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一周生态环境快讯

东城区:这份秋冬季成绩单,请您查收!

秋冬季(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期间,东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累计重污染天数9天,同比减少2天,全面完成了市级下达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的秋冬季攻坚目标!

西城区:疫情无情人有情,为民服务不能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城区生态环境局主动作为,积极推动问题化解,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2020年第一季度,西城区生态环境局办理各类投诉信访案件总计177件。

朝阳区:朝阳区第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

在一季度蓝天保卫战中,朝阳区重效果更重过程,全区联防联治联动,统筹谋划,科学施策探新路,精准发力抓治理,坚守底线严执法。第一季度朝阳区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

海淀区:排污企业“身份证”!海淀区四项举措推进排污许可证全面覆盖!

海淀区生态环境局以排污许可证“应发尽发”,固定污染源“应管尽管”为目标,严格按照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开展排污许可全过程监管,督促企业落实“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主体责任,实现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丰台区:丰台区开展“点穴式”执法行动,精准帮扶街乡镇

丰台区生态环境局以提升区域空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为中心目标。以为街乡镇做好服务指导为抓手,利用大气精细化监测技术,融合大数据分析手段,精准帮扶街乡镇。

石景山区:联合出击!石景山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

为全力打好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4月23日-24日,石景山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了渣土车、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餐饮企业、道路清扫专项执法检查。

门头沟区:门头沟区开展高排放老旧车淘汰宣传

近日,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深入加油站、进京路口、机动车年检厂、社区街道向驾乘人员、过往行人发放宣传资料,耐心细致地讲解北京市近期出台的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惠民政策。

房山区:房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再获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突出集体称号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树立执法权威,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房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继2018年荣获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突出集体称号,2019年再获此殊荣!

大兴区:2020年一季度大兴区碧水保卫战进展报告

为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大兴生态环境铁军开展水源地排查、深化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环境监管,重拳出击、三管齐下,进一步推进全区水环境持续改善。

通州区:通州区加快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交办后,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夯实责任、强化督导,整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2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9项,其中“北京市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城乡结合部环境污染”2项整改任务正按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快速推进。

平谷区:平谷区积极推动辖区检测场按下复工“加速键”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平谷区生态环境局积极行动,有力有序推动辖区检测场按下复工“加速键”。

顺义区:一点、一线、一面,顺义区再创扬尘管控新模式

为深入贯彻《北京市扬尘管控工作意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对扬尘问题督查检查的工作职能。顺义区生态环境局整合局内监察执法、督查督导工作力量,针对3-6月份扬尘为主要污染的特征,采取看住一点、守住一线、严控一面综合督查检查新模式,推动全区扬尘管控工作。

昌平区:严守生态环境安全线 昌平区开展复工复产企业执法检查

随着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为确保复产环境安全形势稳定,严守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境安全线”,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对复工复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密云区:密云区开展VOCs重点排放行业专项执法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密云区VOCs重点行业环境监管力度,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密云区生态环境局监察支队自3月起开展VOCs重点排放行业专项执法检查。

怀柔区:怀柔区夜查重型柴油车

为加强对重型柴油车的监管力度,4月21日,怀柔区生态环境局集中人力、突出重点、严格执法、狠抓落实,对道路行驶的重型柴油车开展突击夜查,共检查重型柴油车31辆,发现尾气超标违法行为2起。

延庆区:延庆区强化三尘“共治”,一季度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2020年第一季度,延庆区PM10、TSP、降尘量均实现同比下降,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PM10累计平均浓度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6%;降尘量4.2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5.0%;TSP为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6%;道路积尘负荷连续三个月排名郊区及生态涵养区第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