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習內容:

起始處:《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道前基礎p60 嘉:四、如乘心者,謂於尊重事,雖諸重擔極難行者,亦勇受持。

結尾處:《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道前基礎p61 由進退門而說,信爲一切德本。

嘉:四、如乘心者,謂於尊重事,雖諸重擔極難行者,亦勇受持。

“乘”有很多種,這裏主要指的是大船,馬車等。尊重善知識的這件事,再重、再難行,也要歡喜而受持,就像“乘”。

嘉:五、如犬心者,謂尊重毀罵,於師無忿。如朵壠巴對於善知識畫師,每來謁見便降呵責,畫師弟子娘摩瓦雲:“此阿闍黎於我師徒,特爲嗔恚。”畫師告雲:“汝尚聽爲是呵責耶?我每受師如此賜教一次,如得黑茹迦一次加持。”《八千頌》雲:“若說法師於求法者現似毀訾,而不思念。然汝於師不應退舍,復應增上希求正法,敬重不厭,隨逐師行。”

“如犬心”特別特別重要!依止善知識一定要有“如犬心”,就是像狗一樣的心態。爲什麼?屬於自家的狗,哪怕主人打了這個狗,狗也不會反咬,也不會介意。它咬別人一點都不留情面,但是對於自己的主人打它,它也只是苦叫,不會反咬,人對依止善知識一定要有這樣的心態。說上師不歡喜你或者辱罵你,不應該反罵、反忿。

曾經噶當巴有一位非常有學問的格西拉索瓦,他的師父是格西朵壠巴大師。每一次拉索瓦大師拜見朵壠巴大師的時候,都會遭到大聲的呵責,每一次都是被訓斥一頓。拉索瓦大師有個弟子叫娘摩瓦大師,他心裏很不悅,說:“這個師父對我們師徒兩個真不好,對我們師徒真是虐待啊!對我們特別地不好。”格西拉索瓦說:“你真地聽到了他在呵責嗎?我可是每當聽到師父對我責罵的時候,就好比獲得了黑茹迦神的加持力一樣,受益頗多啊!”黑茹迦就是勝樂金剛,如勝樂金剛加持一般,獲得無量的加持啊!他就這麼說的,這是非常重要的!

你看這裏邊說:“謂尊重毀罵,於師無忿。如朵壠巴對於善知識畫師,每來謁見便降呵責,畫師弟子娘摩瓦雲:‘此阿闍黎於我師徒,特爲嗔恚。”畫師告雲:“汝尚聽爲是呵責耶?我每受師如此賜教一次,如得黑茹迦一次加持。’”

另外《八千頌》裏邊也說:“若說法師於求法者現似毀訾,而不思念。然汝於師不應退舍,復應增上希求正法,敬重不厭,隨逐師行。”每當發現法師對弟子好像不怎麼喜歡,或者對他有毀訾的狀態的時候,你不要去思考這個問題,對師父不應該退失信心,應該增上地希求正法,敬重而不厭師父,隨順師父,要知道師父這樣做是爲了加持。

那麼師父真的是爲了加持嗎?會的。爲什麼呢?從兩個方面說:其一,你看瑪爾巴大師對他自己的弟子米勒日巴,那的確是很苛刻啊!虐待到簡直是無法忍受的地步啊!憑什麼?因爲米勒日巴大師的罪孽深重,一口氣殺了十八個人,還有許多馬匹,通過黑咒殺了這麼多,得消業障啊!那怎麼辦呢?瑪爾巴大師唯有示現如此,非常苛刻地去讓他消業障,唯有如此,他才能於此生成就如來佛陀的果位。所以瑪爾巴大師就百般地刁難,百般地苛刻,最後米勒日巴大師纔有了大成就。

其二,在《菩薩戒品釋》裏邊,“饒益衆生”總共有十一項。最後一項是什麼?假如這個弟子,讚揚對他不起好作用,而苛責、辱罵乃至鞭撻對他能起好作用,能夠使其精進修學的話,應示現辱罵、苛責、鞭撻等等,這也是饒益衆生的一種善巧方便。我們不能說:這個師父脾氣不好,就是混蛋,不能依止於他。這不對,也有這樣攝受的善巧方便。菩薩以何種方式來攝受衆生,誰人了知啊?

嘉:六、如船心者,謂於尊重事任載幾許,若往若來,悉無厭患。

就像船來來去去,來來去去從不停頓一樣,荷擔上師弘法事業的責任,無論需要多長時間,來來往往,從不厭患,就像船一樣。這是九種心。

現在我們重新說一下二十一種心是怎麼回事。剛纔這只不過是把九種心從其中挑出來而已,其實《華嚴經》裏面有二十一種心:

“複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應發:

(一) 如大地心,荷負重任無疲倦故;

(二) 如金剛心,志願堅固不可壞故;

(三) 如鐵圍山心,一切諸苦無能動故;

(四) 如給侍心,所有教令皆隨順故;

(五) 如弟子心,所有訓誨無違逆故;

(六) 如僮僕心,不厭一切諸作務故;

(七) 如養母心,受諸勤苦不告勞故;

(八) 如傭作心,隨所受教無違逆故;

(九) 如除糞人心,離憍慢故;

(十) 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

(十一) 如良馬心,離惡性故;

(十二) 如大車心,能運重故;

(十三) 如調順象心,恆伏從故;

(十四) 如須彌山心,不傾動故;

(十五) 如良犬心,不害主故;

(十六) 如旃荼羅心,離憍慢故;

(十七) 如犗(jiè)牛心,無威怒故;

(十八) 如舟船心,往來不倦故;

(十九) 如橋樑心,濟渡忘疲故;

(二十) 如孝子心,承順顏色故;

(二十一) 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這二十一種心,出於《華嚴經》。其中九個部分,在宗喀巴大師這裏邊也有解釋。雖然沒有非常完整地去講,但是作了非常完整的解釋。這個是第一個部分,總體上意樂的道理(已一、總示親近意樂)。

[科]已二、特申修信以爲根本

第二、修信爲根本

嘉:分六:

嘉:一、說明信爲一切功德的基礎者,《寶炬陀羅尼》雲:

信爲前行如母生,守護增長一切德,

除疑度脫諸瀑流,信能表喻妙樂城。

信無濁穢令心淨,能令離慢是敬本,

信是最勝財藏足,攝善之本猶如手。”

《十法》亦云:

由何出導師?信爲最勝乘,

是故具慧人,應隨依於信。

諸不信心人,不生衆白法,

如種爲火焦,豈生青苗芽?”

由進退門,而說信爲一切德本。敦巴請問大依怙雲:“藏地多有修行者,然無獲得殊勝德者,何耶?”依怙答雲:“大乘功德生多生少, 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於尊重所僅凡庸想,由何能生?”有於依怙發大聲曰:“阿底峽請教授。”如其答雲:“哈哈,我卻具有好好耳根,言教授者,謂是信心信信。”信爲極要。

第二、脩敬信以爲根本之理。

首先按照嘉木樣大師所說,脩敬信爲根本的道理分爲六個部分:

嘉:一、敬信乃是一切功德之基。

用《寶燈陀羅尼》經來解釋。爲什麼叫《寶燈陀羅尼》經呢?這裏邊有個蹊蹺事,很有意思。譯師來到藏地之前,向班智達問:“這個是寶什麼經啊?” 班智達正好是在止語的時候,所以就嘴裏說了個“寶”字,然後向燈指一下,結果燈正在燃燒,所以他就以爲是“寶燈”,就這麼翻譯的。但這就是一種說法,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啊!這樣看起來,這個梵文詞也許不是燈的意思。

“信爲前行如母生”,“敬信”前行猶如母親,一切善的前導就是信仰,沒有虔誠的信仰,就不會有一切功德,所以一切功德的前提就是信仰,因此它猶如母親。這和“信爲道元功德母”差不多。

“守護增長一切德”,信仰的“初善”,猶如母親生下孩子;“中善”猶如母親守護孩子;“後善”猶如母親培養孩子長大一般。就是“初善、中善、後善”的意思,“前行如母生”。

“令其生”,比如世間,第一剎那的母親,令生第一剎那的兒子,這是初善。“守護”,從第二剎那開始,母親的任務,是把這個孩子守護好,不讓他遭受任何損害,照顧好、守護好,這是中善;“增長一切德”,最後母親讓孩子圓滿長大,與十地圓滿一樣,這是後善。

此中猶如母親生子一般,初善、中善、後善。信仰虔誠好比是母親,初善、中善、後善,無論是剛開始,還是中段,還是最末端,信仰始終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切功德的出生,依賴於信仰;守護,依賴於信仰;增長廣大,也依賴於虔誠的信仰。所以虔誠的信仰特別重要!

另外就是“除疑度脫諸瀑流”,“除疑”是一個,“度脫諸瀑流”是一個,是兩個部分。

“除疑”,斷除一切懷疑,對三寶的懷疑、因果的懷疑、善知識的懷疑等等一切懷疑;也能夠除掉一切怖畏、恐懼、恐怖等等。“度脫諸瀑流”,即無明的瀑流、貪慾的瀑流、見的瀑流、有的瀑流。其實瀑流有兩種說法,一個是:生的瀑流、老的瀑流、病的瀑流、死的瀑流,四大瀑流。另一個是:無明的瀑流、貪的瀑流、有的瀑流、見的瀑流,四大瀑流。這兩種都叫瀑流。

那麼無明、貪、有、見,是什麼瀑流呢?因的四種瀑流。生、老、病、死是什麼瀑流呢?果的瀑流。因爲有了無明、愛、有、見,所以纔有了生、老,纔有了病、死。因的四瀑流和果的四瀑流,大概是這樣的。度脫這樣的四種瀑流。

“信能表喻妙樂城”,虔誠的信仰能夠表喻什麼呢?妙樂的三身究竟安樂城。“三身的究竟安樂城”,法身、報身、化身三種。要表喻的原因是通過信仰,才能夠獲得三身究竟安樂城,到達究竟安樂城,所以說能表。

“信無濁穢令心淨”,由於有了虔誠的信仰,能夠移除一切不信的染污穢濁,所以對應信的地方和應敬的地方,產生非常清淨的淨信。

“能令離慢是敬本”,認爲自己比善知識更加殊勝的這種傲慢心能夠斷除,是對善知識產生恭敬心的根本。如果你要對他產生恭敬心的話,首先必須要認爲自己比他差一些,或者比他矮一些,方能產生虔誠的心。

信是“聖財”,七聖財之一的“最勝財”;也是如意寶藏,能夠滿足一切現前、究竟成就之故;是趣往解脫地的最勝“足”,就是腳,向前行的話沒有足是不行的。信仰也是足,是七聖財中的大財。是能夠滿足一切現前、究竟成就的寶藏;是趣往解脫城的足。所以是財、藏、足三個。

“攝善之本猶如手”。《寶炬陀羅尼經》,漢文叫《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這裏邊引用了《集學論》,即《大乘菩薩集學論》當中的引文:

信順諸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

信於無上大菩提,菩薩以斯初發心。

信爲先導功德母,長養一切勝善法,

斷除疑網竭愛流,信能顯示安忍行。

信無濁染令心淨,棄除我慢恭敬本,

信如淨手攝持因,七聖法財無上行。”

另外《華嚴經》裏邊說:

信爲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

信無垢濁心清淨,滅除憍慢恭敬本,

亦爲法藏第一財,爲清淨手受衆行。”

《十法》經當中說:

由何出導師?信爲最勝乘。

是故具慧人,應隨依於信。

諸無信心人,不生衆白法,

如種爲火焦,豈生青苗芽?”

由進退門而說,信爲一切德本。”

“由何出導師”,由何等方便,從輪迴當中令其出離的導師,也就是趣往佛地的導師,最根本的、不可或缺的就是信仰。爲什麼呢?因爲“信爲最勝乘”,信仰是最好的坐騎,或者最好的乘船。“乘”是可以到達任何一個目的地,最快速度的乘船或者良馬之類的。

“是故具慧人”,正因爲如此,有智慧的人,應該依靠信仰而希求所求的解脫,或者無上菩提果位,這樣的希求心才能生起。所以有隨順虔誠的心,才能夠到達目的地。若沒有信仰的人,無論世間還是出世間的一切善法,皆不能生起。比如說,種子被火燒焦了,將來長出來的苗芽就會變成爲青色的,不會有糧食喫。

有個實例。據說越王勾踐滅吳王夫差的那一年,因爲那一年吳國遭遇大旱災,所以需要從越國運進種糧。因爲此前吳國把越國收拾得很慘,越國成了吳國的附屬國,所以要他們拿出好的糧食來用於播種。越王勾踐使了個計謀,讓人們把糧食放在炒熱的沙子裏邊過一遍,就是稍微加溫了一下,但是表面上又看不出來。吳國人一看,這麼好的糧食,高興壞了,就把它們都拿出來作爲播種的糧食了。第二年春天,莊稼長得特別好,結果到了秋天,麥子卻全都變成了青色,所以就把他們害苦了,這一年就沒有什麼收成了。

這是歷史上的實例。看來我們漢族人很聰明啊!佛當初說過不久,漢族人就用上這個計謀了。佛說這個的時候,大概是在公元前528年至公元前486年之間,吳越之戰大概是公元前450多年,肯定是佛說過以後,到越王勾踐用上,這之間不到100年,不到100年他就用上這個計謀了。但是我相信,勾踐肯定是沒聽說過這個佛經,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幹這個事,太嚴重了。

關於這個經,有一個叫《佛說大乘十法經》,以及《寶積經》裏邊說:

“信爲最上乘,以是成正覺,

是故信等事,智者敬親近。

信爲最世間,信者無窮乏,

是以信等法,智者正親近。

不信善男子,不生諸白法,

猶如焦種子,不生於根芽。”

這裏邊說“不生於根芽”,這個說法有點不一樣了。巴索昂旺確吉堅贊說,怎麼會出現青色的苗芽呢?青色的苗芽會長出來的,只不過糧食會變成爲青色,這纔是最要命的。因爲它長的時候照樣長,只不過最後不會長成糧食。所以我估計佛經真正的意思,不一定不是“不生”的意思,而是最後變成爲青色麥穗的意思吧。

人要有一個非常虔誠的信仰,是特別特別重要的!能夠成就一切眼前的事、究竟的事、現在的事、未來的事的根本就是信仰,所以信仰特別重要!特別是對引導脫離輪迴苦,得到究竟安樂的無上菩提果位的大乘善知識的信仰,尤其是爲最最根本。所以龍樹菩薩在《寶鬘論》當中說:

“總之有二法,信與具智慧;

具信故持法,具慧故正知。”

這是特別重要的!有了信仰纔會如理持法,纔會成佛。有了智慧,你才能辨別好賴,辨別真假,辨別是非,不會誤入歧途。一個虔誠的信仰和一個敏銳的智慧,這兩者是不可或缺的。就像人用兩隻腳,向前走路一樣,不能缺少這兩樣東西。所以信仰很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