港元。11月21日上午,卡森國際股價盤中出現高臺跳水,猛跌90%至0.455港元/股,不得不暫停交易。

  港股驚現“閃崩雙雄”:都是一天內跌九成秒變仙股,但各有各的痛!

  卡森國際近期日K線圖

  港股驚現“閃崩雙雄”:都是一天內跌九成秒變仙股,但各有各的痛!

  雅高控股股價多次上演“過山車”走勢

  消息面上,11月8日,MSCI明晟公佈了最新半年度檢討結果,雅高控股獲選MSCI中國指數,變動將在11月26日收市後生效,此後股價不斷上漲,昨日(11月20日)最高觸及14.9港元/股。但今日MSCI表示,經過市場參與者進一步分析及反饋有關雅高控股的可投資性,暫停將雅高控股納入MSCI中國指數,將會繼續關注雅高控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根據MSCI的選股標準,新進成分股在公司規模、行業代表性和流動性方面均具優勢,藍籌股質地顯現。如果能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不僅會得到基金的被動配置,還更容易受到大資金的關注。此前被宣佈獲選MSCI中國指數後,雅高控股出現了多日暴漲。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雅高控股首次不尋常波動,此前該公司股價就多次經歷暴漲暴跌,業內早已見怪不怪了。今年初以來一直到9月份,雅高控股股價越漲越高。但9月11日,雅高控股出現閃崩,盤中一度暴跌近40%;9月23日股價遭遇腰斬,暴跌48.25%。很快,雅高控股又開啓了暴漲模式,而今日又遭遇股價暴跌。

  一方面是股價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則是股東推波助瀾。此前《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今年2月22日,公司股東張濤清倉其所持的1.08億股股份;5月20日,公司股東秦寅清倉約1.6755億股股份,套現約1.42億港元;7月30日,另一名股東China First Capital Group Limited也減持了8000萬股股份,套現約1.8億港元。

  不難發現,上述三名股東的減持時點均處於當時雅高控股股價的較高位置。泓瑞源金融證券策略師岑智勇告訴記者,市場基本不看基本面,而且外資機構也不斷賣出離場,再加上一些消息刺激,股價暴跌就不足爲奇了,投資者需注意雅高控股起伏不定的股價,警惕公司未來面臨的不確定性。

  港股驚現“閃崩雙雄”:都是一天內跌九成秒變仙股,但各有各的痛!

  國資勘探公司入股會否有變?

  此前的11月11日,雅高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與認購方中色地科礦產勘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色地科)訂立了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擬向其配發及發行不多於1億股股份,認購價爲9.34港元/股,較11月11日收盤價折讓約5.08%。

  資料顯示,中色地科成立於2004年,註冊資本爲3.62億元,公司第一大股東爲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1955年成立,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目前擁有10餘家控(參)股公司、4家境外上市資源公司。

  雅高控股的主營業務是大理石礦山勘探、開採、生產加工及分銷,擁有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業務佈局。目前,雅高控股旗下有4家子公司涉及礦產勘探業務。近年來,雅高控股也不斷對外併購,包括斥資2.12億元收購上海4處住宅物業,收購Kalong Holdings Limited發展碳酸鈣產銷業務。

  雅高控股方面表示,倘此次認購事項得以落實,是集團業務營運、投資及收購籌集額外資金的良機,亦將加強集團未來業務發展的資本基礎及財務狀況,並擴大公司的股東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諒解備忘錄的條文並無任何法律效力。雅高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及認購方均須盡最大努力及誠信促使就可能交易進行磋商,並於簽署諒解備忘錄起計30個營業日(或本公司與認購方可能書面協定的其他日數)內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正式協議,以落實交易。

  今日股價大跌,或會給中色地科入股雅高控股增添變數,目前雙方磋商進度如何,仍是未知數。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致電中色地科和雅高控股方面,但截至發稿未能獲得回應。

  港股驚現“閃崩雙雄”:都是一天內跌九成秒變仙股,但各有各的痛!

  卡森國際股價“閃崩”

  投資港股,有時候確實“玩的是心跳”,11月21日,一個正常的交易日,有兩隻股的股價卻閃崩90%,其中一隻是近期的“牛股”雅高控股(03313,HK),另一隻是卡森國際。

  公開資料顯示,卡森國際爲跨國企業集團,以製造業爲基石、以服務業爲推動,業務涉及傢俱製造、旅遊綜合體開發運營、旅遊度假服務與地產開發、國際產業園區開發運營等。

  這次卡森國際的閃崩,令其市值轉眼間蒸發了近60億港元,至暫停交易時市值落至約6.8億港元。

  爲何會有如此大的股價變動?泓瑞源金融證券策略師岑智勇表示,股價下滑主要是因爲“有沽空機構追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Blue Orca的沽空報告中指稱卡森國際存在多項未公佈的內幕行爲,並表示“在將我們認爲不存在的項目及資產剔除出卡森的淨資產後,我們對卡森的估值在0.67港元。

  港股驚現“閃崩雙雄”:都是一天內跌九成秒變仙股,但各有各的痛!

  圖片來源:Blue Orca沽空報告PDF文件截圖

  作爲一家沽空機構,Blue Orca的官網顯示:“研究和報告僅表達我們的意見,這些意見基於一般信息、現場研究,以及經過盡職調查和分析而推理演繹得出的。”據媒體報道,Blue Orca創始人爲Soren Aandahl,此前曾就職於沽空機構Glaucus,後自立門戶創建了Blue Orca Capital。

  事實上,Blue Orca曾經沽空過多家港股公司,除了卡森國際還包括澳優、安踏體育(02020,HK)、新秀麗等多家上市公司。

  港股驚現“閃崩雙雄”:都是一天內跌九成秒變仙股,但各有各的痛!

  質疑公司國外項目“有名無實”

  顯而易見的是,本次沽空對於卡森國際的股價造成了巨大影響,市值蒸發了將近90%。但如果從公司前不久發佈的半年報來看,很難將這種境遇與之聯繫起來。

  卡森國際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爲19.64億元,同比增長87.7%;公司擁有人應占淨利潤爲2.28億元,同比增長119.2%。從營收分部上來看,其中製造及買賣軟件傢俱營收同比增長3.5%,佔總營收比重爲18.3%;物業發展營收同比增長148.5%,佔總營收比重78.7%,也就是說物業營收爲卡森國際營收的主要部分。

  雖然半年報業績亮眼,不過在沽空機構Blue Orca看來,卡森國際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隱瞞了一些事實,並給出了幾個理由進行論證。

  Blue Orca在報告中指出,董事長的女兒們掠走了公司最有價值的核心業務。這一說法是指3年前卡森國際向董事會主席的女兒們出售其最有價值的業務。在出售前兩年,此業務佔公司總收入的59%,也是卡森國際(在去除一次性投資受益後)唯一盈利的業務分部。Blue Orca稱該行爲“洗劫了上市公司”。

  再者,2018年1月,卡森國際宣佈投資成立了一家合營公司,在柬埔寨Toulkey村開發大型水上樂園。Blue Orca卻稱,他們的調研員現場查看後,“找不到任何該開發項目的痕跡,沒有一個受訪者表示聽說過這個水上樂園項目”。

  此外,Blue Orca指出,上市公司2018年4月宣佈達成一項合作協議來開發斯敦豪國際港口和經濟特區(斯敦豪經濟特區),與“子虛烏有的水上樂園”相似,“卡森國際對柬埔寨經濟特區的雄偉藍圖可能也只是空談”。

  除此之外,Blue Orca還認爲卡森國際“虛報上億資本支出”,同時卡森國際在三亞的長期預付款石沉大海。

  對Blue Orca的報告,投資者似乎已經用腳投票,但卡森國際對此還沒有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21日下午致電卡森國際,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正在安排發公告,相關信息以公告爲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