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子彧认为,第二种说法才是可信的,魏延才是诸葛亮真正的军事继承人,而杨仪是凭借权威夺了本该属于魏延的军权,招致了魏延的不满,走投无路的魏延都还没有投魏,先行返回蜀中,却还是没能逃过杨仪的追杀。但《魏略》却记载,诸葛亮制定魏延节制大军,而杨仪凭借长史的地位诬陷魏延投魏叛国从而夺取了魏延的军权。

然而,事实上,根据《三国志的》的记载,诸葛亮曾经密表蒋琬代政,说蒋琬是诸葛亮的继承人也算说的过去,然而姜维只有随军回到成都,封辅汉将军的记录,这说明只是由于后来姜维逐渐掌握了蜀汉军权,才被认为是诸葛亮继承人,而在诸葛亮时代,这是并不存在的事。 那么五丈原的大军和诸葛亮安排的军事继承人是谁呢? 有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杨仪,一个是魏延。 《三国志》记载,杨仪奉命节制大军,魏延断后,魏延不服杨仪节制,故而发生了杨魏争权和魏延身死之事。但《魏略》却记载,诸葛亮制定魏延节制大军,而杨仪凭借长史的地位诬陷魏延投魏叛国从而夺取了魏延的军权。 普遍的认识是偏向于第一种说法的,但这种说法有两个硬伤,第一,从杨仪后来的表现来看,杨仪并没有什么威望,不过是凭借诸葛亮狐假虎威而已,而魏延却是有很大的威望的人物;第二,诸葛亮如果真的怀疑魏延,自行开拔不顾断后的魏延等于大军放弃了魏延,他完全可以投魏反蜀,这绝对是十分危险的动作。换句话说,这件事的成功全在于魏延的忠诚,然而策划者却认定魏延不忠诚。 事实上,魏延的忠诚也是经得起考验的。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不过是悍将和保守的丞相之间的故事。看诸葛亮的用人就知道,他喜欢听话的人,而不喜欢驾驭太有想法的人。远远没有到所谓的反骨等那么深的矛盾,但诸葛亮深深压制魏延,但魏延能力突出,忠诚可嘉,指定为继承人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此,子彧认为,第二种说法才是可信的,魏延才是诸葛亮真正的军事继承人,而杨仪是凭借权威夺了本该属于魏延的军权,招致了魏延的不满,走投无路的魏延都还没有投魏,先行返回蜀中,却还是没能逃过杨仪的追杀。 因此,很有可能,诸葛亮的继承人就是那个大家都没想到的魏延。

文/子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