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灰狼

不知不覺,國內影院已經停映了三個月,而全球體育賽事也停歇了一個半月了。

3月13日,馬德里競技與利物浦跌宕起伏的歐冠比賽爲世界足球按下了暫停鍵;而在一天之前,NBA宣佈因爵士球員坎貝爾感染而暫停本賽季的比賽。隨後,歐洲盃、奧運會和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被全部取消或延期。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NBA宣佈暫停本賽季比賽

對於體育迷來說,賽事直播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糧,比影迷依賴院線更甚。早年一位上《非誠勿擾》的男嘉賓就公開宣佈女朋友不如尤文圖斯重要,還有很多花癡女球迷不遠萬里買高價機票去歐洲追星,這一系列話題都是建立在賽事正常運行的基礎上。一旦行業停擺,影迷們至少還能在家裏看各種老片,但對體育迷來說,那些錄播和老視頻完全不解饞。

就在大家想盡辦法熬過這段時間的時候,網飛又開始做大動作了,他們果斷將觸角伸向了體育界,與ESPN合作推出了體育迷的福利:十集大型系列片《最後的舞動》(The last Dance),目前在豆瓣是9.7的神級分數。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這個片名似乎還能蹭一波之前現象級臺劇《想見你》和伍佰老師的熱點。但它講述的卻是NBA歷史上的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及其開創的九十年代公牛王朝的故事。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最後的舞動》(2020)

1997年夏天,公牛隊的總經理傑裏·克勞斯找到球隊主教練菲爾·傑克遜並對他說:「這是你的最後一年,就算你拿下82連勝,這也是你的最後一年。」傑克遜每年都會爲球隊制定一個主題,而這一賽季的主題就是Last Dance。

這最後一舞,是公牛王朝的最後輝煌,也是金牌教練菲爾·傑克遜與公牛三巨頭喬丹、皮蓬、羅德曼合作的最後一個賽季。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這個傳奇性的時刻就是網飛整套劇的時間座標,以此進行回溯和延展。在第一集中,故事從喬丹緩緩推進的背影開始跨越到這個歷史時刻。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這個時刻的選擇也是非常有效的:首先1997-1998賽季是公牛王朝最後的輝煌乃至絕唱,他們在總決賽擊敗猶他爵士隊獲得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NBA總冠軍;其次是1997年夏天喬丹和公牛隊給予一支攝影隊無限的拍攝權限,也就讓整個劇集的製作擁有了足夠的歷史素材(這些素材曾於2004年被剪輯爲著名專題片《公牛王朝》)。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就像網飛之前推出的奧斯卡獲獎作品《美國工廠》一樣,如果不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給予俄亥俄州當地一支攝製組拍攝權,我們也無法看到這部素材豐富且製作精良的電影紀錄片。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美國工廠》(2019)

《最後的舞動》不但立足於1997-1998年拍攝的影像,也穿插了1980年代的劣質素材以及當下的高清採訪。高清晰度與低清晰度並置,既能讓我們感受到影像媒介的進化,又能讓我們感受到這種檔案的歷史性,或者說歷史專屬性。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這種類型的作品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劇集,也不是嚴格的紀錄片(就像《美國工廠》那樣),而是一種檔案影像。對於ESPN這樣的體育媒體來說,他們的目的或許就是這一類的精品欄目,但在網飛介入後,整個作品從類型到受衆都有了某種潛在變化,有望成爲流媒體時代的新型娛樂產品。

比如說,網飛和ESPN完全可以按照《最後的舞動》模式將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貝比·魯斯、拳王阿里、貝利、馬拉多納、阿姆斯特朗等人的故事做成類似的產品,以此構成某種影像序列的「名人堂」權威版本。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這是網飛的聰明之處,也是流媒體的厲害之處,憑藉這種橫向合作以及精品化路線,網飛能夠在電影、電視、綜藝娛樂、體育等諸多環節佔據一席之地,從而構成某種無孔不入的嵌合式經營。

或者說,網飛在侵蝕着電視的某種霸權——在美國,付費頻道最爲依仗的兩類素材:電影和體育,已經處在流媒體產業無休止的鯨吞蠶食之中。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最後的舞動》所呈現的不同時代的影像也能讓我們去思考影像技術與感知的變化,這其中不止是高清晰度和低清晰度的區別,更是直播/導播技術、機位設置、鏡頭運動、輔助設備所帶來的綜合效果。

1990年代的直播畫面和今時今日確實存在某種差異:機位少、剪輯頻率低、鏡頭運動的花式花樣也少一些,片段回放的間隔更長。這些差異或許可以爲我們解釋「遠古吹」爲何廣爲存在,以及爲何我們對早期的偶像如此情有獨鍾。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舉個例子,在喬丹97年備戰最後一個公牛賽季的時候,足球界公認的世界第一人是巴西球星羅納爾多。他頻繁變向的鐘擺式過人帶給所有70、80後的衝擊感遠遠超過當今的C羅和梅西——這是一種「歷史印象」,也就是在當時的媒介語境內形成的印象。

其起點在於拿一種技術感知和另一種技術感知比較,並非全然客觀,正如90後的球迷也會藉此得出相反的觀點:羅納爾多那些動作並不快,花樣上不如C羅和梅西。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在體育界,這種支持或否定「遠古吹」的爭論一直是個主旋律,NBA也一樣。張伯倫時代的籃球是什麼樣子,科比時代的是什麼樣子,看完各個時代視頻應該能夠一目瞭然。但匪夷所思的是,喬丹成了一個籃球界絕對的異類,以至於每個時代的球迷都不得不稱之是歷史最佳,甚至連提出「喬丹是不是歷史最佳」這個問題本身都是個愚蠢的錯誤。

就像喬丹的對手,凱爾特人的拉里·伯德在紀錄片中所聲稱的一樣:「那不是邁克爾·喬丹在打球,而是上帝穿着喬丹的衣服在打球」。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回想起1997年我初看NBA的那一年,33歲的喬丹所展示的那種全能,怕是今天的頂尖年輕球員都望塵莫及。而從《最後的舞動》中收集的素材來看,喬丹的技術水平確實超越了這種媒體技術感知所帶來的限制——這不止體現在他的全能性(得分、助攻、籃板、搶斷都領先全隊),更在於他的現場表現擁有某種跨時代的可比較性。

今天同樣播放一段喬丹最高光的影像,再播放一段科比高光的影像,無論是球迷還是非球迷,都能輕鬆得出喬丹強於科比的答案。

喬丹的神話在1998年達到了極致,他在總決賽保持身體與地面平行又強拉身體完成投籃的一幕驚呆世人,那時候他已經34歲了。考慮到總決賽裏皮蓬和羅德曼的悽慘數據,說當年喬丹「單核帶隊奪冠」也不爲過。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因爲喬丹偉大,這些下了血本的影像記錄也顯得偉大。

《最後的舞動》目前只播出了兩集(第二集以皮蓬視角切入),卻已經引爆了媒體評價。很多觀衆感嘆其良心製作:劇中收錄了多數關鍵人物的訪談,來自喬丹的老闆、經理、隊友、對手、媒體記者,甚至還有兩位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和奧巴馬。對於影迷來說,我們也可以很輕鬆地在第一集的第2分鐘找到總決賽雷打不動的看客傑克·尼克爾森。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最後的舞動》集合了很多賽場和幕後故事,從某個角度來看,幕後的故事比賽場的內容更能引發觀衆的興趣。雖然製作組基於某種傾向,用貶低球隊經理傑裏·克勞斯的方式來映襯喬丹的偉大,但喬丹的偉大又毋庸置疑。他在90年代成爲全人類偶像不僅在於球技的一枝獨秀,更在於他作爲公衆人物或者體育偶像的完整性。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喬丹的場外幾乎沒有任何的緋聞或者負面新聞,他的注意力一直在籃球和比賽上——按照今天的標準,喬丹可能少了一些人設個性,但在新世紀之前,他符合造神運動的一切要求。反觀同期馬拉多納這樣飛揚跋扈的足球運動員,永遠達不到喬丹這樣的神話高度。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喬丹的神話讓他成爲跨文化的存在,成爲影視業的一大IP。到目前僅關於他的紀錄片就有近20部,他也曾以本尊的形式出現在1996年華納公司的真人動畫《空中大灌籃》中。

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這部喬丹紀錄片必須10分

《空中大灌籃》(1996)

有意思的是,20多年前喬丹是拯救NBA的那個人。20多年後,NBA因爲疫情停擺,喬丹又成了(以另一種方式)拯救NBA的那個人。那些未曾親眼見證喬丹打球的年輕人,看完了也不免唏噓:恨不能早生十年。

這不是彩虹屁,這就是真實的歷史本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