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前線臨牀進行康復治療和指導的同時,朱迪利用休息時間設計創編了一份供患者住院期間和出院後使用的自我訓練手冊。”朱迪說,在孩子的理解中,參加斯巴達賽事就是勇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按照“勇士”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新華社4月27日電“去年兒子獨自參加了斯巴達勇士兒童賽,今年我想要和他一同站在賽場上接受挑戰。”結束人生中第一次斯巴達訓練課指導後,朱迪跟教練許下了這樣的承諾。 作爲浙江省援鄂醫療隊成員之一,朱迪是白衣天使,也是健身達人。在武漢中南醫院和金銀潭醫院援助期間,他和另外六位康復護士組成了“康復天團”,主要承擔康復診療和康復護理工作。在病房裏,他們帶患者練操,通過呼吸吐納,提升身體機能。 “每次上班,需要在隔離病房內進行康復操作近四個小時。我們通過呼吸康復的介入,能夠幫助患者儘快恢復身體機能,有利於後續個人生活質量的提升。”儘管每次工作結束後,厚厚的防護服都被汗水打溼了,但朱迪覺得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前線臨牀進行康復治療和指導的同時,朱迪利用休息時間設計創編了一份供患者住院期間和出院後使用的自我訓練手冊。“康復是一場持久戰,無論我們在不在病房,無論我們還在不在武漢,都要督促患者進行自我康復訓練。”朱迪說。 考慮到醫療隊的同事們工作強度大,身體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壓力,他還利用自己長期積累的健身知識,給同事們編寫了訓練手冊,幫助他們在工作之餘用來鍛鍊和減壓。 受朱迪影響,6歲的兒子也一直堅持在鍛鍊。去年,大兒子在泥濘的場地裏摸爬滾打,完成了斯巴達勇士賽首秀,表現遠超他的預期。“對於城市裏長大的孩子來說,能有在戶外暢快運動的機會難得,也讓他從小就學會自己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朱迪說,在孩子的理解中,參加斯巴達賽事就是勇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按照“勇士”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等疫情徹底結束後,朱迪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一同在斯巴達賽上闖一次。“我希望通過我的實際行動,讓他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用運動的方式陪伴他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