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19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30位精英榜發佈。此榜單意在關注千禧一代年輕人的發展,每一年會在藝術、金融、科學等20個領域各選出30位最優秀的青年人。而每年榜單更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經業界專業人士提名,由候選人提供自傳論文介紹,最後再根據福布斯的編輯和專業評委的篩選選出。

今年的榜單中一大亮點莫過於在文藝領域有四位中國年輕藝術家入榜。此前,一共只有一位中國大陸的藝術家、兩位香港藝術家和一位臺灣藝術家入榜。這一次的榜單在某一個程度上反應了中國當代年輕藝術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他們的未來也非常值得我們關注。藝術市場通訊對本次上榜的中國藝術家爲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劉娃

1994年出生的劉娃是劉小東和喻紅的愛女。也許正是因爲生長在一個藝術家背景的家庭中,劉娃從小就想要做一個藝術家。而然,對她而言做藝術家一直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作爲一個學霸,劉娃從北京四中畢業後,順利考入耶魯大學攻讀人類學與藝術。也是在大學期間,劉娃才終於下定決心認真做藝術。雖然當時也有些抱着不確定能不能做下去的的心理,但在就學期間,劉娃就已經參加了在尤倫斯藝術中心、木木美術館、喬空間等一衆國內外藝術機構的羣展,併成爲青年藝術100的一員。在2017順利從耶魯大學畢業後的第二年,劉娃又在丹麥哥本哈根的Sabsay畫廊舉行了自己人生中的首個個展。此外,劉娃還在2018年參加了第六屆廣州三年展。更是被尚流Tatler評爲Gen.T 100 新銳青年。

▲劉娃《交界》,2016

不同於父母以油畫爲主的創作,劉娃因爲在國內和國外受的教育都比較偏綜合類,特別是在耶魯大學學習人類學專業,使得她在創作題材和方式也是更爲大膽和多樣。從攝影,雕塑到行爲藝術,劉娃的作品更多關注一些比較普適性的問題,比如人和人之間的權力的關係,不同的文化之間的權力的關係等等。例如她比較出名的“自拍系列”,就是通過時下流行的自拍語言,反映個人與社會之間辯證的關係和界限。

談到自己的未來,劉娃說:“藝術家我覺得可能會是一個更孤獨的一個過程,找到自己做藝術的特別之處,不斷地找尋自己,人活一輩子,其實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的本質是什麼,我到現在肯定也沒有找到,但是我覺得藝術這樣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很痛苦、很孤獨。但既然選擇這條路,就會一直探尋下去。”

▲劉娃《Still》,互動裝置,2016

高露迪

高露迪1990年生於河南鄭州,2013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他是四位90後藝術家中最老的一位。他與藝術結緣的經歷像極了電視劇中常上演的套路——在他12歲的那一年,得到一本《溫迪嬤嬤講述繪畫的故事》,從此便愛上了藝術。

從一開始喜歡文藝復興,到迷戀印象派,再到高中時期開始研究現代主義之後的藝術家,比如蒙德里安。人生中不同時期對不同藝術的喜愛,給高露迪之後的藝術創作之路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2011年10月,剛步入大三的高露迪就在自己就讀的首都師範大學的美術館舉辦了人生第一次個展。而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在上海的J畫廊和北京的空白空間陸陸續續舉辦了共六次個展。要知道許多在藝術圈混跡多年的藝術家都很難有機會舉辦自己的個展,而對於剛畢業沒多久的高露迪來說,六次個展想必是畫廊對他的極大認可與推崇。

其中,高露迪的代理畫廊——空白空間,對他的喜愛程度非同一般。2015-2019年,每一屆香港巴塞爾都會帶着他的作品去參展,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作品;2016年,空白空間還將其作品帶出國門,參加邁阿密巴塞爾,擴大了他在國外的影響力。

此外,高露迪還參與過國際畫廊的羣展,其中就包括了香港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紐約凱尚畫廊。他的作品和展覽被Artspace,Ocula等國外媒體爭相報道。

▲高露迪,1990年出生於河南。2013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作爲一個90後,高露迪的很多創作靈感都來源自網絡和社交媒體,從微博、人人網,到Facebook、Instagram等等。高露迪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每天都會在社交網站上閱讀大量的圖像,從中尋找到我的繪畫意向。我的很多作品畫的都是靜物,是因爲這類圖片在朋友圈也最多,比如賣保險櫃、賣沙發的,或者其他代購的。我每天都會在社交網站看很多的圖片,畫圖的時候這些照片會帶動我對圖畫的幻想。”

當高露迪在朋友圈看到感興趣的圖片之後,他就會立刻將它保存到自己的照片庫中。在創作時,翻看這些照片,思考自己想畫什麼樣的尺寸,接着鉛筆打稿,打完稿就直接上色。從高露迪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創作很大程度上是對當代狀況的思考,對於“圖像”文化在當代語境中的反思。

▲高露迪《P1》,2018在空白空間

張子飄

張子飄1993年生於一個藝術家庭。她的父親也是藝術家。小時候讓張子飄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父親對於繪畫的執念,幾乎24小時在繪畫。張子飄從小耳濡目染,高中畢業後就在美國的馬里蘭美術學院就讀,但因不滿於學校的教學和充斥犯罪的周邊社區,下定決心要考入美國最好的藝術院校。第二年,張子飄就如願以償考入芝加哥美術學院,並在學校學習期間多次獲得榮譽獎學金和參與學校的BFA展。

雖然在學校裏,張子飄學習了許多西方繪畫的理念,老師的鼓勵更讓她對自己的藝術創作“信心爆棚”,然而,張子飄內心知道中國的環境更加適合她的創作與發展。

2015年她決定回到北京,開啓她職業藝術家的人生。在中國發展的這幾年,張子飄在空白空間,穎畫廊和星空間舉辦了個展。而就在今年年初,張子飄又在香港舉辦了一次個展。而作爲張子飄的代理畫廊的空白空間更是首次將她的作品帶進香港巴塞爾。可見空白空間對於這個93年的年輕藝術家的前景非常看好。

▲ 90後藝術家張子飄

同樣是90後藝術家,張子飄深受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網絡文化的影響。只要沒有在畫畫,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微信、Instagram、 Facebook 或 YouTube等社交媒體上。而那些社交媒體上的圖片和文字,往往就是她創作的誘因。張子飄的作品以油畫爲主,通過畫作思考在我們所處時代的日常生活狀況及。她曾經說過不願意做一個“痛苦”的藝術家。對她而言,繪畫、做藝術家也可以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既然藝術的魅力常常體現爲故作深奧,那麼肆意膚淺是否也未嘗不可?”循着這樣的思路,隨處可見的食物,場景等都成爲了她創作的靈感。

▲張子飄《巧克力》,2018(圖片來源:空白空間)

孫一鈿

孫一鈿1991年生於溫州。小時候沒有“藝術”這個概念,但是對畫畫特別有興趣。這也是她唯一堅持下來的的興趣愛好。從小學三年級轉入美術學校後,孫一鈿就此走上了專業美術之路。從美院附中一路到美院本科再到研究生,她一路被保送。她一直笑稱自己是被選中的那一個。

孫一鈿在校期間就已經是學校的尖子生獲得了學校各類獎項,並且在今日美術館,羅中立美術館以及各地畫廊參加展覽。就在去年,孫一鈿在上海的Bank畫廊成功舉辦了首個個展,更是被雅昌,異色等媒體報道。目前孫一鈿被位於紐約的H+T畫廊代理。

▲90後藝術家孫一鈿

雖然在外人眼裏,孫一鈿就是一個藝術院校的“三好學生”,從求學生涯到進入藝術圈都非常順利。但其實,她是一個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又有紮實功底的藝術家。

由於在學校內學習的都是學院派的東西,不管從用色還是繪畫技巧上,孫一鈿似乎已經“膩了”。在本科時,她對於畫學院派的東西開始感到反感,轉而開始對抽象和表現主義做研究。“畫畫要不斷推進,要真誠,扒光自己的那種。”她說。

現在,在她的作品中,更多能看到的是顏色豔麗的塑料氣球。這是她在大三、大四時去義烏時,看到花花綠綠的各類廉價小物件獲得靈感。以此爲引,孫一鈿創作了“人造物”系列,並一直延續至今。這個系列最早始於“物”,但漸漸地,這些被畫“東西”已經不太重要了,雖然孫一鈿畫的內容非常寫實,甚至讓人懷疑是照片,但她其實想要通過對於某一個物件超寫實的描繪,來探討以具象和抽象的邊界更關注的是繪畫本身,顏料、畫布、筆它們所能產生的可能性。

▲孫一鈿在Bank畫廊個展展覽現場

▲孫一鈿《讓我抱抱》,2015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藝術市場通訊》,版權歸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轉載合作請聯繫編輯(微信:ccy-13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