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辛弃疾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他的一腔悲愤,这首词赞扬了建立霸业的孙仲谋,以及率领着部队征战沙场,气吞胡虏的刘裕,同时直叙胸臆,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建功立业, 表明了自己主张抗金的态度。辛弃疾的这首被很多人认为是他生平最好的词作,而且在后人眼里这篇词的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至今无人超越,到底是哪一首呢。

宋词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而宋词的豪放派代表辛弃疾,更是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诗词里,他曾经有一篇词作被称为是生平之最,到底是哪一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据说这一首词,通篇都是千古名句,从未被超越过,读起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单从文学史来看,各个时期都有独有的文学成就,从最早的诗经到后来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每个时期都有鲜明的特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辛弃疾
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还有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宋词跟当时的时代息息相关,已经不是单纯娱乐,而是叙事说理,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片:苏轼漫画
而辛弃疾则不同,他处的年代已经是宋朝末年,那个时候的宋朝已经摇摇欲坠,辛弃疾胸怀大志,一心想恢复中原,但是却无用武之地,他的词作中多数表现出的是一种慷慨激昂,怀才不遇。
后期他的词作也在豪放之余多了一些无奈的哀愁。辛弃疾把自己满腔的爱国情怀通过诗词抒发出来,所以辛弃疾的词更有豪气,平添了一种情志抑郁的气质,让后人感受到辛弃疾的胸襟。
辛弃疾的这首被很多人认为是他生平最好的词作,而且在后人眼里这篇词的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至今无人超越,到底是哪一首呢?
它就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图片来源于网络:辛弃疾
虽然这首词的名气没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名气大,但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怀却感动了世人,因此也倍受赞誉,流芳百世,震烁古今
从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辛弃疾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他的一腔悲愤,这首词赞扬了建立霸业的孙仲谋,以及率领着部队征战沙场,气吞胡虏的刘裕,同时直叙胸臆,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建功立业, 表明了自己主张抗金的态度。

图片:建立霸业的孙仲谋剧照
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66岁高龄,当时在家闲赋已久,却突然接到了朝廷的命令,任命他为镇江知府,去镇江上任,本来辛弃疾还觉得自己没有机会报效朝廷,这下看到了希望,他以为朝廷要重用他,实际上这只是朝廷的手段,利用他主战派元老的招牌。

图片来源于网络:辛弃疾
辛弃疾认为,自古以来英雄都是马背上打天下的,就像孙权,虽然当时东吴只有弹丸之地,但孙权硬是用自己的才能智慧,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辛弃疾也感叹东吴的辉煌大气已经成为昔日的繁华,舞榭歌台,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沦落消亡,被雨打风吹之后一去不返。

图片:英雄在马背上剧照
辛弃疾在词中表达自己对孙权和刘裕刘寄奴的看法,他们有相同之处,都被载入史册,豪情万丈,虽然他们的盛世繁荣也会随着时光流逝,但是他们开创的基业,那些英勇的行为却永恒不变,而且他们的事例振奋着人心。
他觉得这两位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但是有时候自己却无能力为力,他的焦虑忧愁,从词中都表现了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辛弃疾
但是天不遂人愿,哪怕他想在垂暮之年奋力一搏,却得不到朝廷的支持,所以只能暗自叹息,发出廉颇老矣,尚能反否的感慨。这首词如今再读,这通篇的千古名句豪放大气,难怪被后人称做是他平生最好的词作。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