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譙城區區委班子近日的一場的民主生活會可謂別出心裁——會議地點不是在會議室,而是選在一處名爲“啞巴坑”的臭水坑旁舉行。

這處臭水坑多年來被當地羣衆吐槽,但沉年舊病一直沒有根治。而“坑旁會議”結束後,當地政府迅速拿出方案,計劃對轄區內所有黑臭水體逐一排查,全面整改。

在臭水坑旁開民主生活會,讓相關責任人“紅紅臉、出出汗”,其實並非首創。在今年的中央環保督察中,面對久久不治的練江污染,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就曾建議當地領導在老百姓居住的臭水邊蓋幾間或者租幾間房子,和沿河老百姓住在一起,直到水不黑不臭。

讓領導360度全身心接觸污染現場,應該沒有比這更能觸及靈魂的思想教育活動了。或許當一些官員真正意識到,環境污染將直接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時,他們纔可能會真正下決心治污。

有句話說“板子不落到身上不知道痛”。中央一輪一輪督察下來,很多地方污染依舊,相關領導在環保領域不作爲、存在畏難情緒,說到底還是沒有把民衆的疾苦放在心上。上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組“回頭看”中,虛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屢見不鮮,一些地方的黨政領導對污染治理進展一問三不知;有些地方相關部門對污染治理責任相互推脫,不求真務實,抱着僥倖心理想矇騙督察組了事;更有一些地方制定了整改方案,列了時間表,但到了執行端,只有“污”如故。而這也直接牽連出相關責任人員的履職不力,漠視居民環境痛點的現實。

讓領導班子在臭水坑邊上看着黑水、聞着臭味,才能體會到周邊羣衆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和困擾,才能意識到自己思想和工作上的缺陷,才能感受到身爲“父母官”卻沒能爲民解憂的汗顏和愧疚,這對當地政府而言無疑是一面可以察己言、觀己行的“鏡子”。能在臭水坑邊開民主生活會,反映出當地政府能正視問題,不迴避、不推諉的態度。也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領導幹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盡職盡責、敢於擔當作爲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責任心強不強,是決定工作能否完成好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幹部作風是否優良的重要標準,是檢驗幹部是否稱職的試金石,也是能否成就事業、推動發展的重要保證。

主政一方的領導幹部必須要將自己放在羣衆的角度,痛羣衆所痛,急羣衆所急,想羣衆所想,面對問題主動擔當,主動作爲。也只有在心中樹立起強烈的爲民意識,做工作纔會有勇氣,解決問題纔會有辦法,才能真正成爲人民羣衆的“主心骨”、“頂樑柱”。

來源:中國環境新聞

編輯:邢翰韌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新聞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爲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爲,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爲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爲,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爲,歡迎讀者舉報。

侵權舉報聯繫電話:010-67112822

中國環境新聞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