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總是會用各種神祕的角色或門派來暗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比如《神鵰俠侶》一書中世人皆以爲五絕高手就是武林中的最強者了,然而當楊過在誤入了襄陽城外深谷之後才發現世間還有過“劍魔”獨孤求敗這等高人,他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未嘗一敗,有這等戰績,縱觀金庸全書也無人出其右,又比如《俠客行》中的俠客島勢力,中原武林被賞善罰惡二使嚇得聞風喪膽,卻不知俠客島上如張三李四這般的高手還有六七十位,還有更強的龍木二位島主,遠超出他們想象,而《天龍八部》中也有一個神祕的門派,直至書末也留下了不少謎團,它就是強大的派。 (獨孤求敗劇照) 一、 派的目的是什麼? 在常人的理解中,一個江湖門派能有何目的?無非就是在江湖中立足,更有野心一點的就是要一統江湖號令羣雄了,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五嶽劍派之間就有這種競爭關係,但很明顯,派的目的並非一統武林,因爲他們壓根就沒想拋頭露面。
(劇照) 無論是創派祖師子還是第二代傳人三老,他們都沒有大張旗鼓的縱橫江湖,都是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忙着佈下棋局找傳人,天山童姥和則伺機向對方復仇,根本無心江湖之爭,子更是早就不知所蹤了,那這個門派被創立出來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但更奇怪的是還有一個野心,那就是收集天下武學,既然不參與江湖之爭,他收集這些武功又有何意義呢? 二、 子的故事 若是談到收集天下武學這事,就不得不談到派的創派祖師子了,值得注意的是收集天下武學這事是做的,而沒有提到是子做的,他爲何有這執念?也許子的身份就能夠給出一些答案。 書中提到子只有兩處,都是在原著的最後一回,只是點到爲止的交代了子是天山童姥等人的師父,以及子去過不老長春谷一事,除此之外,原著中再無子的信息。
(段譽、虛竹劇照) 不過通過書中三老的表現來看,子的確是一位集天下武學於一身的人,派的武學博大精深,段譽和虛竹都只是得了其中一部分就已經成了頂尖高手,而子則是將這些武功集於一身,可見其有多強大。 而且光是天山折梅手這一門武功就已經包含了天下武學所有變化,這是否意味着創出這門武功的子要了解天下武學呢?所以至死都未收集全天下武學並不意味着子沒有收集全天下武學。 三、 段譽的師父枯榮 枯榮登場的時間不多,不過在他短暫的登場時間內他卻是展現了一門奇特的武功,即是那枯榮禪功,原著道:“這一看之下,他笑容登時僵住,原來眼前所出現的那張面容奇特之極,左邊的一半臉色紅潤,皮光肉滑,有如嬰兒,右邊的一半卻如枯骨,除了一張焦黃的麪皮之外全無肌肉,骨頭突了出來,宛然便是半個骷髏骨頭。他一驚之下,立時轉過了頭,一顆心怦怦亂跳,明知這是枯榮修習枯榮禪功所致。” 等於說枯榮禪師也與子有着類似的追求,這裏筆者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這位子極有可能是大理段氏的祖先,只不過他也只傳了一部分武功給自己的族人,所以枯榮的枯榮禪功只能練到半枯半榮,換言之,大理段氏和派就是子武功傳承的兩個分支,畢竟琅環福地和不老長春谷都在大理境內,這一點讓人不得不懷疑子的身份。 四、 追逐子的步伐 結合一切的線索來看,追求收集天下武學的舉動就能夠被理解了,他既沒有拋頭露面爭名逐利的野心,也沒有吞併江湖其他門派的野心,唯一一種解釋就是追逐子的步伐。
(枯榮劇照)

也許在的理解中,收集了天下武學的話就能夠像子那般長春不老接着隱去,當然,這也只是筆者的一種猜測而已,畢竟除此之外,收集天下武學之舉根本解釋不通,若僅僅只是一種“收集癖”,那未免也太牽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