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集跨国追逃经侦题材电视剧《猎狐》将于4月14日起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每晚7:30开播。该剧由赵冬苓担任总编剧,以公安部2014年开始部署的国家行动——猎狐行动为真实背景,讲述了以夏远(王凯饰)、吴稼琪(王鸥饰)为代表的经侦警察侦破国内特大经济案件、跨境追捕海外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的故事。 聚焦经济犯罪 “天涯海角,有逃必追”,猎狐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海外追逃行动,截至2018年共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抓获逃犯4600余名,追赃170余亿元,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积极贡献。《猎狐》根植现实土壤,聚焦信息化时代下日益复杂的经济犯罪类型,深刻展现经济高速发展下人性和欲望的挣扎沉浮,在情与法的激烈冲突中表达我国对打击经济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3年打磨剧本 说起警察剧,缉毒、刑侦或法医等主题都是影视行业长盛不衰的热门选材,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满足好奇心的猎奇案件、跌宕起伏的悬疑推理,以及与现实关联性较强的原因,观众很容易便能代入情节。而此次《猎狐》着眼于影视作品中较少表现的经侦题材,导演刘新介绍,这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经侦题材非常难写,也非常难拍,它的专业领域很强。不能仅仅写一个案子怎么破,而要根据经侦警察海外追逃的发展线索来延伸铺陈故事。 ”为此,《猎狐》集聚了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由曾执笔过 《安居》《红高粱》《因法之名》的金牌编剧赵冬苓亲自操刀,深入北京、天津、徐州等地,采访了近百名参与破案的经侦干警,用了3年时间体验生活打磨剧本,为《猎狐》奠定了充满现实质感的创作基础。 挑战境外拍摄 海外追逃是猎狐行动的重要一环,不同的人文环境、法律体系、语言国情都是经侦干警要面对的天然屏障。对于创作者而言,在海外拍摄也是一种挑战。导演刘新说, “《猎狐》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戏是在境外拍摄的,捷克、肯尼亚等,全都是实地取景,拍的时候也是举步维艰,语言不通、办事方法不一样,和国外的协拍团队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即使困难重重,成本也比在国内拍高,导演刘新却深感值得,一方面创作的自由度更大了,镜头没有卡位的局限,可以使用大量的运动镜头;另一方面,演员的专注度和代入感更好,表演状态和戏剧最终的呈现效果都超乎预期。导演刘新举例一场在欧洲拍摄的庭审戏,让他感触颇深,“移民局的官员审判王柏林(刘奕君饰),最后王柏林胜出拿到永久居留权。那场戏是中国人在他国司法机构的一场法庭辩论戏,整个环境都蛮有味道的,演员也是使用中英文对白非常有气势,那种感觉是在国内拍不出来的。 ”

来源:青岛早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