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器械细分很多,其中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和低值耗材占据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前三位,2018年分别占比16%、14%和13%。我们认为未来医药、医疗、医保等各项政策将加速落地,医改整体提速,医药行业整合升级速度也将加快,政策整体控费降价、鼓励创新、加强监管的趋势不变, 关注政策受益下行业高景气主线,创新药及产业链和优质医疗器械公司。

今天《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颁布,利好医疗器械。上周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在总结三明市深化医改经验基础上提出24条深化医改重点任务。药品集采方面2019年12月底前全面执行25种集采药品的采购和使用政策,2020年扩大国家集采品种范围,2020年9月底前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探索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药品开展带量、带预算采购,国家集采+地方集采双管齐下,更多品种将进入集采名单,药品仍面临较大降价压力,尤其是多厂家生产品种。这个消息利空仿制药企业。耗材集采方面2020年9月底前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探索高值耗材按类别集采,政策趋向稳健,预计短期内不会在国家层面启动耗材集采,而是以地方探索为主,此前已有安徽、江苏两省试水骨科植入物、人工晶体等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厂家生产品种集采,成功挤出部分渠道水分,后续随着耗材统一编码的落地实施,耗材集采品种有望进一步扩大。体来看药品耗材集采力度加码,控费降价仍是未来一段时间主旋律。

随着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取消加成等政策推进,药品、耗材领 域水分被逐步挤出,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具备大规模推进前提条件,医院收入结构调整速度加快。通过进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改革薪酬制度,薪酬不与药品、耗材、检查等 收入挂钩,医院可支配收入落实“两个允许”,进一步提高医院进行收入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将逐渐提高。

《通知》明确2020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开展紧密型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共同体试点,同时对慢性病分级分类管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也提出相应要求,持续推进分级诊疗。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能够实现体系内人、财、物、信息和技术等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解决分级诊疗过程中双向转诊标准建立、病例信息共享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分级医疗利好诊断设备。

《通知》明确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思路由此前的按项目付费向“打包付费”、“预付制”转变,药品、医疗器械等内化为医院的运营成本,在保证质量、治疗效果和供应的前提下,医院将更倾向于采购低价品种,临床疗效确切、高性价比的治疗性用药占比将进一步升高,辅助性用药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随着支付方式改革,我国医保控费手段趋于多元化,控费力度逐步加大,与药品集采、高值耗材集采等仅针对某一领域的政策相比,支付端的变革将对药品降价、高值耗材降价、 分级诊疗等各个方面产生全面推动作用。利好医疗信息类公司。

我们认为未来医药、医疗、医保等各项政策将加速落地,医改整体提速,医药行业整合升级速度也将加快,政策整体控费降价、鼓励创新、加强监管的趋势不变, 关注政策受益下行业高景气主线,创新药及产业链和优质医疗器械公司。

医疗器械今年很火,整体涨幅为34%,跑赢上证综指17.65%的涨幅,个股更是频频翻倍。其实细细挖掘,机会仍大。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医疗器械赶上好时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市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120亿元增长至2018 年的5304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20%。

近日,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分析认为,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为6380亿元,到2021至2022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将有望突破万亿元,未来十年仍将是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整体落后,前景光明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我国规模以上中医疗器械企业产值合计达到5095亿元,占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7.1%(远低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比例的平均值 50.0%)。未来市场寡头聚拢情况,大势所趋。

而把握重中之重,对投资更加受益。

医疗器械细分很多,其中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和低值耗材占据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前三位,2018年分别占比16%、14%和13%。

三、医疗器械——影像设备

1,影像诊断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影像诊断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 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

影像诊断设备技术壁垒较高,受到技术和政策 等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据,同时随着近年国内技术的发展,部分大型设备领域具备一定的进口替代能力。

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线类设备、CT设备、MR设备国、DSA设备、超声设备、 核医学设备等。其中影像设备中X线类设备和CT设备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分别为33.6%和22.1%。

X 线类设备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据,GPS三家占有59.2%的市场份额,国产企业中万东占比3.5%、东软占比2.7%,未来随着国产化进程,空间将逐渐打开。

CT设备市场GPS占比77.9%,国内东软占比9.1%等等

2,新技术也在不断更迭

伴随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高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经形成包括 UI、DR、DSA、CT、MRI、PET、PET-CT/MR以及PACS等多种技术组成的医学影像学体系。不断丰富的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使得医学影像从辅助检查手段变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虽然医学影像学设备市场60%以上被海外企业占领,但近年随着国家政策 扶持、研发投入加大、技术不断更新,我国也出现了一批医学影像优质企业。这些企业在未来获取更高市场份额同时,也将带来投资收益前景光明。

3,细分领域高速成长企业

超声临床需求不断扩容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超声的市场普及率得到快速提升,预计国内彩超市场 的保有量超过14 万台。然而,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对健康需求的提升,各诊疗科室 对超声的需求仍未被满足,我们测算国内医院仍有超过23万台的彩超需求,对应市场空间超过500亿元。

从销量而言,国产设备以其性价比优势逐步抢占进口份额,其中本土****的彩超销量排名国内市场第一位;但从销售收入来看GE和飞利浦仍排在前列,而国产的**和**分别位于第三和第五位,高端彩超市场仍然是进口品牌占主导。

而占大头的医用X射线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医用诊断 X 射线 透视摄影系统和数字化乳腺 X 射线摄影系统等产品。

以市场最常用、占有率最高的平板DR为例,其市场保有量从2013年的 1.47万台,增加到了2017年的4.42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2%。高速增长带来更好投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