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當水體中的水草過於堅硬或者有刺的時候,魚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覓食,它們的魚鱗則很容易受到創傷,魚兒們自然會避開這些地方。當水草過於密集的時候,水體接觸空氣的面積較小,水體中的溶氧量相對較低,同時水草過於密集時,魚兒遊動覓食較爲困難,這樣的地方自然也就不招魚兒。

雖說“釣魚要釣草”,但並非所有的的水草都適合下杆釣魚。可能在我們釣魚人眼中,水草能爲魚兒們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以及利於它們藏身,所以魚兒們往往會在這種地方聚集。但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因爲水草也是分種類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哪些情況下挨着水草下杆,是很難有收穫的。

一、水草過於密集
當水草過於密集的時候,水體接觸空氣的面積較小,水體中的溶氧量相對較低,同時水草過於密集時,魚兒遊動覓食較爲困難,這樣的地方自然也就不招魚兒。

二、水草堅硬或有刺
魚兒們的魚鱗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皮膚,對它們的身體起着一個保護的作用。而當水體中的水草過於堅硬或者有刺的時候,魚兒在這樣的環境中覓食,它們的魚鱗則很容易受到創傷,魚兒們自然會避開這些地方。

三、水草過於稀薄
我們平時挨着水草下杆垂釣時,水草的密度需要有着一定的規模,當水草過於稀薄或者是那種無根的水草,像浮漂等。它們只是漂浮在水體上方,底部並沒有與水底相連,因此很難累計食物跟幫助魚兒們藏身,自然也就不招魚兒。

四、水草處水深太淺
魚兒們都有着趨溫性,而現在已經是深秋時節,氣溫已經是比較低的了,如果有水草的地方,水深過淺的話,也是很難讓魚兒們停留在此的。
總結:我們在垂釣時,挨着水草邊垂釣固然沒有非議,但並非所有的水草都適合魚兒們聚集,因此我們在垂釣下杆前,最好能先觀察一下水體中水草的情況,最終尋找一個合適的下杆地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