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每一行所散发的光芒都值得被记录。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每一个瞬间都能惊得你目瞪口呆。

脚下是云雾缭绕,万丈高空;前后是无边无际,风声呼啸,听起来像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却是香格里拉电网工人的真实工作场景。在大风、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下,他们每年“走钢丝”2400余公里,保障一方用电平安。

奥运冠军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射击技术已臻化境,能用气步枪开啤酒瓶盖,子弹出膛的那一刻,瓶盖飞射,泡沫四溅,而瓶身完好无损。

中国建设银行的职员王晋军,纸钞飞速划过指尖,心中计数丝毫不乱,60秒钟能点钞640张,速度堪比专业点钞机。

中国航天科工所需的金属量块,厚度要求极其精准,必须完全手工打磨,使用机器只能精确到0.5微米,而研磨师叶辉的误差仅有0.05微米。

三个乒乓球同时在球台跃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马龙却能信手拈来,目光电转,手臂轻摆,完美而精确地迎上每个球的运动轨迹。

艺术源于生活,糖画艺人用一个勺子和几勺糖浆便勾勒出鱼鳞、鱼尾、鱼鳍,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摇头摆尾,活灵活现,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和数不清的受伤,厨师娟儿即使蒙住双眼,仅凭手指的触感和多年的经验,仍然能保持刀工的快、准、狠。

十二道工序,十八种火候,三万六千次的锤打,章丘铁锅的手工制造者仅凭一锤一砧和一身精湛技艺便能将一块铁板锻造成光滑如镜的烹饪之器。

将五瓶啤酒挂在钢丝上,普通人即使用手去完成,稍有不慎都可能失败摔落。叉车司机罗苗凤却能够用笨重的叉车完成这一令人拍案叫绝的挑战。

越是沉重的器械,就越难以精确操控,用挖掘机插吸管、叠放高脚杯,毫无误差地控制前进的推力和高度,比穿针引线还要难上百倍,却难不倒操作员李祥。

快递打包小哥抄起胶带,眼疾手快、速战速决,十几秒的时间便完成了一次炫酷的打包动作。他这技艺从何而来?无他,唯手熟尔。

烧得通红的钢条,如同一条择人而噬的长蛇,稍有不慎就会烫伤钢厂工人,他们却能以惊人的反应和能力精准拿住它的“七寸”,送往下一道工序。

反恐特警的驾驶训练,要考虑到各类紧急状况的应对。每一幕都如同好莱坞大片,180度调头、追击拦截,翻车处置、爆胎驾驶,发动机的轰鸣与轮胎的摩擦声,令人血脉偾张。

每一行都不容易,或许你看到的知识炫酷的技术。但背后却是日复一日的磨炼与坚守,向每一位爱岗敬业的工作者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