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蘇聯解體後,中亞-裏海地區在複雜的社會形勢和地緣政治下,採取了多元化開放型能源開發戰略,許多大型跨國石油公司獲得了地區資源國政府的支持,實施能源先導輸出戰略。地區資源國國家石油公司與跨國石油公司多方合作,打開了能源消費國的市場,以此緩解來自於俄羅斯的政治壓力和經濟壓力。面對低油價、新形勢以及中亞-裏海地區油氣輸出博弈的“新常態”,中國應以“一帶一路”爲指導,充分發揮能源合作在地區的作用,積極尋求國際油氣項目合作機會,將協同效應最大化,進一步擴大中國在沿途各資源國的影響力。

中亞-裏海地區連接亞歐大陸,南連伊朗、阿富汗等國,北接俄羅斯,西經格魯吉亞、土耳其可達歐洲,東臨中國,地處地緣戰略要塞。除此之外中亞-裏海地區油氣資源極其豐富。1991 年蘇聯解體之後,哈薩克、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先後以油氣外輸爲契機,打開多元化能源合作的大門。國際上許多著名跨國石油公司也在本國政府的支持下進入中亞-裏海地區,促使該地區成爲國際油公司利益衝突和國際資本角逐的核心區域。中亞-裏海地區的獨聯體資源國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成爲各國之間能源博弈與政治較量的關鍵區域。

1 主要資源國油氣資源現狀

2016 年,中亞-裏海地區石油探明儲量51×108 t,天然氣探明儲量20.7×1012 m3,其中天然氣探明儲量佔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的10%以上。中亞-裏海地區資源長期受到俄羅斯的影響,蘇聯解體後,西方對此區域覬覦已久,並以油氣資源爲槓桿進行“博弈”。

在中亞-裏海各國能源分佈中,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及阿塞拜疆三國的油氣資源尤爲豐富,而這三國恰好爲裏海周圍資源國。其中哈薩克斯坦目前已證實石油探明儲量達39×108 t,儲採比達到49%,2016年原油消費量達1 320×104 t,開採量7 930×104 t,儲採比49%(表1)。從天然氣資源方面來看,土庫曼斯坦天然氣探明儲量達17.5×1012 m3,遠超中國5.4×1012 m3 的水平(圖1)。2008 年,中亞地區石油與天然氣探明儲量佔全球的2.06%和11.09%。從數據上看,中亞-裏海地區佔全球油氣資源的比例不高,但對於全球能源格局而言,中亞-裏海地區具有重大且獨特的意義。

2 主要油氣管道分佈現狀與戰略佈局

2.1 東向路徑

東向油氣的輸出資源國主要是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主要輸出方向是中國(圖2)。土庫曼斯坦是僅次於伊朗、俄羅斯、卡塔爾的世界第四大天然氣儲量國,國內財政收入超過30%均來源於天然氣。中亞—中國管道將土庫曼斯坦產出天然氣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輸送至中國的霍爾果斯,從而進入國內市場。2006 年,根據中國政府和土庫曼斯坦政府簽署的一系列有關框架性的協議,土庫曼斯坦承諾自2009年起未來30 年內,每年向中國提供300×108 m3 天然氣。在該項目的帶動下,推進建設了一系列相關項目,如天然氣處理廠、中國—中亞管道、壓氣站等。2009 年,中國—中亞管道投產並開始向中國供氣,該管道起自與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接壤處的格達伊姆,止於中國新疆的霍爾果斯口岸,隨後直接進入西氣東輸二線管道,中國—中亞管道全長1 830 km,運行壓力9.81 MPa,其中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管段全長529km,哈薩克斯坦境內管段全長1 300 km。該管道承運的天然氣中,每年有130×108 m3 來自中國石油在阿姆河的合作開發區塊,其餘170×108 m3 天然氣直接由土庫曼斯坦外銷給中國政府。

2.2 北向路徑

2.2.1 烏津—阿特勞—薩馬拉輸油管道

北向路徑的主要出口方向爲俄羅斯。1970 年,烏津—阿特勞—薩馬拉輸油管道投產,管徑1 020 mm,全長1 232 km(其中阿特勞—薩馬拉管道長約695 km),年運行能力約1 500×104 t。爲了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抗衡,控制中亞-裏海地區油氣進出口,俄羅斯不僅擴大了阿特勞—薩馬拉管道的運輸能力,還新增了幾條長輸管道。位於黑海東海岸的新羅西斯克港口始建於蘇聯時期,是黑海地區重要的能源運輸終端。新羅西斯克管道於2001 年3 月建成投產,該管道將哈薩克斯坦田吉茲(Tengiz)油田產出的原油輸送至俄羅斯位於新羅西斯克的港口;巴庫-新羅西斯克管道於1997 年投產,該管道將阿塞拜疆地區產出油輸送至新羅西斯克港口,從而通過黑海外輸原油至歐洲等地。由此看出,新羅西斯克港口具有地緣政治和自然環境的雙重不確定性:①經由黑海地區將油氣輸出至歐洲地區必須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該海峽在地緣上受到土耳其方面控制,歷史上土耳其曾以生態保護爲藉口,限制海峽通過的船隻;②港口每年的有效運營時間僅有10 個月(冬季港口需要停運2 個月);③港口主要承運哈薩克斯坦及阿塞拜疆產出油,外銷方向是歐洲,與俄羅斯石油的輸出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關係,而該港口始建於蘇聯,目前港口由俄羅斯方面控制。綜上所述,中亞-裏海地區的北向能源輸出局勢十分複雜,但由於大部分油氣外輸設施建於20 世紀末期,受蘇聯時期歷史問題和獨聯體國家地緣政治的雙重影響,因此俄羅斯在這場博弈中仍然佔據優勢。

2.2.2 中亞-中央輸氣管道系統(Central Asia-Center)

在天然氣資源豐富的中亞-裏海地區(圖3),中亞—中央天然氣管道系統是最早建成的天然氣管道系統,也是20 世紀末最重要的天然氣管道系統,該管道將中亞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輸送至俄羅斯,進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運營和管理的天然氣管道系統,從而出口到歐洲。中亞—中央管道是全球首次運用直徑爲1 422.4 mm 的鋼管,管道設計輸送能力達到800×108 m3/a,高峯輸氣量可以達到1 050×108 m3/a。由於管道建成時間較早,目前該管網系統面臨的運營困難較大,設備腐蝕和管材老化現象嚴重,管道實際輸量已不能達到設計輸量。近年來,哈薩克斯坦對管道進行了維護與更新,輸送能力有所提高,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境內管道的輸送能力分別爲620×108 m3/a、550×108 m3/a、500×108 m3/a。

2.2.3 裏海財團管道(CPC Pipeline)

裏海財團管道於 2001 年投產運行,設計輸量6 700×104 t /a,目前輸量2 800×104 t /a,由俄羅斯、阿曼、哈薩克斯坦等國政府及石油公司共同運營。該管道承運哈薩克斯坦田吉茲油田的產出原油,並將其輸送至俄羅斯位於黑海的新羅西斯克港口。整個管道的中心位於新羅西斯克港口,港口西南側建有儲卸油裝置,裝載能力爲1.27×104 m3/h。

2.3 西向路徑

2.3.1 跨裏海管道(Trans-Caspian Pipeline)

烏克蘭天然氣儲量匱乏,每年消費天然氣800×108 m3,其中約四分之三需要進口,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很大。另外,歐盟國家約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其中約80%經由烏克蘭輸送。2018 年3 月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終止向烏克蘭供氣,也相當於切斷了歐盟國家的氣源,恰逢歐洲遭遇罕見冰雪嚴寒,多個歐盟成員國出現供暖緊缺等情況。此次“俄烏鬥氣”之後,歐盟一直推行能源多元化戰略,並將其作爲歐盟未來近10 年的戰略發展目標。跨裏海管道將天然氣由土庫曼斯坦自東向西橫跨裏海,從阿塞拜疆的巴庫上岸,經由在建的“南方天然氣走廊”管道到達歐洲東南部的希臘,進入歐洲消費市場。該管道全長約650 km,天然氣設計輸送能力爲300×108 m3/a。項目提出至今,俄羅斯和伊朗針對裏海地區的法律問題和生態問題,提出了反對意見,但俄方的本質是該管道極大程度地挑戰了俄羅斯爲歐供氣的絕對優勢地位。

2.3.2 南方天然氣走廊(SCP+TANAP+TAP)

與跨裏海管道情況相似,南方天然氣走廊(圖4)項目同樣是歐盟大力推行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的重要舉措,該管道不僅能夠解決歐盟每年10%~20%的用氣來源問題,更緩解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性。其包括南高加索天然氣管道(SCP)、跨安納託力安天然氣管道(TANAP)、跨亞得里亞海管道(TAP)及土耳其、希臘、意大利管道(ITGI),ITGI 可以視爲南高加索管道西段的延伸。南方天然氣走廊的天然氣輸送能力約爲160×108 m3/a,其中約60×108 m3計劃進入土耳其國內沿線消費市場,其餘100×108 m3/a將進入保加利亞、瑞典及意大利。該南方天然氣走廊的南高加索管段已經投入使用,而土耳其境內的TANAP管段也已經開始施工。

2.3.3 Baku—Tbilisi—Ceyhan(BTC)管道

該管道是與“南方天然氣走廊”中的南高加索(SCP)管道並行的原油管道,被稱爲裏海石油出口大動脈,爲阿塞拜疆在中亞地區爭奪油氣外運發揮了重要作用。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促成了該管道的建設,其橫跨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對於西方國傢俱有非凡的戰略意義,打破了多年以來俄羅斯壟斷裏海能源運輸的格局。英國BP 公司是該管道項目的最大股東,約佔30%的股份。該管道全長1 768 km,主要承運ACG 油田的原油和Shah Deniz 油田的凝析油,日輸油能力16.8×104 t,目前日輸原油9.87×104 t。

2.4 南向路徑

2.4.1 TAPI(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

TAPI 管道起自土庫曼斯坦,經過阿富汗進入巴基斯坦,最終到達印度,全線長1 700 km,設計輸送天然氣能力約爲300×108 m3/a。實際上,該管道一直由美國積極推動,在戰略地位上不利於俄羅斯一直以來推行建設的IPI(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IPI 管道承運伊朗南帕斯氣田產出氣,經巴基斯坦將天然氣輸送至印度(圖5)。TAPI 管道旨在自北向南將中亞-裏海地區豐富的能源輸送至南亞國家,與東西走向的IPI 管道形成交叉。TAPI 管道從90 年代初開始籌劃,但由於管道周邊國家地緣局勢的影響,該管道不斷遭到延後或停滯。

2.4.2 IPI 管道

20 世紀90 年代末,伊朗和巴基斯坦提出了修建一條IPI 天然氣管道的設想(圖5),管道全長2 700 km,管徑1 400 mm,設計輸量約220×108 m3/a,西起伊朗的南帕斯氣田,經巴基斯坦到達印度,其中伊朗境內1 100 km,巴基斯坦境內1 000 km,印度境內延伸約600 km。該管道與TAPI 管道爲競爭關係,其確保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首先,俄羅斯大力支持在亞歐大陸南部修建大型天然氣管道,以進一步加強自身對於歐洲國家供氣的絕對優勢和地位;其次,IPI 管道有助於伊斯蘭國家同美國形成對抗,使美國受到地緣政治影響而放棄TAPI 管道;再次,IPI 管道對美國推行的TAPI 管道也可形成競爭和威脅。此外,俄羅斯雖然對該管道項目承諾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但始終未實施,主要歸因於俄羅斯考慮到IPI 管道途經地區的政治安全問題。例如,伊朗地區頻繁爆發武裝襲擊,印巴關係緊張,以及美國當局對該項目的阻撓,直接導致印度退出該項目,IPI(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變爲IP(伊朗—巴基斯坦)項目,管道路線縮短、管徑減小,項目遭到延期。

3 天然氣管道發展特徵及趨勢

3.1 進出口發展的不均衡性

受蘇聯油氣管道建設的影響,目前在中亞-裏海地區獨聯體國家的外輸管道多數是爲了將天然氣輸送至俄羅斯-西歐地區而建設的。此外,在中亞-裏海地區,不同盆地石油與天然氣蘊含量差距較大,因此造成了該地區天然氣出口不均衡的情況。例如,中亞三國缺乏東西向天然氣輸送管道,會出現天然氣資源調配不均的現象,近年來,阿塞拜疆發現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但由於輸出受限,外銷難度較大。

3.2 管道安全運營的風險性

中亞-裏海地區油氣管道多數是在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部分管道至今運行時間已超過50 年,腐蝕和管材老化現象日趨嚴重,有些管道已無法在設計壓力下保障運行。此外,地緣政治引起的安全隱患也對管道運營帶來一定風險。例如,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的衝突導致BTC(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管道的規劃路線多次修改,原本直接途經亞美尼亞進入土耳其的路線不得不通過格魯吉亞繞行進入土耳其。

3.3 能源輸出的多元化

目前,中亞3 個主要能源輸出國及裏海周邊國家的石油與天然氣基礎設施仍然高度依賴俄羅斯,對天然氣定價幾乎沒有發言權,此外,由於天然氣管網和資源分佈的不均衡性,在天然氣輸配量及市場波動抗風險能力上處於劣勢。因此,未來中亞-裏海地區資源國將採取多元化油氣輸出戰略,在優化本國資源配置、提升市場波動抗風險能力的同時,削弱俄羅斯對本國的能源和地緣控制。

3.4 能源合作的國際化

中亞-裏海地區地理位置獨特,包含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家,地處亞歐大陸交接要塞,受蘇聯影響,僅侷限於與周圍國家進行能源合作。近年來,隨着獨聯體國家的發展及歐洲國家對能源的迫切需求,美國對該區域經濟貿易一體化的推動,俄羅斯對中亞地區的能源掌控逐漸減弱,中亞-裏海地區國家間的能源合作已不僅是經濟貿易方面的互利共贏,更體現了中亞-裏海地區及其周邊國家、歐盟能源需求國、美國及俄羅斯等多方政治較量。在此形勢下,美國能夠增強在該地區的政治話語權,制約中國與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而中亞-裏海地區的內陸國家也展開了能源合作國際化、經濟貿易全球化的新局面。

4 中亞地區油氣管道戰略博弈以及對中國天然氣進口的影響

蘇聯解體以來,中亞-裏海地區資源國在俄羅斯、美國、歐洲等多方壓力下,採取主動吸引國際公司的方式,搶佔能源輸出先機。例如美國利用TAPI 管道在區域上干涉獨聯體資源國能源發展戰略;俄羅斯在“納布科管道”的談判和實施過程中,推出和利用“南溪管道”對“納布科管道”形成強烈競爭關係,而後納布科管道遭到暫停後,儘管“南溪管道”項目已耗費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俄羅斯隨即擱置了該項目。此外,中亞地區油氣資源國油氣輸出管道的規劃和實施會影響未來幾年中國進口中亞地區天然氣的氣價。

4.1 TAPI 臺前與幕後——倒逼“天然氣+和平=與美國合作”合作框架

實際上,美國是 TAPI 管道的最大支持者,該管道被美國列爲“新絲綢之路”的主要項目。美國宣稱通過外輸管道的建設可以將豐富的中亞-裏海地區的能源同世界市場連通,實質則是想通過TAPI 管道,達到其戰略目的。首先,美國力圖藉此限制伊朗,阻斷伊朗能源出口,削弱伊朗經濟實力,迫使其放棄核計劃,並在石油勘探開發中做出讓步。其次,TAPI 有助於美國促進印度發揮地區作用來遏制巴基斯坦。 TAPI項目美國及該地區定調合作框架爲“天然氣+和平=與美國合作”,如果印度、巴基斯坦要獲得天然氣,就必須妥協美國所支持的“新絲綢之路”及TAPI 等相關項目,穩定美國在地區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否則,兩國都有可能失去天然氣供給保障,甚至導致戰火重燃。即如果巴基斯坦和印度想獲得天然氣,就必須支持參與美國推進的TAPI 項目以及其他“新絲綢之路”規劃,並與塔利班鬥爭,幫助美國穩定地區局勢,否則兩國將有可能失去天然氣,導致戰火重燃。

4.2 “南方天然氣走廊”——歐美俄三方較量,資源國坐收漁利

自蘇聯解體後,阿塞拜疆採取能源先導戰略,以能源合作爲契機,吸引西方國家的投資,在裏海油氣輸出之爭中搶佔先機,其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在油氣勘探、開發、運輸、煉化等方面大規模引進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和雄厚資金,開展國際石油公司與國家石油公司之間的合資合作,對俄羅斯以及周邊獨聯體國家造成不可忽視的政治影響力。

實際上,中國的石油公司與中亞-裏海地區資源國的能源經濟合作已有多年曆史。例如,在南方天然氣走廊的首站阿塞拜疆,中方公司在該地區已銷售原油超過1 830×104 t。但資源國政府的本地化條款對利潤油有特殊規定,即LMO 利潤油,合同方每年須向阿塞拜疆國家石油公司(SOCAR)以低價銷售一定比例的原油,該條款影響了中方公司在該地區的盈虧平衡。但中方公司在該地區持續作業十多年,保證生產的同時,無污染、無事故,與當地政府及SOCAR 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SOCAR 爲了吸引外資,開放了多個上游油氣勘探開發區塊的合作權,同時考慮更新合同條款,對LMO 利潤油進行重新規定,以響應中國“一帶一路”政策。

4.3 中亞-裏海區域出口氣價“去中心化”

蘇聯解體初期,由於俄羅斯的掌控以及外輸管道和設施的不完善,中亞三國的天然氣資源僅能夠在獨聯體國家之間購入和外銷,且成交氣價較低。然而隨着俄羅斯天然氣實施天然氣價格市場化,中亞獨聯體國家的天然氣價格不斷攀升。2009 年開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歐洲價格收購中亞天然氣,並採取氣價同成品油價格掛鉤的計價方式進行計算。

此外,中亞-裏海地區資源國爲了進一步擺脫俄羅斯對其能源的控制,逐步削弱其政治、經濟對於俄羅斯的關聯性,紛紛採取能源國際化、市場化的獨立競爭與發展戰略。例如阿塞拜疆主動尋求西方國家的能源合作,其國家石油公司SOCAR 與 BP 共同合作開發大型海上油氣田,並積極尋求多方貿易合作,修建“南方天然氣走廊”將天然氣輸送至歐洲。土庫曼斯坦通過中亞-中國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約300×108 m3天然氣。

5 結論與建議

(1)儘管歐美在裏海地區油氣輸出線路爭奪中佔據了上風,但獨聯體國家之間的地緣政治衝突以及俄羅斯的牽制仍然爲油氣輸出增添了不確定性。

(2)中亞-裏海地區國家能源合作已進入一種“新常態”,不僅是經濟貿易方面的互利共贏,還體現了中亞-裏海地區及其周邊國家、歐盟能源需求國、美國及俄羅斯等多方政治的考量。例如IP 管道項目趨於成熟,而阿富汗用氣量不到150×108 m3/a,鑑於此,TAPI 管道項目極有可能無限期推延,對美國的“大中亞”戰略造成衝擊。

(3)獨聯體國家採取資源輸出戰略,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夾縫中開拓了歐洲和中國等油氣消費大國的市場,中亞-裏海地區天然氣出口價格將持續上升,逐漸與歐洲氣價持平,這對中國引進中亞天然氣的發展戰略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4)中亞-裏海地區油氣輸出潛力巨大,但缺乏強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雖然在地區天然氣博弈中搶得先機,但油氣田上游投資項目仍然是中國“一帶一路”能源發展戰略在中亞地區的敲門磚。

(5)中國應該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中亞-裏海地區上游油氣田勘探開發的合資合作,一方面能夠爲中國在“一帶一路”沿途資源國奠定發展合作的基石,另一方面能夠進一步保障國內能源供給,應以此爲契機,將協同效應最大化,擴大中國在沿途各國的影響力。

來源: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作者:史洺宇,齊梅,易成高,白建輝,張書豪,劉點玉

聯繫我們

獲取最新行情,瞭解最新資訊,閱讀最深度報告,參與最廣度互動,一切盡在長江證券電力及公用事業研究小組!在這裏,您的疑惑我們會用心解答,您的建議我們會虛心採納,長江證券電力及公用事業研究小組願與您攜手!精品原創抑或優質轉載,您皆可於文章下方留言,或直接與我們聯繫:whzhangHCye(微信)

評級說明及聲明

重要聲明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編號:10060000。本報告的作者是基於獨立、客觀、公正和審慎的原則製作本研究報告。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信息和建議不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包含作者對證券價格漲跌或市場走勢的確定性判斷。報告中的信息或意見並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徵價,投資者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和作者無關。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佈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爲日後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範圍內,與本報告中所評價或推薦的證券不存在法律法規要求披露或採取限制、靜默措施的利益衝突。本報告版權僅爲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和發佈。如引用須註明出處爲長江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刊載或者轉發本證券研究報告或者摘要的,應當註明本報告的發佈人和發佈日期,提示使用證券研究報告的風險。未經授權刊載或者轉發本報告的,本公司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免責聲明

本訂閱號不是長江證券研究所官方訂閱平臺。相關觀點或信息請以“長江研究”訂閱號爲準。本訂閱號僅面向長江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長江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爲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或轉載本訂閱號中的信息。長江研究不因任何訂閱本公衆號的行爲而將訂閱者視爲長江證券的客戶。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訂閱人不應單獨依靠本訂閱號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獨立的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本資料接受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相關風險提示,充分理解報告所含的關鍵假設條件,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含義。在任何情況下,長江研究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發佈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爲長江研究所有,長江研究對本訂閱號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