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
周武王,姓姬,名發,周文王(姬昌)的次子,周公(周公旦)的二哥,周天下的開創者,他繼承文王遺志,繼續任用呂尚(姜子牙)爲軍師,和諸兄弟一起聯合800個諸侯,在牧野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商紂王帝辛,推翻商天下的統治,建立周天下。下面一起聊聊弱小的岐周如何擊敗強大的商王。
01
瞭解周取代商之前,先了解下商代,商代應該是中國歷史最會經商的年代,做生意的人我們都叫他們商人,這種說法源於商代。商人重利輕義是有歷史根源的,商代的商人精通經商,他們的足跡走遍五湖四海,靠經商爲主業,都城頻繁遷移,直到定都殷(今河南安陽)才穩定下來。
商代到商紂王帝辛的時候,已經很少從事農業生產,他們主要靠經商生存,除了經商就是發動戰爭掠奪其它諸侯國的糧食和物品,這也是商王室不得人心的主要地方,他們這種行爲已經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滿。
02
岐周西伯侯姬昌(周武王的父親)提倡德治,以德治國,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藏富於民,子民豐衣足食,國力日益強盛,文王逝世後,武王繼位時,周國已經成爲最強大的諸侯國。
周人與商人不同,周人重義輕利,崇尚有道德的人,國人之間謙讓有禮,民風淳樸,社會風氣很好,其中“斷訟稱王”的故事流傳至今。
周文王品德高尚,各諸侯國發生糾紛,都會請文王進行裁斷,有一次,兩個諸侯國君爲了解決糾紛來到周地,看到周人謙讓有禮,感到很羞愧,說:“我們的爭執讓周人感到羞恥,何必自取其辱呢?”然後兩人不再爭執,禮讓而去。
周人的美德傳遍各諸侯國,各諸侯國對西伯侯姬昌感到很敬佩,於是在各諸侯的支持下,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
可以說“武王伐紂”前,周文王以德治國,重義輕利,凝聚了大量的人心,周人的美德已經傳遍天下,可是反觀商人重在經商,重利輕義,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甚至發動戰爭掠奪其他國家的糧食、物品、子民,商人的行爲已經遭到天下人的不滿。
這種局面爲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創造了條件,人心所向大多是周武王,痛恨商紂王的無德行爲,武王沒有討伐商紂王前已經成功了一半,得人心者得天下,亙古不變的道理。
03
牧野之戰
商紂王頻繁發動戰爭,天下百姓深受其苦,受命十一年(公元前約1046年),商紂王帝辛又發動了東南諸國的戰爭,天下戰爭不斷,民不聊生,周武王聯合800個諸侯在牧野(今河南淇縣)集結,發動討伐商紂王的戰爭。
戰鬥前,雙方實力懸殊,周武王雖然聯合了800個諸侯參戰,但是參與戰鬥的總兵力在5萬人左右。商紂王帝辛的兵力在20萬左右,雙方兵力一比四,從兵力上看,周武王想戰勝商紂王,勝算實在不大。
可是戰爭的勝利不是靠兵力決定的,取決於綜合因素,在發動牧野之戰前,周武王可是做了精心策劃。
1、周國經周文王治理後,國富民強,糧食產量充足,社會治安良好,在國師姜子牙的輔助下,國力非常強盛,反觀商紂王,他寵信妲己,害死伯父比干,又囚禁另一個伯父箕子,殘害忠良,連一些商室貴族都害怕被迫害逃往周國,商王室政治混亂,動盪不安。
2、商紂王的精銳部隊正在攻打東南諸國,沒有大量兵力防範周國,趁着商紂王兵力空虛的時候,首尾不能兼顧時,發動戰爭是最佳時機。
3、周武王的軍隊訓練有素,軍備精良,將士同心同德,而商紂王的軍隊居然把抓來的奴隸當將領,奴隸本來就非常恨商紂王,陣前很容易倒戈,將士各懷異心。
4、各諸侯早已對商紂王的殘暴行爲敢怒不敢言,痛恨商紂王已久,周武王能聯合800名諸侯共同伐紂,一方面說明武王深得人心,另一方面說明商紂王早已失去人心。
5、商紂王寵信妲己,妲己原是蘇部落的人,商王打敗蘇部落,蘇部落將妲己獻給商紂王,妲己從內心裏就痛恨商紂王,妲己蠱惑商紂王殘害忠良,商王室政治混亂,文武大臣對商紂王已經失去了信心,一些貴族逃往周國,成爲周武王的內應,商紂王可謂內憂外患。
綜合以上因素,牧野之戰前,周武王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04
正如以上分析,周武王戰前進行誓師大會,發佈《牧誓》說:“商紂王寵信妲己,乃是母雞司晨,是家門不幸,他聽從婦道之言,殘害伯父比干,又囚禁箕子,愧對祖宗宗廟。他讓奴隸擔任要職,迫害宗親貴族,擾亂商王室的秩序。今天我姬發替天行道,讓他接受懲罰....”(詳見《尚書》)
經過周武王陣前誓師,聯盟軍隊士氣大增,面對數量衆多的商軍勇往直前,斬殺敵軍,商軍看敵軍來勢兇猛,紛紛後撤,於是商紂王派遣抓來的奴隸去抵擋周軍進攻,這些奴隸早已痛恨商紂王,如今商紂王又讓他們當炮灰,於是陣前倒戈,向商軍發動進攻。
商紂王控制不了局面,商軍混亂不堪,在周軍進攻下,節節敗退,商軍大敗,商紂王帝辛看大勢已去,逃回朝歌,帝辛愧對列祖列宗,在鹿臺引火自焚。周武王取得牧野之戰的勝利,取代商天下,建立周天下。
05
姬發
周武王建立周天下後,分封建國,將周室王族和有功之臣分地建國,讓他們抵禦和消滅商國殘餘勢力,分封建國的制度在周武王時期已經初步形成,周武王死後,周公旦輔佐周成王繼續完善“分封建國制”,分封建國制度,一方面強化了周王室的統治地位,另一方面沉重打擊了商國的殘餘抵抗勢力。
周武王繼承文王以德治國的思想,在周公旦的輔佐下,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建立了完備的以德治天的制度,建立“禮樂制度”和完善宗法制,周成王至此完成天下一統,周代歷經800年而不衰,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穩定年代。
古有文臣武將,周文王和周武王應該是“文”和“武”的代表,一張一弛,一文一武,周武王四海定八荒,將華夏民族生活的領域確定下來,中華文化在周代800年的歷史中得到了極大發展,中國自此成爲大一統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