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灰狼

不知不觉,国内影院已经停映了三个月,而全球体育赛事也停歇了一个半月了。

3月13日,马德里竞技与利物浦跌宕起伏的欧冠比赛为世界足球按下了暂停键;而在一天之前,NBA宣布因爵士球员坎贝尔感染而暂停本赛季的比赛。随后,欧洲杯、奥运会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被全部取消或延期。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NBA宣布暂停本赛季比赛

对于体育迷来说,赛事直播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比影迷依赖院线更甚。早年一位上《非诚勿扰》的男嘉宾就公开宣布女朋友不如尤文图斯重要,还有很多花痴女球迷不远万里买高价机票去欧洲追星,这一系列话题都是建立在赛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一旦行业停摆,影迷们至少还能在家里看各种老片,但对体育迷来说,那些录播和老视频完全不解馋。

就在大家想尽办法熬过这段时间的时候,网飞又开始做大动作了,他们果断将触角伸向了体育界,与ESPN合作推出了体育迷的福利:十集大型系列片《最后的舞动》(The last Dance),目前在豆瓣是9.7的神级分数。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这个片名似乎还能蹭一波之前现象级台剧《想见你》和伍佰老师的热点。但它讲述的却是NBA历史上的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及其开创的九十年代公牛王朝的故事。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最后的舞动》(2020)

1997年夏天,公牛队的总经理杰里·克劳斯找到球队主教练菲尔·杰克逊并对他说:「这是你的最后一年,就算你拿下82连胜,这也是你的最后一年。」杰克逊每年都会为球队制定一个主题,而这一赛季的主题就是Last Dance。

这最后一舞,是公牛王朝的最后辉煌,也是金牌教练菲尔·杰克逊与公牛三巨头乔丹、皮蓬、罗德曼合作的最后一个赛季。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这个传奇性的时刻就是网飞整套剧的时间坐标,以此进行回溯和延展。在第一集中,故事从乔丹缓缓推进的背影开始跨越到这个历史时刻。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这个时刻的选择也是非常有效的:首先1997-1998赛季是公牛王朝最后的辉煌乃至绝唱,他们在总决赛击败犹他爵士队获得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NBA总冠军;其次是1997年夏天乔丹和公牛队给予一支摄影队无限的拍摄权限,也就让整个剧集的制作拥有了足够的历史素材(这些素材曾于2004年被剪辑为著名专题片《公牛王朝》)。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就像网飞之前推出的奥斯卡获奖作品《美国工厂》一样,如果不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给予俄亥俄州当地一支摄制组拍摄权,我们也无法看到这部素材丰富且制作精良的电影纪录片。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美国工厂》(2019)

《最后的舞动》不但立足于1997-1998年拍摄的影像,也穿插了1980年代的劣质素材以及当下的高清采访。高清晰度与低清晰度并置,既能让我们感受到影像媒介的进化,又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档案的历史性,或者说历史专属性。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这种类型的作品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剧集,也不是严格的纪录片(就像《美国工厂》那样),而是一种档案影像。对于ESPN这样的体育媒体来说,他们的目的或许就是这一类的精品栏目,但在网飞介入后,整个作品从类型到受众都有了某种潜在变化,有望成为流媒体时代的新型娱乐产品。

比如说,网飞和ESPN完全可以按照《最后的舞动》模式将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贝比·鲁斯、拳王阿里、贝利、马拉多纳、阿姆斯特朗等人的故事做成类似的产品,以此构成某种影像序列的「名人堂」权威版本。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这是网飞的聪明之处,也是流媒体的厉害之处,凭借这种横向合作以及精品化路线,网飞能够在电影、电视、综艺娱乐、体育等诸多环节占据一席之地,从而构成某种无孔不入的嵌合式经营。

或者说,网飞在侵蚀着电视的某种霸权——在美国,付费频道最为依仗的两类素材:电影和体育,已经处在流媒体产业无休止的鲸吞蚕食之中。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最后的舞动》所呈现的不同时代的影像也能让我们去思考影像技术与感知的变化,这其中不止是高清晰度和低清晰度的区别,更是直播/导播技术、机位设置、镜头运动、辅助设备所带来的综合效果。

1990年代的直播画面和今时今日确实存在某种差异:机位少、剪辑频率低、镜头运动的花式花样也少一些,片段回放的间隔更长。这些差异或许可以为我们解释「远古吹」为何广为存在,以及为何我们对早期的偶像如此情有独钟。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举个例子,在乔丹97年备战最后一个公牛赛季的时候,足球界公认的世界第一人是巴西球星罗纳尔多。他频繁变向的钟摆式过人带给所有70、80后的冲击感远远超过当今的C罗和梅西——这是一种「历史印象」,也就是在当时的媒介语境内形成的印象。

其起点在于拿一种技术感知和另一种技术感知比较,并非全然客观,正如90后的球迷也会借此得出相反的观点:罗纳尔多那些动作并不快,花样上不如C罗和梅西。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在体育界,这种支持或否定「远古吹」的争论一直是个主旋律,NBA也一样。张伯伦时代的篮球是什么样子,科比时代的是什么样子,看完各个时代视频应该能够一目了然。但匪夷所思的是,乔丹成了一个篮球界绝对的异类,以至于每个时代的球迷都不得不称之是历史最佳,甚至连提出「乔丹是不是历史最佳」这个问题本身都是个愚蠢的错误。

就像乔丹的对手,凯尔特人的拉里·伯德在纪录片中所声称的一样:「那不是迈克尔·乔丹在打球,而是上帝穿着乔丹的衣服在打球」。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回想起1997年我初看NBA的那一年,33岁的乔丹所展示的那种全能,怕是今天的顶尖年轻球员都望尘莫及。而从《最后的舞动》中收集的素材来看,乔丹的技术水平确实超越了这种媒体技术感知所带来的限制——这不止体现在他的全能性(得分、助攻、篮板、抢断都领先全队),更在于他的现场表现拥有某种跨时代的可比较性。

今天同样播放一段乔丹最高光的影像,再播放一段科比高光的影像,无论是球迷还是非球迷,都能轻松得出乔丹强于科比的答案。

乔丹的神话在1998年达到了极致,他在总决赛保持身体与地面平行又强拉身体完成投篮的一幕惊呆世人,那时候他已经34岁了。考虑到总决赛里皮蓬和罗德曼的凄惨数据,说当年乔丹「单核带队夺冠」也不为过。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因为乔丹伟大,这些下了血本的影像记录也显得伟大。

《最后的舞动》目前只播出了两集(第二集以皮蓬视角切入),却已经引爆了媒体评价。很多观众感叹其良心制作:剧中收录了多数关键人物的访谈,来自乔丹的老板、经理、队友、对手、媒体记者,甚至还有两位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奥巴马。对于影迷来说,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在第一集的第2分钟找到总决赛雷打不动的看客杰克·尼克尔森。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最后的舞动》集合了很多赛场和幕后故事,从某个角度来看,幕后的故事比赛场的内容更能引发观众的兴趣。虽然制作组基于某种倾向,用贬低球队经理杰里·克劳斯的方式来映衬乔丹的伟大,但乔丹的伟大又毋庸置疑。他在90年代成为全人类偶像不仅在于球技的一枝独秀,更在于他作为公众人物或者体育偶像的完整性。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乔丹的场外几乎没有任何的绯闻或者负面新闻,他的注意力一直在篮球和比赛上——按照今天的标准,乔丹可能少了一些人设个性,但在新世纪之前,他符合造神运动的一切要求。反观同期马拉多纳这样飞扬跋扈的足球运动员,永远达不到乔丹这样的神话高度。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乔丹的神话让他成为跨文化的存在,成为影视业的一大IP。到目前仅关于他的纪录片就有近20部,他也曾以本尊的形式出现在1996年华纳公司的真人动画《空中大灌篮》中。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部乔丹纪录片必须10分

《空中大灌篮》(1996)

有意思的是,20多年前乔丹是拯救NBA的那个人。20多年后,NBA因为疫情停摆,乔丹又成了(以另一种方式)拯救NBA的那个人。那些未曾亲眼见证乔丹打球的年轻人,看完了也不免唏嘘:恨不能早生十年。

这不是彩虹屁,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本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