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的历史人物。 可是,你知道吗,在宋朝以前,尤其是南宋之前,诸葛亮其实并没有现在这样高的地位。 诸葛亮作为一个三国时代的人物,距离南宋大约有900多年的历史,为何到了南宋时,他的声望会全面超越周瑜,成为千百年来一个智谋超绝的代表人物呢?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地位和评价其实和同时代的东吴名将周瑜不分高下。 三国之后,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三国志》的时候,依然把曹魏当成中国政权的正统,因此,对曹操也没什么贬低。 到了唐朝,知识分子对于三国人物的评价基本上延续了过去的看法。 例如,“诗圣”杜甫虽然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来夸赞诸葛亮;但是,“诗仙”李白仰慕的却是周瑜:“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北宋时期,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依然延续了《三国志》的看法,将曹魏看成是正统的延续。 大文豪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夸赞周瑜:“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很明显,此时的苏东坡赞美的依然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这说明在北宋时期,诸葛亮的声望并没有高过周瑜,甚至可以说还弱于周瑜。 诸葛亮能成为儒家的典范人物,基本上是在南宋开始的,因为,此时的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在形势上与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很相似。 而诸葛亮的《出师表》、力主北伐、六出祁山、恢复汉室、克复中原等思想,也非常符合南宋知识分子们的普遍心理。 因而,诸葛亮的形象在南宋时经过士大夫们的推崇,开始全面超过周瑜,变得高大起来,并在后来的《三国演义》中得到确立和广泛传播。

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贬曹捧刘”,神话诸葛亮,更是加工、编造了一些非史实的故事,如“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从而在民间把诸葛亮进一步神话,乃至其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气贯长虹、半人半仙的奇人。

相关文章