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是个小学生,今年已经上四年级了。她从前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不过现在变得总爱一个人发呆。为什么会这样呢?露露的老师经过同次家访,才知道露露为什么变得如此沉闷。

原来露露以前有一个习惯,每天放学回家,他都乐意把地板学校发生的趣事告诉父母,但露露的父母只关心露露的学习,对露露的话不感兴趣,他们对露露很感兴趣,这是浪费时间。大多数时候,我们应该停止讲述这些学校的故事。一开始,他的父母有一种温和的态度来阻止露露的演讲。他母亲会蹲下来对露露说:“好吧,别说了,读一本书,亲爱的!”这时,露露也回到了他的房间。

有一次,露露又忍不住说了班级里发生的事情,正说得兴高采烈之时,性格本来就有些粗暴的爸爸突然打断她:“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让你别说那么多废话,你还说,有完没完啊。写作业去!”露露被吓坏了,没说完的话也不敢说了,一个人心惊胆战地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去了。 后来,露露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少了,不过她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因此而提高,性格却变得越来越沉闷。 露露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家长都不够重视孩子说的话。结账们总是以大人自居,自以为是地认为还小孩子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甚至用自己的意见来教顺孩子,这些做法都非常不妥当。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影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的重要方面。 很多家长会习惯性地忽视孩子的讲话,尊重孩子的说话权,不重视倾听孩子的心声,时间久了之后,就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话语权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慢慢地就不再跟父母分享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了,作为父母也就很难知道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而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美美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平时就是一个安静内向的孩子,很少主动去找父母说自己的心事。有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的美美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讥讽为白痴。美美很伤心,回到家里,很想跟妈妈说说今天学校发生的事儿。 “妈妈,我有事情想跟你说。” “学校里的事情吧,不是说了吗,不要每天回来就一个劲地讲你们学校的事情。” “可是,妈妈……” “好了,美美,妈妈很忙,去写作业吧。” 美美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想想白天发生的那件事情,她很害怕上第二天的数学课。 从此以后,每次上数学课,美美总担心受怕,数学成绩也一落千丈。 试想一下,如果在那天晚上,美美的妈妈没有以忙为借口而不听美美说话,事情又会是怎么样呢?也许妈妈就会了解到美美对数学课的恐惧,会帮助他去正确面对。 不尊重孩子的话语权,也会影响孩子的其他能力,如果家长不能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想打断就打断,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让孩子自由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总结一些家长习惯性的不当行为,可以对照一下,你是否也有类似问题: 1.从来都不注意孩子倾听的需求,当孩子主动找你说话的时候,总是以忙为理由,不愿意去倾听。 2.当兴致兴致勃勃,滔滔不绝的讲话时,你总是习惯性地将其打断。 3.能够在生活方面将孩子照料得很好,但在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注意孩子自尊方面做得很不够。 4.如果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不愿意听他们的倾诉,更不愿意帮他们分析原因。有时根本不等孩子把话说完,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孩子也就只好将话又咽回去。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谨慎地避免以上习惯性不当行为的出现。我们都知道,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无非就是倾听和诉说,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无凝是给自己和孩子的沟通筑了一堵厚厚的“墙”。

如果想要孩子敞开心扉和自己聊天,那么就先从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开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