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衝鋒槍的機匣則是由兩塊鋼板橫向衝壓而成,經過沖壓之後的左右機匣,再焊接在一起。因此M3衝鋒槍的焊接縫繞了整槍一週。全槍唯一沒有這條焊接縫的地方,就是扳機護圈,這是因爲在生產時必須給扳機組預留開口,當裝入扳機後,最後焊上扳機護圈,所以扳機護圈上沒有這條焊接縫。雖然這條焊接縫看上去很不美觀,不過這並不影響使用,畢竟戰時的裝備並不考慮美觀。
焊縫
在左機匣側面,還有一個焊接的鋼片,這個鋼片被刻意捲成管狀,用來收納槍油油壺。在油壺前後則有兩個鉤掛處,用於鉤掛與M1卡賓槍同款的揹帶。在前鉤掛處下方,也就是彈匣井上,有彈匣釋放鈕。爲了避免出現美軍士兵誤觸彈匣釋放鈕,這個彈匣釋放鈕外專門被圈了一圈鋼花。
扳機護圈前的油罐收納具
槍身上所有重要的銘文,都被刻在了彈匣井上,比如口徑、生產廠商、槍支編號等。不過槍身上還有一些其他奇怪的編號,既不是槍支編號,也不是廠商代碼,而是圖紙編號。當時美軍軍械部門還是不斷簡化M3衝鋒槍,因此許多部件都經過了多次簡化,這樣一來如果不在部件上刻上圖紙編號,那麼這個部件丟失後安裝其他部件可能會引發一些兼容性問題,因此M3衝鋒槍有許多部件上,都刻有圖紙編號,以便部件損壞後對其進行替換。
經過多次簡化後,美軍又定型了最終款的M3衝鋒槍,也就是M3A1,只不過由於戰事喫緊,因此M3衝鋒槍的產量遠遠高於M3A1,當M3A1投入前線時,戰爭已經接近尾期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M3衝鋒槍纔是一款徹徹底底的二戰衝鋒槍。
上爲M3,下爲M3衝鋒槍,打開防塵蓋後可直接用手指將槍機向後拉
M3A1衝鋒槍相比M3衝鋒槍而言,最大的改進就是取消了拉機柄。M3衝鋒槍的拉機柄的運作需要多車出一條與槍機組平行的導軌,而且這個拉機柄並不怎麼結實,那麼爲什麼不取消這個拉機柄呢?事實上這個改動很成功,省去了一大堆不怎麼重要的部件,去掉拉機柄後,直接在槍機最前端多衝出一個凹槽。射手想要將M3A1上膛,需要打開防塵蓋(保險),然後再用手指扣住槍機凹槽向後拉就可以了。不過,爲了給射手騰出手指上膛,M3A1擴大了拋殼窗的尺寸,使其比M3衝鋒槍的拋殼窗更長,相應的,M3A1的防塵蓋尺寸也有所增加。
M3衝鋒槍,彈匣有磕碰
由於M3衝鋒槍的覘孔式照門太過單薄,因此槍支經過碰撞或跌落時容易讓照門變形,因此M3A1針對這一點,增加了照門的強度,使其變得不那麼脆弱。
另外,左機匣上的管狀油壺收納處也被取消了,因爲M3衝鋒槍的生產工藝不怎麼講究,因此這個管狀油壺收納處可能有些尖銳,會割傷射手或與射手的衣物產生鉤掛。M3A1將油壺收納處挪至手槍型握把下,既不影響使用又解決了原有的問題。
一種喇叭狀的消焰器
當然,M3A1還有一些特殊的改型,比如消音型M3A1。大多數人認爲斯登衝鋒槍是唯一一款可以安裝消音器的二戰衝鋒槍,實則不然。OSS(美國戰略情報室,CIA的前身)就專門爲M3A1開發了一款整合式消音器,由於M3A1的槍管本身就可以取下來,因此這款整合式消音器並沒有什麼太高的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M3衝鋒槍立項之初,就有換裝發射9毫米帕彈的改裝套件的要求。不過隨着戰爭的進行,美國強大的後勤實力讓這個要求變得無足輕重,最終只有通用汽車公司生產了少數改裝套件,之後就不再生產這種改裝套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