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剛剛,教育部在官網發佈關於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主要任務是要在2019—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

教育部“雙萬計劃”解讀:高校專業爭一流,人才培養再拔尖

高校不唯排名論

1、面向全部高校,有利於縮進大學層次,形成特色高校

報道指出:這次的計劃面向各類高校,各類專業,鼓勵學校分類發展、特色發展,突出示範領跑。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示範性本科專業,引領帶動高校優化專業結構、促進專業建設質量提升,推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分“賽道”建設。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名額分列,向地方高校傾斜;鼓勵支持高校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建設一流本科專業。“兩步走”實施。報送的專業第一步被確定爲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組織開展專業認證,通過後再確定爲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這樣的建設流程無疑給所有高校都帶來了發展的契機,雖然“985”“211”高校依然佔據優勢,但是通過單專業的發展與建設,無疑能夠縮進當今大學的層次,吸引更多的考生,更加適應社會人才的需要

教育部“雙萬計劃”解讀:高校專業爭一流,人才培養再拔尖

2、省級與國家級雙重建設,避免大競爭,更有利於中下游高校發展

報道指出,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分國家級與省級,分別分三年完成統籌與建設。

國家與省級一流本科同步建設,優中擇優,國家級的一流專業將邁向世界,將我過高等教育帶入一個新臺階,而省級的建設也能夠提高高校知名度,避免國內大競爭,均衡省內教育資源,中下游高校得到大發展。

教育部“雙萬計劃”解讀:高校專業爭一流,人才培養再拔尖

3、學校直報教育部,避免資源名額傾斜,推進高校均衡化發展

報道指出,由學校直報教育部,這樣不僅避免了省內像985,211院校資源的傾斜,也有助於推動當地高校均衡發展

教育部“雙萬計劃”解讀:高校專業爭一流,人才培養再拔尖

專業代替學習將成新熱點

1、教育體制深改革,四新專業新發展

報告指出申報條件:專業定位明確。服務面向清晰,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學校發展定位和辦學方向。專業管理規範。切實落實本科專業國家標準要求,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教育教學管理規範有序。近三年未出現重大安全責任事故。改革成效突出。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育理念先進,教學內容更新及時,方法手段不斷創新,以新理念、新形態、新方法引領帶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師資力量雄厚。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和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廣泛開展,專業教學團隊結構合理、整體素質水平高。培養質量一流。堅持以學生爲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增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畢業生行業認可度高、社會整體評價好。

持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依然是重點,引領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的建設

教育部“雙萬計劃”解讀:高校專業爭一流,人才培養再拔尖

上面的名單中,文科類專業的比重最大,以工商管理爲最多674,外國語文學類609個,可見教育部對文科的重視,希望能讓文科得到新的發展

2、各校專業爭高低,指明高校發展路

本次“雙萬計劃”旨在以專業建設爲基礎促進人才的進一步發展,也指明瞭高校的發展方向,通過建設一流的專業,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優勢,促進學校的發展。

報告指出:2019年度,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報送的專業點數不超過本校本科專業布點數25%,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報送專業點數量不超過本地所屬地方高校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15%。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總量不超過本行政區域內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20%。

教育部“雙萬計劃”解讀:高校專業爭一流,人才培養再拔尖

3、專業人才廣培育,高校教育再拔尖

通過專業建校,特色辦學,能夠培育大量的專業的高質量人才,奔赴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促進社會的發展,達到教育興國的目的

雖然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進入社會,步入崗位,但是各個領域“高”“精”“尖”的人才依舊缺乏,此次“雙萬計劃”不僅能促進高校的發展,更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專業方向的人才輸送,推動人類的進步。

教育部“雙萬計劃”解讀:高校專業爭一流,人才培養再拔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